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先進設備、新技術助力2023年珠峰科考

發布時間: 2023-05-31 09:49:00 來源: 新華社

   更換國產(chan) 電池、冰川3D掃描、無人機采集空氣、微型CT分析化石、計算機三維成像、光學顯微鏡觀察形態……在2023珠峰科考中,5支科考分隊利用先進設備和最新技術在珠峰地區開展科學考察研究,助力各科考領域實現新突破。

   “今年,我們(men) 成功維護了海拔5200米至海拔8830米的8個(ge) 梯度氣象站。”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趙華標介紹,今年重點考慮了極端環境下電池續航問題,在海拔6500米以下氣象站新增了降水量觀測,以獲取更全麵的梯度氣象觀測資料。“為(wei) 此,我們(men) 聯係對比了多家國內(nei) 電池供應商,最終訂購了這套耐低溫低壓、超長續航國產(chan) 電池。”

   據介紹,極高海拔地區的氣象觀測資料在全球範圍內(nei) 都十分匱乏,科研人員在珠峰上架設的8個(ge) 自動氣象觀測站可以獲取更全麵、詳實的觀測資料,長期積累可實現從(cong) 氣象到氣候的基礎研究。

   除了對珠峰“大氣圈”進行長期觀測外,科考人員還使用無人機、3D激光掃描等先進設備對珠峰冰凍圈開展全麵“體(ti) 檢”。

   由中科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副院長、冰凍圈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康世昌帶領的冰川與(yu) 汙染物科考分隊,完成了珠峰地區汙染物監測、冰川和冰湖變化監測、河流湖泊溫室氣體(ti) 通量監測、高海拔地區雪冰樣品采集等工作。

   “這些設備對冰川觀測的分辨率會(hui) 提高到厘米級、毫米級。在實驗室階段,對冰芯的水分子、氣泡、粉塵等指標的分析技術也在不斷更新升級。”康世昌介紹,科研人員將依據這些測量數據,繪製出珠峰冰川三維數字高程圖,通過對比掌握冰川變化規律和趨勢。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研究員蘇濤帶領4人組成的古生物科考分隊,已在珠峰地區連續開展了10多天的野外科學考察。他們(men) 會(hui) 根據科學推測尋找化石層位,借助無人機掃描可能區域,在曠野中開展“尋寶”工作。

   “我們(men) 在定日縣崗嘎鎮附近發現了一套沉積地層,找到了一些保存較好的古生物化石。”蘇濤說,“接下來,我們(men) 將這些化石搬運到實驗室,借助微型CT、熒光顯微鏡等新裝備和新方法,再通過計算機成像建模,開展更細致的研究工作。”

   “隨著我們(men) 國家綜合國力的提升,科研領域的很多先進設備和新技術也在不斷更新升級,一些設備與(yu) 技術已處於(yu) 國際領先水平。”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研究員汪宜龍帶領的氣候變化與(yu) 生態係統碳循環科考分隊,利用高精度的儀(yi) 器和無人機在珠峰地區開展大氣溫室氣體(ti) 的連續觀測。

   汪宜龍介紹,將大氣垂直觀測數據整合到大氣反應模型裏,可以精準估算青藏高原碳源匯現狀,助力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責編: 郭爽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