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五四獎章獲得者徐馭堯:青春之花綻放雪域高原

發布時間: 2022-12-14 09:18:00 來源: www.easyfundingllc.com新聞網

  采訪西藏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人民日報社西藏分社記者徐馭堯是件頗不容易的事。第一次聯係,撥通電話,對方聲音很小,說正在新聞現場采訪;第二次溝通,對方正在趕往山南市洛紮縣的采訪路上。於(yu) 是,記者與(yu) 他約定的時間便一推再推。看了他的經曆——3年時間足跡遍布西藏74個(ge) 縣區,一年出外勤超過150天,倒也不難理解一推再推的緣由。

  “我想去邊疆地區走走、看看,寫(xie) 寫(xie) 少有人看見的故事”

  “為(wei) 什麽(me) 選擇來西藏?”與(yu) 徐馭堯麵對麵,記者開門見山。

  2016年從(cong) 複旦大學本科畢業(ye) 後,徐馭堯選擇到新疆拜城縣支教一年,並在那裏確立了自己的人生誌向——新聞工作者。回到複旦大學讀研期間,徐馭堯在財新、財經周刊等經濟類媒體(ti) 實習(xi) ,積累了不少從(cong) 業(ye) 的經驗。

  2019年6月,徐馭堯研究生畢業(ye) 後,曾有知名企業(ye) 向他拋來橄欖枝,但他並沒有為(wei) 優(you) 厚的待遇所動搖。“人生的下一個(ge) 階段,還是想繼續鍛煉鍛煉,為(wei) 長期發展儲(chu) 備能量”。徐馭堯回憶說。

  似乎對邊疆有著一種特殊感情,徐馭堯最終入職人民日報社,並主動申請奔赴西藏工作。

  西藏海拔高、氣候相對惡劣,來到這裏工作,需要勇氣。麵對旁人的疑問,他往往會(hui) 回答說:“中國這麽(me) 大,我想去邊疆地區走走、看看,也想趁年輕,寫(xie) 寫(xie) 少有人看得見的故事。”

  “向高海拔要新聞,在高海拔鍛煉‘四力’”

  來西藏的前幾個(ge) 月,由於(yu) 對區情尚不熟悉,徐馭堯一直找不到感覺,稿件數量也不多。為(wei) 此,他一度喪(sang) 失信心,並懷疑自己最初的選擇。“工作中找不到抓手,心裏很失落!”他回憶道。

  如何尋求方向、突破瓶頸?徐馭堯一邊向人民日報社在藏工作的前輩學習(xi) ,幾個(ge) 月裏,他翻閱了數年間《人民日報》所有關(guan) 於(yu) 西藏的報道,一篇篇看、一點點學;一邊抓住一切機會(hui) ,向中央駐藏新聞單位和西藏各主流媒體(ti) “取經”,在采訪報道過程中運用所學提升采寫(xie) 水平。

  “同樣是媒體(ti) 人,同樣是在西藏從(cong) 事新聞工作,前輩和同行可以向高海拔要新聞、在高海拔鍛煉‘四力’,我為(wei) 什麽(me) 不可以?”帶著一股不服輸的勁兒(er) ,徐馭堯邁出了探索的步子,成績也很突出——

  2020年,徐馭堯多次前往西藏7市地,深入報道脫貧故事,撰寫(xie) 了一批內(nei) 容生動鮮活的新聞作品;

  2021年,恰逢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徐馭堯參與(yu) 了多篇重點報道的采寫(xie) ,刊發在《人民日報》顯著位置,獲得廣泛好評;

  在藏工作期間,徐馭堯多次前往那曲、阿裏等地采訪,在海拔4500米以上地區蹲點年均超過80天,年均發稿百篇以上,在《人民日報》見報稿件100多篇、圖片20餘(yu) 幅,其中頭版年均見報10餘(yu) 篇;

  ……

  “抓住每一次下鄉(xiang) 的機會(hui) ,沒車的時候,打車、坐大巴,甚至蹭車都要去采訪。”徐馭堯說,僅(jin) 雙湖縣,他就跑了6次。正是這種“幹就完了”的精神,造就了他年均超過150天的下鄉(xiang) 采訪記錄。

  “苦不是最主要的困難,最苦惱的是發現不了好題材”

  在西藏這3年,徐馭堯去得最多、印象最深的是雙湖縣,那裏平均海拔達5000米。

  2022年春節期間,徐馭堯又一次把“新春走基層”主題報道的點選在了雙湖縣。大年初一,他跟隨民警巡邏,一路上沒見到什麽(me) 人,便十分不解地問:“縣裏都快搬遷完了,還有冒著風雪巡邏的必要嗎?”不料對方卻說:“隻要有人在,就要堅守到底。”

  “見了不少雙湖幹部職工、普通群眾(zhong) ,他們(men) 對生活的理解,並不像外人理解的那樣苦。外人所見的諸多苦,對他們(men) 來說就是習(xi) 以為(wei) 常的生活本身。”當地幹部群眾(zhong) 的這種心態也感染著徐馭堯,“在西藏從(cong) 事新聞工作,苦其實不是最主要的,最苦惱的是發現不了好的題材。”

  “電商是發達地區的事,西藏有什麽(me) 好報道的?”有人曾這樣問。但事實上,限於(yu) 地理環境和經濟規模等因素,末端物流網絡如何搭建、商品上下行如何平衡、物流企業(ye) 怎樣盈利,這些關(guan) 乎偏遠地區物流發展的問題,以及由此湧現出的不少新鮮嚐試和做法,足以引人思考。

  於(yu) 是,徐馭堯與(yu) 同事們(men) 抓住時機,先後推出一篇篇反映西藏物流業(ye) 的報道,如《從(cong) 一件快遞感受經濟脈動》《養(yang) 成習(xi) 慣、補齊短板,縣城居民網購體(ti) 驗再升級——西藏江孜網絡消費更方便》《多元經營,偏遠快遞網點收入增多》等稿件一經推出後,社會(hui) 反響良好。

  三年多的新聞工作經曆,讓徐馭堯深深明白,持續采寫(xie) 精彩的報道,自然得益於(yu) 西藏得天獨厚的條件,但也需要積極鑽研新聞技巧。毫無疑問,徐馭堯在雪域高原的新聞探索與(yu) 實踐,還在繼續進行中……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