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wei) 電視劇《雪蓮花盛開的地方》劇照。河南廣播電視台供圖
32集電視劇《雪蓮花盛開的地方》以一個(ge) 小山村的巨變,描繪西藏近年來的發展變化,生動塑造了廣大援藏幹部的英雄群像,反映了雪域高原的兒(er) 女們(men) 創造美好生活的精神。
讓敘事服從(cong) 於(yu) 寫(xie) 人,以寫(xie) 人引導敘事,是這部劇的美學特征。全劇設置一主多分的敘事線索。主敘事重在凸顯以黃中原、馬如雲(yun) 、歐陽南為(wei) 代表的三代援藏幹部的精神傳(chuan) 承,展現新一代西藏建設者的精神麵貌。援藏幹部與(yu) 藏族同胞間的關(guan) 係構成了分支敘事線,使全劇故事既有主心骨又飽滿多彩。
全劇中心人物是援藏大學生歐陽南。他一腔熱血,具有家國情懷,在奔赴扶貧目的地的過程中遭遇雪崩,為(wei) 了救助他,藏族同胞拉次獻出生命。拉次的精神深深觸動了歐陽南,他懷揣感恩之情,選擇到偏僻且貧瘠的強嘎村扶貧,一方麵照顧拉次的母親(qin) ,同時也通過自己和他人的共同努力,幫助強嘎村脫貧。在不斷摸索中,歐陽南帶領當地百姓走上了一條保護生態、發展旅遊經濟的全麵小康之路。梅雁生的變化特別有意味。他來到西藏,是為(wei) 了追隨戀人、援藏醫生李霞,由於(yu) 性格上的差異,二人最終分手。此後,李霞為(wei) 人妻、為(wei) 人母,又突然離世,這一切給梅雁生以精神上的打擊,同時也促使他反思。觀眾(zhong) 看到,他與(yu) 想象中的李霞一次次對話、一次次心靈碰撞,發誓要完成李霞建立扶貧基金的遺願。複調式對話的設置,推動了梅雁生心靈的淬煉和人格的升華。如果說歐陽南是理想型人物,符合全劇理想主義(yi) 的精神題旨;梅雁生則屬於(yu) 現實型人物,能夠激發觀眾(zhong) 的理解和共情。
馬如雲(yun) 和李霞的婚禮結束,藏族姑娘卓瑪對歐陽南坦陳內(nei) 心,她不理解歐陽南等人為(wei) 何選擇遠離故土和親(qin) 人,來到西藏。歐陽南告訴卓瑪,來這樣艱苦地方的目的,不是為(wei) 了鍍金後回去混得更好,而是為(wei) 了幫助藏族兄弟姐妹脫貧致富,實現共同富裕。這樣的對話,高度凝練表達了主人公無私奉獻的精神追求。一代代援藏幹部,就像不畏酷寒風雪的雪蓮花紮根雪域高原,用青春、熱血乃至生命譜寫(xie) 了奮鬥讚歌。
劇中優(you) 美的畫麵反複出現,配樂(le) 、主題曲等恰如其分地烘托劇情、塑造人物。當然,該劇還可以更加完善,在長達20餘(yu) 年的時間跨度中,個(ge) 別人物和場麵的年代感不夠明顯。瑕不掩瑜,電視劇《雪蓮花盛開的地方》用現實主義(yi) 和浪漫主義(yi) 相結合的藝術手法,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題材、邊疆題材、援藏題材的電視劇創作方麵,做出了可貴探索。
(作者為(wei)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hui) 副主席)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