屹立於(yu) 青藏高原的珠穆朗瑪峰吸引了眾(zhong) 多遊客和登山者,也讓山腳下的農(nong) 牧民吃上了“旅遊飯”。
珠峰遊客大本營位於(yu) 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紮西宗鄉(xiang) ,是遊客能到達距離珠峰最近的地方。想要看珠峰日出、日落和星夜的遊客們(men) ,通常會(hui) 選擇遊客大本營的帳篷旅館。一排排黑色犛牛毛編製而成的帳篷,成了珠峰腳下一道獨特的風景。
圖為(wei) 珠峰遊客大本營的帳篷旅館(5月20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孫非 攝
今年27歲的旦增是紮西宗鄉(xiang) 嘎熱村村民,已在大本營經營帳篷旅館近10年。“最開始,遊客來了隻能睡大通鋪。那時候要用太陽能板發電,飲用水則要從(cong) 絨布河背過來。”他說。
隨著旅遊業(ye) 的發展,珠峰遊客大本營的設施不斷升級。如今,這裏不僅(jin) 通了自來水、大網電,還配備了應急車輛和吸氧設施,小賣部、甜茶館、郵政所一應俱全;帳篷內(nei) 部也增加了保暖內(nei) 層,還設置了標準間、單人間等不同房型。
在珠峰遊客大本營,旦增整理自家帳篷旅館的床鋪(5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孫非 攝
根據鄉(xiang) 裏的統籌安排,珠峰遊客大本營的59頂帳篷旅館由來自紮西宗鄉(xiang) 不同村的農(nong) 牧民經營管理。每年3月開始搭建帳篷,一直營業(ye) 到10月。今年剛經營兩(liang) 個(ge) 月左右,有的收入就有四五萬(wan) 元。2022年,59頂帳篷旅館依托住宿、餐飲和銷售旅遊紀念品,合計收入約700萬(wan) 元。收入中的一部分用於(yu) 各村集體(ti) 收入,進行分紅,讓旅遊產(chan) 業(ye) 惠及每個(ge) 珠峰腳下的農(nong) 牧民。
帳篷旅館的大門向世界各地的遊客敞開,這也打開了旦增的眼界。初中畢業(ye) 時,他連普通話都說不了幾句。後來,他自學英語,現在能講漢、藏、英3種語言。
帳篷旅館的收入讓旦增家的生活水平有了顯著提高。旦增不僅(jin) 把弟弟妹妹帶大,供他們(men) 外出上學,家裏還蓋起了嶄新的二層小樓。
開放的珠峰也吸引著更多年輕人回到家鄉(xiang) 。旦增的帳篷旅館對麵,是去年剛從(cong) 西藏職業(ye) 技術學院畢業(ye) 的紮西次仁經營的帳篷旅館。
生長在珠峰腳下,又是“00後”大學生創業(ye) 者,紮西次仁覺得自己的優(you) 勢在於(yu) 能為(wei) 遊客講解當地民俗和珠峰相關(guan) 知識,也更了解年輕遊客的需求。日落之後,他會(hui) 組織客人在帳篷間的空地上一起唱歌、跳鍋莊。
在珠峰遊客大本營,遊客們(men) 在帳篷旅館間的空地上唱歌跳舞(5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孫非 攝
“拍完日照金山,再到帳篷旅館吃個(ge) 熱乎乎的犛牛肉湯鍋,實在是太幸福了!”來自廣東(dong) 清遠的遊客小林說,他準備跳完鍋莊後休息一會(hui) 兒(er) ,再去看星空。
據了解,為(wei) 了讓珠峰的星空永遠純淨,珠峰地區采取最嚴(yan) 格的環境保護措施。“珠峰給我們(men) 帶來了好生活,保護好她也是我們(men) 的責任。”紮西次仁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