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liang) 個(ge) 月前,王齊月接診了一位40多歲的“腹痛”患者。腹痛二十多天的她並沒有特別重視,直到腹痛加重,才到醫院就診。做完檢查後,憑借豐(feng) 富的臨(lin) 床經驗,王齊月考慮她極有可能是“異位妊娠”。與(yu) 患者和家屬溝通後,當天夜間急診進行了腹腔鏡探查術。
“患者右側(ce) 輸卵管妊娠發生出血,盆腹腔有大量的積血,但她自己絲(si) 毫沒有頭暈、心慌等身體(ti) 在失血後出現的常見反應。一旦貽誤病情,病人隨時可能發生休克,造成嚴(yan) 重的後果,危及生命。”王齊月說。幸好手術及時,挽救了患者的生命。手術後,患者和家屬特意兩(liang) 次上門感謝王醫生。
臨(lin) 床工作中,哪有那麽(me) 多救命的手術,做好微小的工作,一樣能給病人幫大忙。2023年5月的一天,王齊月照常接診了一位來做“計生手術”的病人。這位“阿佳”(藏語:對年長婦女的尊稱)看到她後一直哭。王齊月便先安撫患者的緊張情緒,再耐心告訴她這是很常見的手術,不用擔心。“感謝您!幸好有你們(men) 在,不然我們(men) 這個(ge) 地方就是有錢也沒辦法啊!”成功手術後,一聲聲感激的話,激勵著王齊月和她的同事們(men) 。
王齊月是來自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的一名援藏醫生,對口支援西藏自治區山南市婦幼保健院。2022年7月進藏,展開了為(wei) 期一年的援藏工作。武漢協和醫院對口幫扶山南市婦幼保健院的援藏工作已經開展至第四批,和她們(men) 一起共事的還有來自湖北省醫療援助工作隊的其他隊員。
回頭再看這一年來的點點滴滴,王齊月不禁感慨:來到高原工作,除了要克服環境關(guan) 、 技術關(guan) 外,還要過“情感關(guan) ”。
今年4月,她接診了一位B超懷疑“盆腔膿腫—輸卵管卵巢膿腫”的年輕藏族患者。無論醫生怎麽(me) 說,患者都不願意接受手術。為(wei) 此,王齊月不斷嚐試與(yu) 之談心,最後,患者才吐露心聲:“你們(men) 醫院以前到底有沒有做過這種手術?能不能做好?”原來,是擔心技術問題。
清楚緣由後,王齊月保證:“雖然這個(ge) 病例在這個(ge) 醫院是第一例,但在武漢協和醫院是非常成熟的手術,我以前也做得很多,治療的病人預後也都非常好。”就這樣,終於(yu) 和病人及家屬達成一致,做手術!
“他們(men) 的信任沒有付錯。”王齊月說。
一年來,王齊月和其他援藏醫生也在不斷關(guan) 注當地醫療教育水平和醫療理念的發展。他們(men) 發現,這裏與(yu) 其他省份存在較大的差距。“但醫療教育不同於(yu) 基礎建設,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成的。”王齊月說。
該院婦保科主任益西拉姆曾於(yu) 2020年赴武漢協和醫院進行“手把手”腹腔鏡技術學習(xi) ,王齊月是她當時的帶教醫生之一。回到西藏後,受多種因素影響,益西拉姆真正獨立完成手術的機會(hui) 不多,因此,她的臨(lin) 床技術難以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希望能在援藏醫生的指導下,盡快提高手術能力。”益西拉姆說。
王齊月也沒有辜負信任,在她的幫助下,益西拉姆經過係統地學習(xi) 和訓練,已經可以獨立完成腹腔鏡下輸卵管切除等手術。就這樣,兩(liang) 位老朋友在雪域高原相遇後惺惺相惜,彼此在生活、工作上互幫互助,感情進一步升溫。
王齊月不僅(jin) 在臨(lin) 床工作一直秉承著協和醫院“傳(chuan) 、幫、帶”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隨著信息技術的飛躍發展,在武漢協和醫院的支持下,也邀請了很多專(zhuan) 家學者開展了武漢協和—山南婦保院遠程教學活動。山南婦保院婦產(chan) 科的醫護人員們(men) 也借此機努力學習(xi) 各類技術,提升了專(zhuan) 業(ye) 技能。
“我希望援藏工作不僅(jin) 是為(wei) 當地‘輸血’,也能完成‘造血’,為(wei) 當地培養(yang) 一批帶不走的業(ye) 務骨幹,也讓山南的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夠獲得高質量的醫療服務,這也是我們(men) 來援藏的真正意義(yi) 。”王齊月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