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年前,郭廣江隻是對西藏充滿憧憬,還不知道他將會(hui) 在雪域高原紮下根。
1984年,郭廣江的大舅王樹仁回山東(dong) 青島平度老家探親(qin) 。對剛初中畢業(ye) 的郭廣江來說,大舅是個(ge) 大英雄,也是他打心底佩服的人。
“我大舅是1950年進藏的老兵,在西藏待了36年。”郭廣江說,那次探親(qin) ,大舅給他們(men) 講了好多和當地群眾(zhong) 之間的小故事。郭廣江當時就在心裏埋下了要來西藏的夢想種子。
1985年,郭廣江的姐姐從(cong) 日喀則市亞(ya) 東(dong) 縣林場小學休假回家,對郭廣江想去西藏這件事非常支持。“當時姐姐跟我說,隻要我敢去,她休假結束就帶上我,還和我說要在西藏當地給我找個(ge) 媳婦。”郭廣江當時以為(wei) 姐姐是開玩笑,沒當回事。
跟著姐姐到了亞(ya) 東(dong) 後,郭廣江才發現姐姐說的都是真的。姐姐有一個(ge) 同事,叫尼瑪,兩(liang) 人無話不談。尼瑪到姐姐家裏做客時,看到她的全家福,指著一個(ge) 小夥(huo) 子連連稱讚。姐姐說,這是我小弟郭廣江,今年(1985年)回山東(dong) 休假後就把他帶到西藏來,要不介紹你們(men) 認識認識。尼瑪笑著點點頭。
郭廣江隨姐姐到亞(ya) 東(dong) 縣林場小學時,尼瑪真的過來了。郭廣江抬頭看了一眼這姑娘,立馬紅了臉。後來,郭廣江在亞(ya) 東(dong) 縣林場找了一份工作,與(yu) 尼瑪的接觸也越來越多,最終兩(liang) 人走到了一起。
婚後,郭廣江夫婦育有一子一女。2014年女兒(er) 郭林芳(藏族名米瑪玉珍)從(cong) 西藏警官高等專(zhuan) 科學校畢業(ye) 後,在謝通門縣公安局仁欽則鄉(xiang) 派出所工作。
“我經常跟孩子們(men) 講,要向舅爺那代人學習(xi) ,傳(chuan) 承好發揚好老西藏精神,促進民族團結。”郭廣江說。
謝通門縣仁欽則鄉(xiang) 的次央父母雙亡,與(yu) 雙目失明的奶奶相依為(wei) 命。仁欽則鄉(xiang) 派出所民警得知情況後,接力幫助這個(ge) 家庭。“當時,這個(ge) 小姑娘生活困難,輟學在家,很讓人心疼。我女兒(er) 和這個(ge) 小姑娘結成了‘親(qin) 戚’,一直給她提供幫助。”郭廣江說,在國家相關(guan) 政策幫扶下,次央現在已經上中學了。
其實,郭廣江自己也是個(ge) 熱心人。2011年9月18日亞(ya) 東(dong) 發生地震,郭廣江所在的下司馬鎮巴江村受到影響,好多家庭房屋成了危房,一時之間沒了收入。
為(wei) 尋找到更好的致富道路,郭廣江積極向上級有關(guan) 部門申請“卓熱”商標。獲批後,他立即找到村裏的老黨(dang) 員次央和村黨(dang) 支部商量,並找到五戶貧困戶農(nong) 民加入合作社,共同出資組建了亞(ya) 東(dong) 山泉蕎麥白酒釀造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藏白酒上市後,反響不錯,郭廣江和合作社社員樂(le) 開了懷。
“我們(men) 合作社的社員普巴,今年74歲了。她丈夫身體(ti) 不好,兒(er) 子也被確診為(wei) 尿毒症,每年要花10多萬(wan) 元治療。因為(wei) 經常要在拉薩做透析,兒(er) 媳和兒(er) 子一起住在拉薩。”郭廣江說,普巴家被認定為(wei) 貧困戶,有政府補助,但花錢的地方太多,總是不夠用。當時有很多人給她家捐錢,可終究不是長久之計。“來到合作社後,家裏農(nong) 活也不丟(diu) ,每年還能分紅3萬(wan) 元,這樣生活就有了大改變,普巴臉上也有了笑容。隨著普巴兒(er) 子病情好轉,兒(er) 媳在拉薩也找了一份工作,生活終於(yu) 有了著落。”
在亞(ya) 東(dong) 這麽(me) 多年,郭廣江做的好事遠不止這些,從(cong) 給貧困家庭捐款捐物,到給鄉(xiang) 鄰朋友幫忙幹事,總少不了他的身影。2020年,郭廣江被評為(wei) 日喀則市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ge) 人。
“我們(men) 家三代人都紮根西藏,我大舅那一輩人,參加了和平解放西藏;我在西藏成家,建設西藏;現在我的孩子又繼續留在了西藏。我們(men) 和這裏的人們(men) 已經密不可分了。”郭廣江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