新利平台 > 新聞 > 西藏新聞

讓民族團結之花常開長盛

發布時間:2022-10-05 10:00:00來源: 西藏日報

  “千年八廓街,是我們(men) 各民族建起來的八廓街。各民族文化在這裏交往交流交融,我們(men) 中華民族的大家庭在這裏其樂(le) 融融。”2021年7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走在拉薩市八廓街,感慨地說。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始終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作為(wei) 民族工作主線,貫穿治藏穩藏興(xing) 藏事業(ye) 全過程各方麵,開啟了新時代西藏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e) 新局麵,讓雪域高原的民族團結之花常開長盛。

  強化黨(dang) 的領導,凝聚各民族團結奮鬥合力

  廣袤的高原大地上,各級黨(dang) 組織始終是引領各族群眾(zhong) 加強民族團結的“主心骨”。

  在生活著藏、漢、回等多個(ge) 民族的拉薩市城關(guan) 區塔瑪村,對於(yu) 村黨(dang) 委第一書(shu) 記格桑卓嘎來說,服務基層群眾(zhong) 數十年,民族團結是永不過時的工作主題。多年來,在村黨(dang) 組織引領下,塔瑪村持續開展各類民族團結宣傳(chuan) 教育活動,使人人講團結、事事謀團結的觀念深入人心。格桑卓嘎堅信:“做好民族工作,最根本在於(yu) 黨(dang) 堅強有力的領導。”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西藏著力加強和完善黨(dang) 的全麵領導,讓每一個(ge) 基層黨(dang) 組織始終成為(wei)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堅強戰鬥堡壘,不斷增強各族群眾(zhong) 堅定不移聽黨(dang) 話、感黨(dang) 恩、跟黨(dang) 走的信心和決(jue) 心。

  “在黨(dang) 的堅強領導下,西藏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正在向更大範圍、更廣領域、更深層次拓展。”西藏大學教授圖登克珠從(cong) 教30多年,始終關(guan) 注民族團結這一領域課題。2020年5月1日,《西藏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創建條例》正式實施,把黨(dang) 的政策主張和人民群眾(zhong) 的意誌轉化為(wei) 地方性法規。在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創建工作中,全區堅持實行黨(dang) 委統一領導、人大依法監督、政府全麵負責、各部門密切配合、社會(hui) 各界協同參與(yu) 的工作機製,自治區民族工作部門牽頭編製《西藏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創建規劃(2021—2025年)》及配套文件,將民族團結進步相關(guan) 內(nei) 容納入企業(ye) 文化、行業(ye) 守則、居民公約和村規民約、寺規僧約,進一步健全了西藏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創建的製度體(ti) 係。

  在黨(dang) 的堅強領導下,西藏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的腳步更加鏗鏘有力——

  山南市桑日縣積極營造“抬頭看得見、隨處可以學、處處能感受”的創建氛圍,全縣形成了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強大聲勢;

  拉薩市城關(guan) 區河壩林社區黨(dang) 支部依托黨(dang) 員示範崗,廣泛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形成了轄區各民族相互尊重、理解、包容的和諧氛圍;

  昌都市芒康縣以千年古鹽田、文成公主廟、鹽田博物館等為(wei) 依托,傾(qing) 力打造“芒康納西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鄉(xiang) ”;

  ……

  堅持共建共享,增強各民族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位於(yu) 藏南邊陲的錯那縣麻麻門巴民族鄉(xiang) ,是西藏人口較少民族鄉(xiang) 之一。多年來,隨著當地豐(feng) 富的旅遊資源和獨特的門巴民俗風情得到開發和宣傳(chuan) ,全鄉(xiang) 有81戶群眾(zhong) 經營家庭旅館和農(nong) 家樂(le) 。一天比一天滋潤的生活讓鄉(xiang) 親(qin) 們(men) 感歎道:“美好的日子還在後頭!”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西藏立足資源稟賦和發展條件,抓住各族人民最關(guan) 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以農(nong) 牧業(ye) 高質高效、鄉(xiang) 村宜居宜業(ye) 、農(nong) 牧民富裕富足的高質量發展成果,極大地增強了各族幹部群眾(zhong) 的“五個(ge) 認同”。

  2014年,廣東(dong) 第七批援藏工作隊在對嘎拉村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提出整合資源、整村推進、村景合一打造“桃花村”品牌的發展思路,並籌集860萬(wan) 元資金建設嘎拉小康示範村。在援藏幹部幫扶下,嘎拉村集體(ti) 經濟不斷壯大。

  “過上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全村老少從(cong) 心底感恩共產(chan) 黨(dang) 、感恩偉(wei) 大祖國。”參與(yu) 嘎拉村對口幫扶工作的援藏幹部孫世宏回憶道,推進嘎拉村建設時正好是冬天,期間村民們(men) 紛紛送來熱氣騰騰的酥油茶,給施工人員禦寒,各族兄弟姐妹親(qin) 如一家的場景至今曆曆在目。

  10年來,發展的碩果遍布西藏的每一個(ge) 角落。2019年底,西藏所有貧困縣區全部摘帽,如今正在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西藏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18362元提高到46503元;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5698元提高到16935元;複興(xing) 號列車開上雪域高原,載著各族群眾(zhong) 奔向日新月異的未來……

  促進交往交流交融,推動各民族手足相親(qin) 守望相助

  “在公司同事的幫助下,我已經習(xi) 慣了這裏的生活。現在,我一個(ge) 月工資有6000多元,和來自全國各地的同事一起工作,學會(hui) 了不少新東(dong) 西。”目前在河北唐山工作的西藏畢業(ye) 生吾堅卓嘎說。

  隨著進出西藏的交通日益便捷,越來越多像吾堅卓嘎一樣的西藏畢業(ye) 生選擇到祖國各地求學、就業(ye) 。同時,區外到西藏務工、經商、旅遊的人數也快速增長,有力促進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本固才能枝榮,根深才能葉茂。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西藏積極推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努力引導各民族在共同生產(chan) 生活和工作學習(xi) 中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賞、相互學習(xi) 、相互幫助,營造尊重各民族文化差異、包容多樣的社會(hui) 氛圍,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在雪域高原不斷鑄牢。

  過去的10年,全區還著力實施中華民族視覺形象工程,讓中華文化始終成為(wei) 西藏各民族的情感紐帶、心靈歸屬;聚焦構建相互嵌入式社會(hui) 結構和社區環境,精心選樹民族團結典型;挖掘、整理、宣傳(chuan) 西藏自古以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曆史事實,引導各族群眾(zhong) 深刻認識中華民族多元一體(ti) 格局……

  “曆史上,吐蕃讚普與(yu) 唐王朝的‘甥舅之誼’、文成公主入藏、元代薩迦高僧及其‘致蕃人書(shu) ’、茶馬互市及茶馬古道等西藏人民與(yu)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曆史事實舉(ju) 不勝舉(ju)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藏學專(zhuan) 家王維強表示,如今,在黨(dang) 和政府的關(guan) 懷下,援藏工程星羅棋布、藏漢通婚家庭比比皆是,這都是新時代中華各民族不斷加強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實證。

  中華民族一家親(qin) ,同心共築中國夢。西藏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擁抱在一起,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必將代代相傳(chuan) 。

(責編:陳衛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