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區阿裏地區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大力實施人才強地戰略,精準發力,著力推進“育引用留”四大工程,加快形成人才強地戰略支點和“雁陣格局”。
“頭雁”領飛,把準人才工作方向。阿裏地區堅持黨(dang) 的領導和黨(dang) 管人才原則,堅持把人才工作擺在更加突出位置,成立由地委書(shu) 記、行署專(zhuan) 員為(wei) 雙組長的地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切實將思想統一到黨(dang) 中央、區黨(dang) 委各項決(jue) 策部署和工作安排上來。實行人才工作會(hui) 議、報告、任務清單製度,印發《地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2022年工作要點》等,細化任務分工、夯實工作責任,切實抓好人才工作全局性問題調研、綜合性政策論證、跨部門工作統籌,把黨(dang) 的政治優(you) 勢、組織優(you) 勢轉化為(wei) 人才優(you) 勢,確保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落實。
“強雁”奮飛,拓展人才發展格局。2022年,阿裏地區支持17人參加少數民族骨幹人才培養(yang) 計劃,選派“西部之光”訪問學者2名。樹立重基層、重實踐、重實幹的鮮明導向,研究出台關(guan) 於(yu) 鼓勵引導人才向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流動的具體(ti) 舉(ju) 措,采取“點將配兵”配置模式,選派535名駐村幹部、119名鄉(xiang) 村振興(xing) 專(zhuan) 幹、145名第一書(shu) 記,為(wei) 鄉(xiang) 村發展提供專(zhuan) 業(ye) 指導、技術服務。突出產(chan) 業(ye) 項目,堅持以產(chan) 業(ye) 聚攏人才、以人才激活產(chan) 業(ye) ,圍繞打造自治區級犛牛、藏羊良種場和高原生態畜牧業(ye) 基地,大力發展苗圃種植、文化旅遊和電子商務等產(chan) 業(ye) ,促進人才合理流動。
“賢雁”齊飛,激活人才“一池春水”。阿裏地區緊緊圍繞醫療衛生、教育、農(nong) 牧、科技、鄉(xiang) 村振興(xing) 、生態環保等領域,積極招錄、引進各類人才。把“增人數”和“得人心”統一,堅持人才管理做“減法”,人才服務做“加法”,預算500萬(wan) 元作為(wei) 人才開發專(zhuan) 項資金。為(wei) 公安檢查站幹警、駐村駐寺人員等配發醫藥箱、血壓計、製氧機、急救小藥盒等;實施極高海拔地區“雙供工程”;提高37個(ge) 鄉(xiang) 鎮和28所偏遠鄉(xiang) 鎮學校幹部職工生活補助標準;加強專(zhuan) 家公寓、人才公寓建設;兌(dui) 現81萬(wan) 元地管專(zhuan) 家津貼,以真情服務拴心留人。
“雛雁”追飛,提升人才儲(chu) 備涵養(yang) 。該地區采取定向培養(yang) 、委托培養(yang) 、訂單培養(yang) 模式,堅持“課堂教學”與(yu) “實踐教學”相結合,“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按照“幹什麽(me) 、學什麽(me) ,缺什麽(me) 、補什麽(me) ”原則,開展教育培訓285期。選派128名幹部人才到中央國家機關(guan) 、國家幹部學院、對口援藏“兩(liang) 省”黨(dang) 校進行培訓。完善人才培養(yang) 製度,以“老帶新”“師帶徒”“一帶多”等模式梯次培養(yang) 各行業(ye) 專(zhuan) 業(ye) 技術骨幹人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