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回到2019年3月17日,一場關(guan) 於(yu) 脫貧攻堅的知識競賽在阿裏地區進入最後的角逐。在50多天的比賽中,一位70歲的參賽者尤為(wei) 引人注目。他將中央、自治區脫貧攻堅政策熟記於(yu) 心、從(cong) 容作答。最終奪得農(nong) 牧民代表組冠軍(jun) ——老人的名字叫久美。
再次見到久美時,他正和一群年輕幹部在革吉縣“直庫愛國主義(yi) 教育基地·紅色文化旅遊景區”項目建設工地上忙活。
革吉縣委宣傳(chuan) 部副部長介紹:“前不久,老人了解到革吉縣要將老縣城所在地直庫遺址重新修繕保護,建成愛國主義(yi) 教育基地和紅色旅遊景區,便主動找上門來,表示自己在縣城工作生活很多年,對這裏非常熟悉,想要為(wei) 這個(ge) 有意義(yi) 的項目盡一份力。不僅(jin) 如此,他還主動捐出了價(jia) 值幾萬(wan) 元的老物件。”說起捐物的事,老人反倒不好意思起來。
曾有人出高價(jia) 收購這些老物件,他都沒有賣,但是聽說政府要修展覽館,在全縣征集各種曆史舊物時,老人想都沒想,立馬如數捐出。“修複保護直庫遺址是一件大好事!銘記曆史,才能更好創造曆史。”他親(qin) 眼見證了老一輩共產(chan) 黨(dang) 人、革命工作者是如何為(wei) 了西藏百萬(wan) 農(nong) 奴翻身得解放、過上幸福生活而艱苦奮鬥的。“從(cong) 當初的幾頂帳篷到現在的高樓林立,在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下,我們(men) 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如果能重新呈現這段曆史進程,對現在的年輕人來說,會(hui) 特別有教育意義(yi) 。”久美激動地說。
展覽館建好了,老人又成了講解員。“我們(men) 新革吉的曆史是從(cong) 3頂帳篷開始的……”胸前佩戴黨(dang) 徽,對直屬庫內(nei) 的每一處布置、每一件文物、每一張照片、每一份文獻,他再熟悉不過,一開口就吸引了每一位前來參觀的人員。
久美老人恪守農(nong) 牧民宣講員的責任和擔當,甘於(yu) 奉獻,默默付出,把做好一名優(you) 秀的理論宣講工作者作為(wei) 自己的目標。“自己不學習(xi) 的話,就感染不了別人。”為(wei) 了踐行這個(ge) 目標,他不斷充實完善自己,對黨(dang) 的創新理論知識進行反複深入研讀。每次有黨(dang) 的重要會(hui) 議精神需要傳(chuan) 達,他都主動請纓,加班加點地備課,力爭(zheng) 按要求把黨(dang) 的最新精神迅速在廣大黨(dang) 員幹部群眾(zhong) 中傳(chuan) 播。還通過博覽群書(shu) 積累知識,增加理論宣講廣度。
直屬庫基地沒有宿舍,為(wei) 了方便工作,他在院內(nei) 搭了一頂帳篷,一住就是4年。他總是樂(le) 嗬嗬地說:“我喜歡住在這裏。當年是‘金珠瑪米’(解放軍(jun) )救了我們(men) ,現在宣傳(chuan) 革命曆史,也是對黨(dang) 和國家的一種感恩。”2022年以來,久美在革吉縣直屬庫先後接待農(nong) 牧民黨(dang) 員1200餘(yu) 人次、機關(guan) 黨(dang) 員2200餘(yu) 人次,途經遊客紛紛走進基地,了解曆史、感悟精神。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