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感受高原新發展——中外媒體西藏行采訪綜述

發布時間: 2023-06-25 08:58:00 來源: 中國新聞網

感受高原新發展——中外媒體(ti) 西藏行采訪綜述
圖為(wei) 中外媒體(ti) 參觀布達拉宮。貢嘎來鬆 攝

  近日,在第五屆www.easyfundingllc.com旅遊文化國際博覽會(hui) (簡稱藏博會(hui) )舉(ju) 行前後,國務院新聞辦組織中外媒體(ti) 記者赴西藏采訪,路透社、共同社、西班牙埃菲社、意大利安莎社、新加坡《聯合早報》和中央廣電總台、中國日報社等15家媒體(ti) 的20名記者參加。采訪團一行參加了藏博會(hui) 開幕式、主旨論壇,在拉薩市、山南市還走訪了布達拉宮、大昭寺、西藏自治區藏醫院、企業(ye) 、學校、社區和非遺傳(chuan) 承人等,深入了解了西藏的文化傳(chuan) 承和發展新貌。

圖為(wei) 中外媒體(ti) 采訪布達拉宮管理處相關(guan) 負責人。 趙朗 攝
圖為(wei) 中外媒體(ti) 采訪布達拉宮管理處相關(guan) 負責人。趙朗 攝

  在藏博會(hui) 開幕式、主旨論壇上,中央宣傳(chuan) 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長、文化和旅遊部部長、第五屆藏博會(hui) 組委會(hui) 主任胡和平,西藏自治區黨(dang) 委書(shu) 記王君正,西藏自治區主席、第五屆藏博會(hui) 組委會(hui) 主任嚴(yan) 金海等講述了西藏經濟社會(hui) 發展實現全方位進步,期待更多海內(nei) 外民眾(zhong) 認識西藏、了解西藏、愛上西藏。中外媒體(ti) 采訪團參加了相關(guan) 活動,增進了對西藏整體(ti) 發展情況和未來著力點的認識。

圖為(wei) 中外媒體(ti) 拍攝朝拜布達拉宮的僧人。 趙朗 攝
圖為(wei) 中外媒體(ti) 拍攝朝拜布達拉宮的僧人。趙朗 攝

  參觀布達拉宮、藏醫院等感受西藏千年文化

  16日,中外媒體(ti) 采訪團參觀了世界文化遺產(chan) 布達拉宮、大昭寺,八廓古城以及具有深厚藏醫藥文化底蘊的西藏自治區藏醫院。

  布達拉宮擁有1300多年曆史,正值旅遊旺季,遊客熙熙攘攘。記者們(men) 帶著初到高原的缺氧反應,參觀布達拉宮,沿途不斷按下快門記錄美麗(li) 的風景。

  沿著1號參觀線路,他們(men) 參觀了世襲殿、五世達賴喇嘛靈塔殿、持明殿、菩提道次第殿、寂圓滿大殿等24處景點。

  參觀中,維修科的工人們(men) 唱著歌打著阿嘎,引起了很多記者拍攝記錄。麵對好奇,導遊向他們(men) 耐心解釋,這是布達拉宮傳(chuan) 統的地麵維修方式。

  參觀結束後,路透社、新加坡《聯合早報》、意大利安莎社、中國日報社等媒體(ti) 記者就布達拉宮僧人職能、日常維修、疫情後旅遊恢複、文物保護和古籍修複等問題采訪了布達拉宮管理處副處長貢嘎紮西。

  他介紹,布達拉宮現有80名僧人,負責每個(ge) 殿堂的文物看管、日常管理、供燈等。他們(men) 不僅(jin) 是僧人,也是布達拉宮管理處殿堂管理科成員。

  他說,布達拉宮1號線每日最高接待5000人次,當1號線日客流超過5000人次時,啟用2號線。2號線最高接待人次為(wei) 2000。這些接待限值均根據文物保護需要,通過多年的建築監測數據進行科學設置。看到遊人如織,記者們(men) 感到疫情後西藏旅遊業(ye) 複蘇強勁。

圖為(wei) 中外媒體(ti) 采訪西藏自治區藏醫院相關(guan) 負責人。 趙朗 攝
圖為(wei) 中外媒體(ti) 采訪西藏自治區藏醫院相關(guan) 負責人。趙朗 攝

  在西藏自治區藏醫院,采訪團參觀了院史館等。該院前身可追溯到公元17世紀。記者們(men) 帶著問題了解了藏醫藥與(yu) 佛教的關(guan) 係、藏醫巨著《四部醫典》以及藏醫外治診療器械等等。采訪現場,阿塞拜疆一名記者還體(ti) 驗了藏醫把脈。

  在拉薩,中外媒體(ti) 記者還觀看了美輪美奐的藏博會(hui) 開幕式文藝演出、藏文化大型史詩劇《文成公主》,在山南紮西曲登社區觀看了民間藏戲歌舞表演,記者們(men) 認為(wei) ,西藏文化傳(chuan) 承創新,很有魅力。

  探特困人員供養(yang) 中心感受民生保障

  在山南市曲鬆縣特困人員集中供養(yang) 中心,中外媒體(ti) 記者細心觀察詢問,欣慰地看到老人們(men) 在這裏過著幸福安詳的生活。

  據了解,這座中心有118名特困人員,大部分為(wei) 老人,有的為(wei) 失能人員。進入大廳,牆上展示著該中心介紹,每位老人照片旁邊寫(xie) 有姓名、年齡、患病情況等記錄。活動室內(nei) ,有的老人在打台球、耍“巴熱秀”。院子裏,一些老人曬著太陽,轉動著轉經筒。

  現場,路透社記者向工作人員詢問了入住中心的資格等情況。工作人員回複,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法定贍養(yang) 、撫養(yang) 、扶養(yang) 義(yi) 務人或者法定義(yi) 務人無履行義(yi) 務能力的老年人、殘疾人和未成年人,都可享受特困人員救助供養(yang) 。

圖為(wei) 曲鬆縣特困人員集中供養(yang) 中心老人在做傳(chuan) 統手工編織。 趙朗 攝
圖為(wei) 曲鬆縣特困人員集中供養(yang) 中心老人在做傳(chuan) 統手工編織。趙朗 攝

  采訪團還參觀了中心宿舍、食堂、理發室等等,用鏡頭記錄下老人生活的現狀。記者看到德吉卓嘎老人將自己房間收拾得格外整潔,種了很多花草,精心照顧下,天竺葵正盛放。

圖為(wei) 曲鬆縣特困人員集中供養(yang) 中心老人索朗歐珠。 趙朗 攝
圖為(wei) 曲鬆縣特困人員集中供養(yang) 中心老人索朗歐珠。趙朗 攝

  81歲的索朗歐珠已經入住中心9年,他說:“小時候媽媽去世,生活一直艱難,現在住在這裏不用幹活,不用擔心吃住。”

  他說:“每個(ge) 月可以領到政府發的300塊錢補助金,這些錢可以買(mai) 些生活用品,像藏香、洗衣粉。”入住這裏後,他還找到了伴侶(lv) 。老伴97歲,雖然行動不便,但身體(ti) 健康。他說,食堂每天提供不同飯菜,自己房間可以做些酥油茶、甜茶,食堂也會(hui) 提供。他也會(hui) 拿些糌粑帶回房間給老伴。

  采訪結束,臨(lin) 行前老人們(men) 熱情揮手送別采訪團,記者們(men) 還禮祝福老人們(men) 生活愉快。

圖為(wei) 在羊卓雍錯,遊客體(ti) 驗高空滑翔。 趙朗 攝
圖為(wei) 在羊卓雍錯,遊客體(ti) 驗高空滑翔。趙朗 攝

  探景區、鄉(xiang) 村感受生態旅遊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羊卓雍錯海拔4500多米,種地放牧的群眾(zhong) ,靠著得天獨厚的優(you) 勢吃上了生態旅遊飯。

  在觀景點,浪卡子縣紮瑪村副主任阿旺多吉介紹,村裏人在這裏經營工藝品擺攤、藏獒拍照等,他們(men) 輪著到這裏,7天輪換一次,現在旅遊旺季,每天村民們(men) 所有收入約有四五千元。

  此行,鳳凰衛視采訪了景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浪卡子縣委常委、宣傳(chuan) 部部長常國星介紹,2019年,山南市出台了《山南市羊卓雍錯保護條例》,將每年的5月25日定為(wei) “保護母親(qin) 湖行動日”。浪卡子縣開展保護母親(qin) 湖行動已持續多年。這兩(liang) 年,景區開發了滑翔傘(san) 項目,吸引不少遊客體(ti) 驗。西藏自治區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坦妮婭在接受采訪時說:“西藏的旅遊文化優(you) 勢就是西藏的發展優(you) 勢,我們(men) 立足本地實際走高質量發展之路,讓各族人民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此行,中外媒體(ti) 采訪團參觀了山南市瓊結縣“菜籃子”基地,了解了鄉(xiang) 村振興(xing) ,打破了外界對於(yu) 高原土地貧瘠的刻板印象。

  該基地負責人管大鵬介紹,瓊結縣“菜籃子”產(chan) 業(ye) ,1期總投資16900萬(wan) 元,占地麵積1024畝(mu) ,新建日光溫室、育苗溫室、智能溫室共359座。2期總投資13106萬(wan) 元,項目用地969畝(mu) 。圍繞綠色食品產(chan) 業(ye) 鏈生產(chan) 、加工、流通、服務等環節,主打蔬菜、水果的生產(chan) 和銷售,培育了小番茄、水果玉米、蜜瓜、西瓜、水果辣椒等20多種水果蔬菜,打通了從(cong) “種”到“銷”的流通鏈。

圖為(wei) 巴珍在地裏勞作。 趙朗 攝
圖為(wei) 巴珍在地裏勞作。趙朗 攝

  基地以多種利益聯結模式帶動當地群眾(zhong) 增收,解決(jue) 當地群眾(zhong) 就業(ye) 134人,每年為(wei) 216戶群眾(zhong) 增加收入90餘(yu) 萬(wan) 元。

  巴珍是這裏的老員工,已經工作了5年。她說,在這5年間,基地師傅們(men) 教會(hui) 了她很多種地的知識。

  歐珠剛從(cong) 西藏農(nong) 牧學院畢業(ye) ,和另外2個(ge) 同學在這裏實習(xi) 一個(ge) 月。他說:“同學幫忙介紹到這裏,在這包吃住。老家在日喀則昂仁縣,海拔4200多米,因為(wei) 高海拔環境沒法種菜,所以種菜很陌生一切都要從(cong) 頭學,在這實習(xi) 的十幾天時間裏,學會(hui) 了施肥、種地、打側(ce) 芽等很多。”

  走進企業(ye) 了解西藏清潔能源、數字化經濟新發展

  此行,中央媒體(ti) 采訪團還參觀采訪了西藏昂彼得堡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西藏寧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感受西藏高原清潔能源、數字化經濟新發展。

  西藏昂彼得堡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公司成立於(yu) 2018年12月,由拉薩市於(yu) 江蘇招商引資入藏,落地於(yu) 高原、服務於(yu) 高原,是全生命周期清潔能源供暖解決(jue) 方案供應商。在西藏開展了定日縣低溫太陽能供暖項目、那曲市巴青縣拉西鎮太陽能供暖項目、措美縣措美小學區域集中式供暖點等等。

  西藏寧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踐行國家“東(dong) 數西算”戰略,依托西藏清潔能源,“算力驅動創新”打造全球海拔最高的綠色大數據中心。中外記者們(men) 了解了與(yu)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西藏自治區科技廳共建的國家青藏高原科學數據中心西藏分中心,以及雲(yun) 計算、雲(yun) 儲(chu) 存、異地雲(yun) 備份、數據挖掘等應用服務,對西藏數字經濟的發展很感興(xing) 趣。

  記者們(men) 了解到,該公司利用本地常年氣溫低,空氣幹燥且二氧化硫含量低的天然優(you) 勢,采用“全熱回收直接新風”降溫技術,實現近零排放,助力西藏碳達峰、碳中和。

圖為(wei) 曲鬆縣特困人員集中供養(yang) 中心老人德吉卓嘎與(yu) 她的花。 趙朗 攝
圖為(wei) 曲鬆縣特困人員集中供養(yang) 中心老人德吉卓嘎與(yu) 她的花。趙朗 攝

  從(cong) 世界文化遺產(chan) 到古城,從(cong) 供養(yang) 機構到社區學校,從(cong) 企業(ye) 到鄉(xiang) 村,5天間,中外媒體(ti) 采訪團以深入體(ti) 驗了解了西藏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保護和發展,以麵對麵交流感受到了西藏人民的熱情和淳樸。不少外國記者表示,此次西藏之行采訪內(nei) 容十分豐(feng) 富,幫助理解了西藏的很多方麵,非常難忘,對國務院新聞辦和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的安排非常滿意。

  西藏自治區黨(dang) 委常委、宣傳(chuan) 部部長汪海洲16日會(hui) 見中外媒體(ti) 采訪團一行時說,今天的西藏經濟發展、社會(hui) 進步、民生改善、民族團結、文化繁榮、生態良好、宗教和諧,希望中外媒體(ti) 更加客觀、公正、全麵地報道西藏的發展進步,讓西藏更好地展示在世人麵前。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