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王彤旭(右二)、陳冰(右一)和尼瑪益西(左一)在為(wei) 珠傑診治。新華社記者 費茂華 攝
6月12日上午10點,廣東(dong) 珠海市人民醫院第七批援藏醫療隊隊長王振疆、隊員陳冰、王彤旭和年輕的當地醫生尼瑪益西一起帶著醫療設備和藥品,離開西藏米林市人民醫院,驅車前往30多公裏外的吞不絨村為(wei) 患者進行診療。
“這個(ge) 村子的年輕人多外出務工,很多患有慢性疾病的老人行動不便,我們(men) 就送醫上門。”王振疆醫生介紹說。經過多年援藏工作的摸索,醫療隊針對當地特點建立起了一套高效的機製,而送醫上門是這個(ge) 機製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村醫把村裏病人的情況上報給鄉(xiang) 衛生院,鄉(xiang) 衛生院再把各個(ge) 村的情況匯總之後上報到援藏醫療隊,援藏醫療隊根據病人的情況提供訂單式的上門服務。雖然今年2月底才抵達西藏,但王振疆、陳冰和王彤旭已經參加了5次這樣的送醫上門活動。
“送醫上門對內(nei) 地醫生來講是個(ge) 考驗,我們(men) 要背著比較重的儀(yi) 器和藥品走很遠的路,克服高原帶來的身體(ti) 負荷,但作為(wei) 一個(ge) 醫者,這是一種責任感跟使命感。”“我能夠把自己畢生所學,為(wei) 當地的藏族同胞帶來一些福利,覺得特別有意義(yi) 。”王旭彤醫生說出自己參加送醫上門活動感受。
在吞不絨村,白衣天使的到來讓村民們(men) 很是感動 ,一些人早早就在家門口等候。醫生們(men) 一家又一家穿梭在村中進行入戶診治,而在村委會(hui) ,還有20多位患者在等待著他們(men) 。
下午3點多,所有患者都滿意地離去,四位白衣天使還水米未進,更別說休息。
返程的途中,又有兩(liang) 位老人攔住了汽車,他們(men) 得知當天送醫上門的消息,便等候在離村幾公裏的地方。於(yu) 是,在路邊的樹下,王振疆醫生又帶著尼瑪益西為(wei) 兩(liang) 位老人進行了診療。
據介紹,2015年全國援藏工作啟動實施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不僅(jin) 使很多西藏患者在家門口就能看病,免去了舟車勞頓,減輕了經濟負擔,而且建立起的“傳(chuan) 幫帶”製度,培養(yang) 本土醫療人才隊伍,西藏醫療機構年總診療人次大幅增加,整體(ti) 提升了西藏醫療人員能力與(yu) 水平。
6月12日,王振疆(右二)在查看次仁旺姆的手指關(guan) 節。新華社記者 費茂華 攝
6月12日,王振疆(前右二)、王彤旭(前左一)、陳冰(前右一)和尼瑪益西(前左三)在村委會(hui) 會(hui) 議室為(wei) 患者診治。新華社記者 費茂華 攝
6月12日,診治結束後,患者阿珍的女兒(er) (右一)與(yu) 王振疆(前左二)、王彤旭(左一)、陳冰揮手告別。新華社記者 費茂華 攝
6月12日,陳冰(右)在為(wei) 紮西央宗進行產(chan) 檢。新華社記者 費茂華 攝
6月12日,王振疆(右)為(wei) 吞不絨村89歲的村民娘姑進行檢查。新華社記者 費茂華 攝
6月12日,王振疆(右一)和尼瑪益西(右下)在吞不絨村為(wei) 阿珍診治。新華社記者 費茂華 攝
6月12日,陳冰(右)在為(wei) 懷孕38周的紮西央宗進行產(chan) 檢。新華社記者 費茂華 攝
6月12日,王振疆(中)、尼瑪益西(左)和王彤旭走出米林市人民醫院的急診大樓。新華社記者 費茂華 攝
6月12日,入戶診治結束後,王振疆(左二)、王彤旭(右二)、陳冰(右一)和尼瑪益西走向村委會(hui) 。新華社記者 費茂華 攝
6月12日,在距離吞不絨村幾公裏的路旁的樹下,王振疆(中)和尼瑪益西(右)為(wei) 普布多吉診治。新華社記者 費茂華 攝
6月12日,陳冰(右)在為(wei) 紮西央宗進行產(chan) 檢。新華社記者 費茂華 攝
6月12日,在距離吞不絨村幾公裏的路旁的樹下,王振疆(中)和尼瑪益西(右)為(wei) 普布多吉診治。新華社記者 費茂華 攝
6月12日,王彤旭在吞不絨村為(wei) 珠傑診治。新華社記者 費茂華 攝
6月12日,王振疆(左一)、王彤旭(左二)和陳冰(左三)走進64歲的次仁旺姆家中。她患有嚴(yan) 重的類風濕性關(guan) 節炎,關(guan) 節變形,行動不便。新華社記者 費茂華 攝
6月12日,王振疆(上左)、王彤旭(上中)和尼瑪益西(右一)協助陳冰(下右)為(wei) 紮西央宗進行產(chan) 檢。新華社記者 費茂華 攝
6月12日,在距離吞不絨村幾公裏的路旁的樹下,王振疆(右二)和尼瑪益西(右一)為(wei) 普布多吉(左二)和宗巴診治。新華社記者 費茂華 攝
6月12日,王振疆(右一)、王彤旭(右二)、陳冰(右三)和尼瑪益西在樹林間行走。新華社記者 費茂華 攝
6月12日,王振疆(右)在檢查病人達傑(中)的手關(guan) 節情況。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6月12日,在距離吞不絨村幾公裏的路旁的樹下,王振疆醫生(右二)和尼瑪益西醫生(右一)在給普布多吉檢查身體(ti) 。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6月12日,王振疆(右)、王彤旭(中)、陳冰(左)來到吞不絨村一戶患者家中送醫上門。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6月12日,王旭彤醫生在給珠傑檢查身體(ti) 。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6月12日出發前,王振疆醫生在米林市人民醫院庫房領取藥品。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6月12日,王振疆醫生一行離開時,病人阿珍的女兒(er) (右)和他們(men) 揮手告別。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6月12日,往返於(yu) 村間的王振疆(左二)、王彤旭(左一)、陳冰(右)和尼瑪益西(右二)。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6月12日,阿珍感謝王振疆(右)和尼瑪益西(左)的診治。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6月12日,王振疆醫生(左一)向患者達娃桑布(右一)解釋病情。新華社記者 邵澤東(dong) 攝
6月12日,陳冰醫生(右一)在給產(chan) 婦紮西央宗做產(chan) 檢。新華社記者 邵澤東(dong) 攝
6月12日,王振疆醫生(右一)在向患者達娃桑布(中)囑咐用藥方法。新華社記者 邵澤東(dong) 攝
6月12日,王彤旭醫生在米林市人民醫院走廊裏詢問患者病情恢複情況。新華社記者 邵澤東(dong) 攝
6月12日,陳冰(右)在為(wei) 懷孕38周的紮西央宗進行產(chan) 檢。新華社記者 邵澤東(dong) 攝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