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嘉興(xing) 市秀洲區王江涇鎮文化站,“00後”西藏姑娘旦增曲珠正忙著幫助審核各村文化活動的開展情況。
“來這裏8個(ge) 多月,我已經開始慢慢融入這裏的工作生活,可能這裏的水土已經把我養(yang) 成半個(ge) 南方人了。”旦增曲珠笑著打趣道,23歲的她說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臉上還帶著一分稚氣。
談及家鄉(xiang) ,旦增曲珠打開了話匣子。“我的家鄉(xiang) 是在海拔4500米的西藏那曲市嘉黎縣,地處那曲市東(dong) 南部,是一個(ge) 以畜牧業(ye) 為(wei) 主、以蟲草為(wei) 主要收入來源的小縣城。這裏有最隆重的賽馬藝術節,有奔馳的駿馬、精彩的歌舞比賽、草原遊樂(le) 場等等,有我最快樂(le) 的童年時光。”她說。
從(cong) 小,旦增曲珠就對詩情畫意的浙江充滿了憧憬。“初中我在那曲市裏讀書(shu) ,隨處可見以浙江命名的商場、道路,比如‘浙江商場’‘浙江中路’等。我一直在想,為(wei) 什麽(me) 是浙江來命名而不是其他的省份或城市?浙江究竟什麽(me) 樣,我想去看看。”她說。
生活中的旦增曲珠 秀洲區傳(chuan) 媒中心供圖
時隔10年後,旦增曲珠的夢想終於(yu) 得以實現。2021年,她參加了西藏籍區外公務員考錄,並成功被錄取,從(cong) 那曲嘉黎來到了浙江嘉興(xing) ,開啟了屬於(yu) 她的南方夢。
“嘉黎到嘉興(xing) ,都是嘉更是家。”從(cong) 平均海拔4500多米的雪域高原,到一馬平川的杭嘉湖平原,雖然一字之差,但對於(yu) 嘉興(xing) ,旦增曲珠有著別樣的感情。
“嘉興(xing) 對口支援那曲,‘浙裏’和‘那裏’的人民充分了解彼此,交往交流交融,讓我能夠零距離、無縫隙、全身心融入。我雖是第一次來到嘉興(xing) ,但並不陌生。”旦增曲珠表示,正式工作後,同事們(men) 更像家人一樣幫助她、關(guan) 心她,她很快融入了這個(ge) 大家庭。
初到王江涇鎮,旦增曲珠被安排在了王江涇鎮黨(dang) 建辦,“黨(dang) 建部門可以讓我快速地了解王江涇各個(ge) 村、社區以及企業(ye) 的基本情況,這段時間對我日後的工作很有幫助。”
在王江涇鎮黨(dang) 建辦的一個(ge) 月時間裏,旦增曲珠了解到王江涇鎮共有42個(ge) 村、社區以及33家兩(liang) 新組織,也是在這段時間,她學會(hui) 了“去村裏、吃飯、沒關(guan) 係、挺好的、曉得了、回家、再見”等嘉興(xing) 方言。
對於(yu) 旦增曲珠這樣的藏族同胞來說,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就是藏曆新年。
“晚上跟父母視個(ge) 頻,跟同事吃了頓好的,雖然遠在他鄉(xiang) ,但是節日的儀(yi) 式感還是要有的。我想新年不會(hui) 因時間和地點的變化而褪色,有家人歡聚的地方就是年。”旦增曲珠說。
眼下,旦增曲珠正在忙活一件事,幫助家鄉(xiang) 的鄉(xiang) 親(qin) 賣蟲草。“我們(men) 老家那邊的輸出渠道少,蟲草是野生產(chan) 品,售賣時間短,而江南地區的人們(men) 卻對蟲草的需求很高。”旦增曲珠說,她願意做這個(ge) 橋梁,目前已經幫助家鄉(xiang) 的村民出售蟲草2萬(wan) 餘(yu) 元。
這是旦增曲珠的出“藏”路,也是入“浙”記。眼下,她正成為(wei) 牽起西藏那曲與(yu) 浙江嘉興(xing) “千絲(si) 萬(wan) 縷”聯係中的一縷,為(wei) 促進兩(liang) 地經濟文化交流,助推民族團結進步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