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雪域高原 法治守護

發布時間: 2023-06-06 09:04:00 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青藏高原是我國乃至亞(ya) 洲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一方麵生物多樣性極其豐(feng) 富,另一方麵生態環境又比較脆弱。《中華人民共和國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表決(jue) 通過,從(cong) 國家立法層麵加強青藏高原係統保護和生態安全風險防範。

  西藏林芝市雅尼濕地,水波蕩漾、草木蔥蘢。“雅尼濕地采取日常督導與(yu) 群眾(zhong) 巡護相結合的方式,壓實濕地管護責任。”林芝市巴宜區立定村濕地保護宣講員尼瑪平措說。

  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已由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會(hui) 議表決(jue) 通過,並將於(yu) 9月1日起施行。製定這部法律的意義(yi) 是什麽(me) ?法律規定有哪些亮點?如何推動落實?

  將生態保護作為(wei) 區域發展的基本前提和剛性約束

  守護好青藏高原,意義(yi) 重大。青藏高原包括西藏和青海兩(liang) 省區,以及四川、雲(yun) 南、甘肅和新疆等4省區的部分地區,總麵積約258萬(wan) 平方公裏,大部分地區海拔超過4000米,是我國乃至亞(ya) 洲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

  “加強對青藏高原的生態保護,就是對中華民族生存發展乃至全球生態保護的重大貢獻。”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陳海嵩表示。

  青藏高原一方麵生物多樣性極其豐(feng) 富,另一方麵生態環境比較脆弱、承載力低下。“當前,青藏高原仍然麵臨(lin) 極端氣候增多、冰川退縮、凍土消融、生物多樣性退化等挑戰,經濟發展過程中保護與(yu) 發展的矛盾仍然突出。為(wei) 應對青藏高原生態環境變化和生態風險,需要從(cong) 國家立法層麵加強青藏高原係統保護和生態安全風險防範,因此我國專(zhuan) 門製定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陳海嵩說。

  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法工委行政法室主任袁傑表示,製定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是解決(jue) 青藏高原生態保護特殊問題、回應青藏高原人民群眾(zhong) 新期待的現實需要,對青藏高原生態保護起著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作用,對加強青藏高原生態保護,建設國家生態文明高地,促進經濟社會(hui) 可持續發展,實現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具有重要意義(yi) 。

  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共7章63條,堅持生態保護第一,聚焦青藏高原生態保護的主要矛盾、特殊問題、突出特點,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法律把生態保護作為(wei) 區域發展的基本前提和剛性約束,緊緊將‘生態保護第一’貫穿始終。”陳海嵩強調。

  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突出雪山冰川凍土等保護

  青藏高原分布有獨特的高寒生態係統與(yu) 動植物物種,是具有全球意義(yi) 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熱點區。

  關(guan) 於(yu) 加強青藏高原生物多樣性保護,袁傑表示,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明確在珍貴瀕危或者特有野生動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區和重要棲息地等區域依法設立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自然公園等自然保護地,推進自然保護地建設,保持重要自然生態係統原真性和完整性。同時,要求開展野生動植物物種調查,加強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遷徙洄遊通道和野生植物原生境保護,對青藏高原珍貴瀕危或者特有野生動植物物種實行重點保護,完善相關(guan) 名錄製度。

  “這些法律規定將有效解決(jue) 青藏高原生物多樣性監測網絡不健全、生物多樣性本底信息與(yu) 變化規律不明確、自然保護地體(ti) 係不完善、重要野生生物棲息地退化、生物多樣性破壞行為(wei) 難遏製等問題,進而保持重要生態係統原真性和完整性,增強生物多樣性保護能力,實現生物多樣性的有效保護。”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歐陽誌雲(yun) 表示。

  青藏高原的雪山冰川凍土具有特殊的保護價(jia) 值。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的一大亮點,就是提出建立健全青藏高原雪山冰川凍土保護製度。

  “青藏高原雪山冰川凍土生態係統敏感脆弱,部分地區還存在不合理的人類開發活動,伴隨全球氣候變化的加劇,青藏高原受損生態係統的恢複難度仍然較大。由此,突出雪山冰川凍土等的特殊性保護具有現實必要性。”陳海嵩說。

  “青藏高原雪山冰川凍土具有重要的水源涵養(yang) 和水資源供給功能。”歐陽誌雲(yun) 介紹,法律對於(yu) 雪山冰川凍土的資源調查、基礎研究、係統保護、資源開發和風險評估等方麵做出了詳細規定。

  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從(cong) 生態安全格局、生態保護修複、生態風險防範三個(ge) 方麵展開,重點規定國土空間規劃、生態修複、分區管控和準入清單等製度體(ti) 係。“這些規定,將有助於(yu) 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保持重要自然生態係統原真性和完整性,提升生態係統質量和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促進實現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歐陽誌雲(yun) 說。

  強化旅遊、山地戶外運動中的生態環境保護

  青藏高原旅遊、山地資源豐(feng) 富,旅遊和山地戶外運動造成的生態環境破壞問題日益受到關(guan) 注。

  袁傑介紹,法律規定,組織或者參加青藏高原旅遊、山地戶外運動等活動,應當遵守安全規定和文明行為(wei) 規範,符合區域生態旅遊、山地戶外運動等管控和規範要求;禁止破壞自然景觀和草原植被、獵捕和采集野生動植物;應當自行帶走產(chan) 生的垃圾或者在指定地點投放;禁止隨意傾(qing) 倒、拋撒生活垃圾。

  “這有助於(yu) 規範旅遊、山地戶外運動等活動。”歐陽誌雲(yun) 說。

  如何推動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落細落實?“青藏高原跨越多個(ge) 流域與(yu) 行政區,生態環境治理難度大、範圍廣、時間長。”陳海嵩建議,建立青藏高原生態保護協調機製,統籌協同、綜合指導青藏高原生態保護的工作,協調跨地區跨部門重大問題。

  專(zhuan) 家表示,對青藏高原最大最好的保護,就是把人類活動限定在生態環境容許的範圍內(nei) 。要樹立生態保護的大局觀、全局觀,做好與(yu) 環境保護法、森林法、草原法、水法等法律的銜接;統籌推進青藏高原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係統保護和修複,科學布局和推動實施重大工程,強化青藏高原生態綜合補償(chang) 機製建設,將森林、草地、重要江河濕地、重點生態功能區全部納入補償(chang) 範圍。

  “要大力開展青藏高原自然環境、生態係統等方麵知識科普,號召全社會(hui) 關(guan) 心參與(yu) 青藏高原生態保護。同時加強輿論監督違法行為(wei) ,引導有利於(yu) 青藏高原生態保護的生產(chan) 、生活與(yu) 旅遊行為(wei) ,為(wei) 建設國家生態文明高地貢獻智慧。”歐陽誌雲(yun) 表示。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