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紮墨公路貫通運營,終結了墨脫不通公路的曆史,背夫們(men) 的身影逐漸消失;2022年10月,派墨公路的主體(ti) 工程完工,待該公路貫通運營,進出墨脫將擁有第二條交通要道
“因為(wei) 交通不便,我大學期間一次都沒回過家。如今我可以開車送孩子上學,也有許多像我這樣的大學生畢業(ye) 後回鄉(xiang) 工作。”
待派墨公路通車運營後,林芝市區至墨脫縣的公路裏程將由原來的346公裏縮至180公裏,通行時間縮短8小時左右
崎嶇山路上,一位背夫身背一台洗衣機,翻過海拔4600多米的埡口,一步步邁向大山深處的家。多年前一部紀錄片中的鏡頭,定格了“高原孤島”——西藏林芝市墨脫縣曾經的背夫形象。
墨脫縣位於(yu) 喜馬拉雅山脈東(dong) 段南麓、雅魯藏布江中下遊。高山峽穀和茂密叢(cong) 林造就了這裏與(yu) 西藏其他地方截然不同的壯美,也導致當地自古以來交通阻塞、物資奇缺。背夫和馬幫,曾是墨脫通往外界的主要交通運輸方式。
公路一通天地寬。2013年10月,紮墨公路貫通運營,終結了墨脫不通公路的曆史,背夫們(men) 的身影逐漸消失;2022年10月,派墨公路的主體(ti) 工程完工,待該公路貫通運營,進出墨脫將擁有第二條交通要道。
墨脫縣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便利的交通將有效促進當地特色農(nong) 牧業(ye) 、旅遊、商業(ye) 等長足發展,全麵帶動百姓增收致富,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具有重要作用。
派墨公路派鎮起點路段(2022年9月30日攝) 董誌雄 攝
背夫馬幫成曆史
紮墨公路通車前,墨脫大多數男性青壯年都當過背夫。成群結隊的背夫們(men) 翻越雪山,沿著羊腸小道走四五天,才能抵達距墨脫最近的城鎮:米林縣派鎮(曾被稱為(wei) “派區”)。路上,他們(men) 或借宿村民搭的帳篷,或睡在石頭縫裏。
門巴族漢子單增江措來自墨脫縣墨脫鎮墨脫村,是家中三兄弟裏的老大。他12歲就開始做背夫,曾為(wei) 當地供銷社背過日用百貨、為(wei) 建築工地背過水泥鋼筋,最多一次背過200斤貨物。
當時因交通不便,當地去市裏讀書(shu) 的孩子隻能跟大人一樣跋涉數日去學校。本地醫院缺乏設備和藥品,醫療條件有限,突發重疾者或意外重傷(shang) 者隻能在簡單處理後,以擔架抬或者肩扛的方式轉到林芝的大醫院救治。
墨脫縣背崩鄉(xiang) 背崩村村民向嘎至今記得,1986年墨脫有人突發重疾,他和另外十多位背夫輪流背著病人去林芝市區就醫。“他的體(ti) 重在170斤以上,我隻有120斤。每人背半個(ge) 小時左右,然後換人。”向嘎說。
20世紀60年代起,政府曾多次投資修建通往墨脫的公路。但因地質結構複雜、自然災害頻發等因素,公路屢建屢毀。
“俗話說,要致富先修路。交通非常重要,這是墨脫人感觸最深的一點。”墨脫縣委書(shu) 記魏長旗說。
2013年10月31日,自林芝市波密縣紮木鎮至墨脫縣城的紮墨公路貫通運營,全長117公裏,成為(wei) 通往墨脫的第一條交通要道。由此,車輛和農(nong) 用機械得以進入,孩子們(men) 可以乘車上學,病人也能坐車去大醫院,肩挑背扛的時代成了曆史。
物資人才湧進來
“2013年之前,醫院門診一天就接待十來個(ge) 病人。2021年,醫院門診量超過了3萬(wan) 人次。”墨脫縣人民醫院副院長加央說,該院已經成功創建“二乙”,基本實現常見病不出縣。
這與(yu) 交通條件的改善息息相關(guan) 。如今,墨脫縣人民醫院不僅(jin) 引進了CT機等大型設備,還招聘了不少高校畢業(ye) 的醫護人才,醫療水平大幅提升。
紮墨公路通車後的第二年,大量建築材料得以運入墨脫,當地安居房建設正式啟動。此後,鋼筋混凝土民居取代了曾經的茅草屋和木板房,許多墨脫群眾(zhong) 搬進新居。
向嘎一家也住進了二層小樓,用上了衝(chong) 水廁所和燃氣灶。他說,路修通後,墨脫有了翻土機、收割機等農(nong) 用機械,農(nong) 活輕鬆了很多,自己除了種茶、當森林管護員,還在墨脫縣城當保安,加上公益林補貼、邊境補貼等,自己和老伴的總收入每年有七八萬(wan) 元。
出生於(yu) 1986年的梅朵措姆,是向嘎的大女兒(er) 。12歲時,她騎在馬上由父親(qin) 牽著走了三天,抵達派鎮後搭貨車去林芝市區,再輾轉去福建三明的內(nei) 地西藏班上學。現在,從(cong) 蘭(lan) 州大學畢業(ye) 的她,已經回到墨脫成為(wei) 一名公務員。
“因為(wei) 交通不便,我大學期間一次都沒回過家。如今我可以開車送孩子上學,也有許多像我這樣的大學生畢業(ye) 後回鄉(xiang) 工作。”梅朵措姆說。
魏長旗說,公路的修成通車極大方便了墨脫群眾(zhong) 出行,保障了當地民生和建設需要的物資,吸引更多本地和外地人才參與(yu) 墨脫建設,提高了當地經濟水平和老百姓生活水平。
特色產(chan) 品走出去
瞄準基礎設施建設帶來的機會(hui) ,單增江措買(mai) 了一台挖掘機,把它租給建築工地。此外,他家還種了10多畝(mu) 茶葉,每年總收入超過10萬(wan) 元。
大力發展茶產(chan) 業(ye) ,是紮墨公路通車後的援藏重點項目之一。墨脫縣委副書(shu) 記、縣長李繼承介紹,墨脫目前已建成茶園103個(ge) ,麵積1.9萬(wan) 餘(yu) 畝(mu) ,為(wei) 農(nong) 牧民增收3600餘(yu) 萬(wan) 元。
墨脫縣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公報顯示,2021年墨脫縣農(nong) 林牧副漁總產(chan) 值近6000萬(wan) 元。墨脫茶葉、亞(ya) 熱帶水果、藤編、石鍋、白肉靈芝、本地木耳、鬆杉靈芝等特色產(chan) 品,享譽高原乃至全國。
便利的交通,令墨脫特色產(chan) 品走出去,也促進了當地旅遊業(ye) 發展。近年來,不少遊客通過旅遊團、自駕遊等方式來到墨脫,領略雅魯藏布大峽穀、老虎嘴瀑布、果果塘大拐彎等自然風光和當地門巴族、珞巴族群眾(zhong) 的風土人情。
墨脫縣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21年,墨脫全域旅遊邁上新台階,旅遊人數、收入分別達20.58萬(wan) 人次、7893.07萬(wan) 元,同比分別增長136%、264%。
據統計,墨脫縣地區生產(chan) 總值從(cong) 2012年的2.6億(yi) 元提高至2021年的8.52億(yi) 元,年均增長13.8%。農(nong) 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cong) 2012年的4875元提升至2021年的15278元,年均增長13.5%。
西藏自治區交通運輸廳數據顯示,西藏公路總裏程已經從(cong) 2012年底的6.52萬(wan) 公裏增加至目前的超過12萬(wan) 公裏;農(nong) 村公路裏程從(cong) 5.32萬(wan) 公裏增加到9萬(wan) 多公裏。全區所有縣區和具備條件的501個(ge) 鄉(xiang) 鎮、2295個(ge) 建製村通客車。
目前,墨脫縣8個(ge) 鄉(xiang) 鎮下轄的所有行政村已全部通車。據了解,待派墨公路通車運營後,林芝市區至墨脫縣的公路裏程將由原來的346公裏縮至180公裏,通行時間縮短8小時左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