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zhong) 法治觀念淡薄,鄰裏矛盾糾紛頻發,被列為(wei) 全縣治安亂(luan) 點村”。回憶起瓊結縣下水鄉(xiang) 下水村從(cong) 前的村情,該村黨(dang) 支部負責人感慨不已。
“平安瓊結”建設,一個(ge) 村都不能落下。瓊結縣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積極探索建立“文化銀行”,把基層治理從(cong) 任務命令轉化為(wei) 激勵引導,用積分“兌(dui) ”出基層治理新風貌。通過法治、德治、自治“三治合一”的治理模式,推動群眾(zhong) 法治意識持續增強,社會(hui) 治安持續向好,下水村實現了連續5年無治安案件、無刑事案件,“楓橋經驗”可謂在瓊結縣彰顯了強大生命力。
下水村細化維護穩定、鄉(xiang) 村治理、鄉(xiang) 風文明、公共安全等10項村務,製定10類111項加分項和5類17項扣分項積分製細則,組建平安誌願者等8支隊伍,通過“清單式”精準滴注法律法規、“過篩式”定時定點排查矛盾糾紛、“靶向式”多元消除風險隱患,以“楓橋經驗”賦能基層治理。
2005年以來,瓊結縣連續4次榮獲“平安中國建設示範縣”榮譽稱號、連續2次問鼎全國平安建設最高獎項“長安杯”,各族群眾(zhong) 安全感不斷提升,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更加穩固。
“文化銀行”——
用“小積分”撬動“大治理”
瓊結縣堅持以黨(dang) 建引領夯實基礎,全縣構建村黨(dang) 委(黨(dang) 總支)—網格支部(黨(dang) 小組)—黨(dang) 員中心戶“三位一體(ti) ”的黨(dang) 組織體(ti) 係,在網格上建立60個(ge) 黨(dang) 支部、25個(ge) 黨(dang) 小組,積極引導黨(dang) 員幹部群眾(zhong) 深度參與(yu) 基層網格治理。同時,推行“黨(dang) 員中心戶”“黨(dang) 員先鋒戶”評選機製,開展黨(dang) 員“樹黨(dang) 旗、亮身份、作表率”係列活動,增強黨(dang) 員榮譽感,推動引領基層治理工作。
瓊結縣紮實開展“文化銀行”試點建設,將維護穩定、社會(hui) 治安、公共安全等情況納入“文化銀行”個(ge) 人賬戶,讓行動變積分、積分變商品,實現被動管理變主動參與(yu) ,助力村級事務處理更加便捷高效。全縣各村(居)以“文化銀行”為(wei) 載體(ti) ,廣泛宣傳(chuan) 解讀政策法規、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和村規民約,有效發揮身邊榜樣示範帶動作用,積極開展“星級文明戶”“新時代最美瓊結人物”等評選活動,倡導群眾(zhong) 自覺抵製酗酒賭博等惡習(xi) ,讓共建和諧社會(hui) 成為(wei) 普遍共識。
依托“文化銀行”視頻分享、誌願服務、積分兌(dui) 換等多功能平台,瓊結縣在廣泛發動群眾(zhong) 、依靠群眾(zhong) 上下功夫,充分調動人民群眾(zhong) 參與(yu) 基層治理的主觀能動性,積極開展政策法規學習(xi) 、治安巡邏防範、矛盾糾紛排查、整治環境衛生、幫扶困難群體(ti) 等各類活動,促進德治、自治、法治相融合,有效推動從(cong) “要我參與(yu) ”到“我要參與(yu) ”的轉變,提升全民參與(yu) 基層治理效能。
瓊結縣下水村結合實際,成立了政策宣傳(chuan) 、專(zhuan) 業(ye) 服務、衛生環保、愛心便民、移風易俗、文化文藝、平安建設、應急救援8支誌願隊伍,紮實開展處置突發事件、應急救援等誌願活動。同時,根據群眾(zhong) 反映的訴求及困難,把任務分配到職責相應的誌願隊伍,有效提升解決(jue) 群眾(zhong) 困難問題的質效。
“點單調解”——
用“小切口”解決(jue) “大問題”
在瓊結縣拉玉鄉(xiang) ,不少村民在黨(dang) 的利民惠民政策下,靠勤勞的雙手發家致富,但鄰裏糾紛、婚姻糾紛、勞務糾紛等問題時有發生。
瓊結縣聚焦“點單調解”化解糾紛,成立以“包村”民(輔)警、“五老鄉(xiang) 賢”、律師等為(wei) 主體(ti) 的調解組,建立“點單式”調解室,設立調解員信息公示欄。采取“點單調解”“鄰裏和、村裏調、部門解”工作法,通過矛盾雙方信賴的“中間人”進行“點單式”調解,及時高效調處化解矛盾糾紛。
群眾(zhong) 之間一旦發生矛盾,可按照“回避”機製,在調解員信息公示欄中挑選矛盾雙方都信得過的“公道人”參與(yu) 調解。當無法滿足村民需求時,派出所根據矛盾類型,一對一“派單”。調解結束後,矛盾雙方對調解結果進行“評單”,促進調解員提升服務質量。對於(yu) 婚姻、土地等矛盾糾紛,協調婦聯、民政局、自然資源局等相關(guan) 部門,會(hui) 同公檢法司工作人員上門調解,為(wei) 群眾(zhong) 提供專(zhuan) 業(ye) 政策谘詢,受到了群眾(zhong) 的一致認可。自“點單式”調解機製實施以來,拉玉鄉(xiang) 共調解各類矛盾糾紛14起,發現矛盾糾紛苗頭10起。
瓊結縣以網格管理為(wei) 依托,為(wei) 群眾(zhong) 紓困解難,堅持“分級辦理”,實現分級辦理科學化。全縣優(you) 化設置72個(ge) 基礎網格和13個(ge) 專(zhuan) 屬網格,形成網格長統籌協調、網格員采集匯總、網格民警助力配合、包保幹部下沉指導、雙聯戶長走訪收集、村(社區)分析解決(jue) 的工作機製,把各種力量整合成基層治理的“一張網”,推動服務、管理、資源向網格下沉聚集。
同時,依托縣鄉(xiang) 村三級綜治(網格)中心,搭建網格化服務管理信息化平台,統籌分析研判、指揮調度、組織實施,打通“群眾(zhong) 上報、網格發現、平台流轉、層級辦理、限時辦結、群眾(zhong) 評價(jia) ”全流程管理服務各環節,暢通群眾(zhong) 訴求表達渠道,及時解決(jue) 群眾(zhong) 合理訴求。依托“四下沉、八助力”活動,建立“網格吹哨、幹部報到,社區吹哨、部門報到”的“雙報到”工作機製,推動黨(dang) 員幹部常態化下沉參與(yu) 基層治理、服務群眾(zhong) ,促進公共服務向基層農(nong) 牧區延伸。
“平安義(yi) 警”——
用“小隊伍”凝聚“大合力”
瓊結縣立足構建“派出所主防”實戰工作體(ti) 係,將公安觸角延伸至基層治理最前沿,探索成立涵蓋公安民警、村幹部、教職工、企業(ye) 人員、誌願群眾(zhong) 等的“平安義(yi) 警”,以平安創建宣傳(chuan) 員、社會(hui) 治安巡防員、矛盾糾紛調解員、公共安全信息員、文明秩序勸導員、安全隱患排查員、最小單元應急員角色,全力打通基層治理“神經末梢”、激活基層治理“平安細胞”、盤活基層治理“哨點哨位”。
瓊結縣設置“一村一警”,推動“平安義(yi) 警”深入基層、深入群眾(zhong) ,實現“村村有警、時時見警”。創新“提包警務”機製,實現民警走村入戶帶提包、現場處置帶提包、送證上門帶提包,有效推動基層警務運作流動化,充分發揮現場管理、即時服務、就近處警優(you) 勢,做實群眾(zhong) 服務。強化科技支撐,創新開展“微警務”模式,開通網上受理業(ye) 務谘詢、矛盾糾紛調解、案件舉(ju) 報等服務平台,著力破解瓶頸束縛,實現在線糾紛調解“不打烊”。
組建“平安義(yi) 警”匯聚群防群治合力,堅持派出所黨(dang) 支部與(yu) 轄區行政村、學校、企業(ye) 等黨(dang) 支部“結對共建”,實現“一網格一義(yi) 警”,凝聚起社會(hui) 治理新合力。將義(yi) 警工作納入“文化銀行”積分製考核,激發“平安義(yi) 警”內(nei) 生動力、共治活力。同時,將義(yi) 警納入網格最小應急單元先期處置力量,開展應急處突演練,組織參與(yu) 街麵巡邏、重點部位管理、交通秩序勸導、夜間巡防,收集治安亂(luan) 點、黃賭毒、食藥環等案件線索信息,著力確保轄區社會(hui) 治安穩定。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