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會(hui) 現場合影。圖由西藏大學提供
近日,由西藏大學和武漢大學聯合舉(ju) 辦的“第三極”青藏高原生態與(yu) 環境保護國際學術交流會(hui) ”在武漢成功舉(ju) 辦。此次國際學術交流會(hui) 議,聚焦“第三極”青藏高原生態與(yu) 環境保護這一主題,錨定助力西藏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這一戰略,對高原生態學各領域的學術前沿和熱點問題進行深入探討交流。會(hui) 議以線上+線下方式舉(ju) 辦,生態學領域逾200名專(zhuan) 家學者、碩博士研究生參加。
西藏大學黨(dang) 委副書(shu) 記、校長金永兵在致辭中表示,此次學術交流會(hui) ,國內(nei) 外專(zhuan) 家學者和研究同仁匯聚一堂,交流學術思想、碰撞學術觀點、共享學術成果,這對深化青藏高原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認識,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守護好高原生靈草木、萬(wan) 水千山,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yi) 和深遠的曆史影響。他表示,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真誠希望以此次學術交流會(hui) 為(wei) 新起點,聚焦青藏高原生態環境保護的關(guan) 鍵性、戰略性、前瞻性問題,深化交流合作,注重聯合攻關(guan) ,共同探索青藏高原生態環境保護的新思路、新模式、新路子,真真切切地為(wei) 保護青藏高原生態安全多出招、出實招,實實在在地為(wei) 國家生態安全獻計獻策,推動這一學術交流會(hui) 成為(wei) 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學術品牌活動和智庫平台,成為(wei) 生態學領域人才匯聚的陣地和科學研究的高地。
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黨(dang) 委常委、副校長宋保亮在致辭中表示,舉(ju) 辦此次“第三極”青藏高原生態與(yu) 環境保護國際學術交流會(hui) ,旨在加強生態學國際國內(nei) 同行間學術交流,搭建地球第三極生態環境學術研究新平台,為(wei) 青藏高原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環境保護賦予新動能,為(wei) 我國生態文明建設貢獻新力量。
此外,學術交流會(hui) 上,19位專(zhuan) 家學者與(yu) 來自武漢大學、西藏大學的4位優(you) 秀博士研究生圍繞青藏高原生態與(yu) 環境保護先後作了精彩報告,呈現了一場高水平的學術盛宴。
據悉,舉(ju) 辦此次“第三極”青藏高原生態與(yu) 環境保護國際學術交流會(hui) ,是西藏大學生態學一流學科建設國際化的重要一環。當前,學校為(wei) 生態學一流學科建設賦予助力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創建的意義(yi) ,圍繞高原重大生態基礎理論研究和重大生態工程建設,組建了高水平創新團隊,打造了高水平科研平台,產(chan) 出了一係列科技創新成果,建立了拔尖創新人才培養(yang) 新模式,持續提高青藏高原生態環境保護研究的學術水平和國際影響,努力為(wei) 西藏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