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西藏新聞

西藏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的別樣保護

發布時間:2023-07-31 09:09: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是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植物,這成為(wei) 社會(hui) 共識,也已成為(wei) 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重點。”林芝市林草局黨(dang) 組成員、二級調研員楊興(xing) 富30日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

  楊興(xing) 富介紹,2022年底,林芝市林草局開展規模性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繁育項目,這在西藏全區範圍內(nei) 尚屬首例。該項目涉及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就地保護點工程、種質資源保存設施、人工種苗繁育試驗基地、保護區監測站、野外就地保護小區等。

  他說,該項目通過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人工繁殖試驗示範基地及配套工程建設與(yu) 運營,讓林芝境內(nei) 巨柏、紅豆杉和蘭(lan) 科植物三個(ge) 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得到就地保護、遷地保護,並得到繁育拯救。

  此前,林芝部分縣區也均對當地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小範圍開展過人工繁育。相比而言,此次規模大、範圍更廣。開展繁育前,該項目均對三個(ge) 物種進行了野外資源調查,了解掌握了野外分布、種群規模、野外生長情況,采集了種質資源。

  楊興(xing) 富介紹,該項目人工培育蘭(lan) 科約有50餘(yu) 種、10000株,蘭(lan) 科通過分株、人工組培等方式繁育,需經曆室內(nei) 組培、移苗、練苗、回歸自然等階段。他補充,林芝蘭(lan) 科500餘(yu) 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的有80餘(yu) 種,這些蘭(lan) 科野外分布區域以墨脫為(wei) 主,其次是察隅縣等地。巨柏主要分布在林芝的朗縣、巴宜區、米林縣,林芝市林草局通過采集種質資源進行人工繁育,同時進行就地保護。

  “人工培育需要克服環境和時間難題。”他說,林芝市林草局的中心苗圃建設了溫室,模擬植物野外生境,控製濕度、溫度為(wei) 植物提供良好生長環境,另外人工培育時間較長,三個(ge) 物種從(cong) 人工繁育再到放歸自然需要三年到五年。

  作為(wei) 陸地垂直地貌落差較大的地帶,林芝是西藏生物多樣性最豐(feng) 富的區域之一。就生物多樣性保護,林芝市林草局作出了不少努力。楊興(xing) 富表示,以這三類物種為(wei) 例,首先按照法律法規嚴(yan) 格保護,向農(nong) 牧民普及保護法律,減少生產(chan) 生活的幹預破壞,“現在很多當地人對紅豆杉這些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都有很高的辨識度。”

  他補充,同時投入科技力量,建立了觀測站。

  為(wei) 何在人類活動幹擾相對較少的林芝區域仍要加強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楊興(xing) 富解釋,像這類極小種群,對生境有特定要求,無法規模性繁殖生長,當然也受到氣候環境影響。

  對於(yu) 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在頂層設計上就得到了保障。中國國家林草局發布的《“十四五”林業(ye) 草原保護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到,保護繁育珍稀瀕危野生植物。開展50種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搶救性保護。開展譜係清晰、多樣性豐(feng) 富的極小種群物種野外回歸實驗。建設國家重點保護和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種質資源庫。

  與(yu) 此同時,更多生態專(zhuan) 家學者向西藏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投入了更多關(guan) 注。如,全國人大代表、西藏大學生態學教授拉瓊曾在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建言加強西藏極小種群相關(guan) 野外調查、監測和保護力度。

  楊興(xing) 富表示,當下,法律健全、政策支持、民眾(zhong) 生態環保意識增強,西藏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迎來向好發展。但它的保護和發展仍需要更多探索,需要政府、科研機構等多部門以及社會(hui) 大眾(zhong) 的共同努力。

(責編:陳衛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