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wei) 2022年12月27日,大昭寺恢複開放。 趙朗 攝
《西藏自治區關(guan) 於(yu)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乙類乙管”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1月9日對外公布。方案中,主要措施涉及到老年人接種疫苗、醫療資源建設投入、重點機構防控、境外輸入管理等共11條。
方案提到,進一步提高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率。在第一劑次加強免疫基礎上,實施序貫加強免疫,以感染高風險人群、60歲以上老年人群、具有較嚴(yan) 重基礎性疾病人群和免疫力低下等四類人群為(wei) 重點,引導群眾(zhong) 及早主動接種第二劑次加強免疫疫苗。
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治療相關(guan) 藥品和檢測試劑準備。做好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相關(guan) 中(藏)藥、對症治療藥物、抗新冠病毒小分子藥物、抗原檢測試劑儲(chu) 備。縣級以上醫院按照三個(ge) 月的日常使用量動態準備上述藥物和試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按照服務人口數的15%-20%動態準備相關(guan) 中(藏)藥、對症治療藥物和抗原檢測試劑;藥品零售企業(ye) 不再開展解熱、止咳、抗生素和抗病毒4類藥物銷售監測。
醫療資源建設投入方麵,重點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準備,配足配齊重症救治設備,改善氧氣供應條件。按照“應設盡設、應開盡開”的原則,二級以上醫院均設置發熱門診並及時向社會(hui) 公布,配備充足的醫療力量;有條件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應設置發熱門診或者診室。擴容重症醫療資源,所有二級綜合醫院(含縣級醫院)獨立設置重症醫學科;三級醫院強化重症醫療資源準備,合理配備重症醫護力量。依托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三級醫院對口幫扶、城市醫院支援高海拔鄉(xiang) 鎮衛生院等機製,全麵提高醫療救治處置能力。
分級分類救治患者。未合並嚴(yan) 重基礎疾病的無症狀感染者、輕型病例,采取居家自我照護。高齡行動不便的,醫務人員提供上門服務,可不轉出集中救治。普通型病例、高齡合並嚴(yan) 重基礎疾病但病情穩定的無症狀感染者和輕型病例收治於(yu) 亞(ya) 定點醫院。重型、危重型病例和需要進行血液透析的病例收治於(yu) 定點醫院。以基礎疾病為(wei) 主的重型、危重型病例,收治於(yu) 三級綜合醫院、藏醫院。支持醫療機構建設開通互聯網診療服務。保障普通非危急重症患者就醫需求,緩解醫療機構120院前急救轉運壓力,確保救治通道暢通。
做好重點人群健康調查和分類分級健康服務。組織基層力量包片(村)、包戶、包人,動態落實重點人群服務。摸清轄區65歲以上老年人合並基礎疾病情況,綜合判定感染後風險程度,按照高、中、低風險進行分級管理。發揮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網底”和家庭醫生健康“守門人”作用,及時提供健康谘詢、用藥指導、協助轉診等健康服務,為(wei) 高齡老人、有基礎疾病患者等重症高風險人群發放“健康包”。
強化重點機構防控。養(yang) 老機構、社會(hui) 福利機構、監所等人群集中場所,結合設施條件采取內(nei) 部分區管理措施,查驗外來人員48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農(nong) 村地區疫情防控方麵,做好重點人群健康調查,配足呼吸道疾病治療藥物、指尖血氧儀(yi) 和製氧機等輔助治療設備。依托縣域醫共體(ti) 提升農(nong) 村地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醫療保障能力,形成縣、鄉(xiang) 、村三級聯動的醫療服務體(ti) 係,建立村—鄉(xiang) —縣重症患者就醫轉介便捷渠道,城市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按照分區包片原則對口幫扶縣級醫院。暢通市縣兩(liang) 級轉診機製,提升農(nong) 村地區重症轉診和救治能力,為(wei) 農(nong) 村老年人、慢性基礎疾病患者等高風險人群提供就醫保障。根據區域疫情形勢和居民意願,適當控製農(nong) 村聚集性活動規模和頻次。
優(you) 化境外輸入管理。經西藏區內(nei) 航空口岸、陸路口岸進藏的境外人員,行前48小時內(nei) 核酸檢測結果陰性者可進藏。海關(guan) 對健康申報正常且口岸常規檢疫無異常者直接放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