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藏自治區圖書(shu) 館(自治區古籍保護中心)舉(ju) 行了一場古籍修複完成交接儀(yi) 式。這是西藏古籍保護部門曆時2年,首次獨立完成的國家級珍貴古籍修複任務,對西藏古籍保護與(yu) 傳(chuan) 承工作具有重大意義(yi) ,也為(wei) 全區下一步開展珍貴古籍修複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據自治區古籍保護中心負責人介紹,本次完成修複並歸還收藏單位的古籍文獻是曆代珍藏於(yu) 那曲市巴青縣苯教古寺布拉寺的75函苯教《甘珠爾》中兩(liang) 函破損古籍,一共454葉。這是西藏近年來在古籍普查工作中發現較早時期的苯教《甘珠爾》古籍文獻,於(yu) 2016年入選第五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據悉,這批苯教《甘珠爾》曾流散於(yu) 民間,於(yu) 2014年在當地文化等部門的努力下,一部一部從(cong) 當地百姓手中收回並珍藏。自2018年以來,那曲市本級財政先後投入資金266.7萬(wan) 元,用於(yu) 轄區內(nei) 所藏部分國家級珍貴古籍的複製、修複及數字化工程。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座談會(hui) 上強調,要堅持守正創新,以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賡續曆史文脈、譜寫(xie) 當代華章。
古籍文獻是中華民族在數千年發展曆程中創造的文明成果的載體(ti) ,是中華文明綿延數千年的曆史見證。
自治區古籍保護中心專(zhuan) 家表示,古籍需要保護,更需要有效利用和傳(chuan) 承。希望我們(men) 的努力,讓這些飽經曆史滄桑的古籍“重獲新生”,真正讓古籍活起來、傳(chuan) 下去。同時,讓更多的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到古籍保護事業(ye) 中來,為(wei) 進一步做好傳(chuan) 統古籍文獻的再利用和原生性保護給予更多保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