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延安雙擁運動80周年。八一建軍(jun) 節之際,西藏自治區組織開展“紀念延安雙擁運動80周年·文化醫療走邊防”係列活動。自治區藝術團體(ti) 、援藏醫生、移民管理警察等深入基層部隊和邊防哨所,為(wei) 現役官兵、退役軍(jun) 人、其他優(you) 撫對象及附近群眾(zhong) 送來巡演、義(yi) 診服務。
在這個(ge) 特殊的日子,記者跟隨活動小分隊走進自然環境惡劣、生存條件艱苦的阿裏地區,在一首首動人歌聲中,走進阿裏,聽懂堅守。
踏上阿裏的土地,車輛一路前行,記者感覺腳底輕飄飄的——缺氧導致頭痛,車輛所過之處大量塵土浮在地麵表層。
仰望阿裏的天空,眼睛是要眯起來的——灼熱的陽光刺過寥廓透明的天空,直直打在臉上。
解放軍(jun) 某部巡演現場,官兵們(men) 坐姿端正、目不斜視。台上節目精彩紛呈,他們(men) 報以熱烈的掌聲。歌曲《紅旗飄飄》響起,演出現場頓時變成歡樂(le) 的海洋。官兵們(men) 興(xing) 奮地揮手、熱情地打拍子,“五星紅旗,你是我的驕傲。五星紅旗,我為(wei) 你自豪。為(wei) 你歡呼,我為(wei) 你祝福。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全場響起大合唱,嘹亮的歌聲響徹雲(yun) 霄。
戰士小逯、小塗和巴桑組成的“金色野犛牛”樂(le) 隊,為(wei) 戰友們(men) 獻唱了一首由他們(men) 原創的歌曲《故鄉(xiang) 》。其中有一段歌詞這樣寫(xie) 道:“告別了父母,告別了故鄉(xiang) ,擦幹了淚水,我選擇軍(jun) 裝。穿過河流,越過雪山,做出這個(ge) 決(jue) 定一點都不簡單……”
當被問到樂(le) 隊的名字為(wei) 什麽(me) 叫“金色野犛牛”時,他們(men) 說:“野犛牛是力量與(yu) 激情的象征,它們(men) 適應了高原艱苦的環境,而金色野犛牛又較為(wei) 珍稀。我們(men) 要像它們(men) 一樣,紮根阿裏,用熱血揮灑青春,做最好的自己。”
小逯說:“把這首歌,獻給我們(men) 愛的人。”小塗告訴記者:“媽媽想我時,我會(hui) 給她唱這首歌。我還告訴她,我在祖國邊疆,是為(wei) 了守護無數個(ge) 像您這樣可愛可敬的母親(qin) 。”
與(yu) 其他樂(le) 隊不同,“金色野犛牛”三人組謝幕時,為(wei) 全場觀眾(zhong) 敬了一個(ge) 標準的軍(jun) 禮。
駐地附近的村民們(men) 為(wei) 此次演出排練了半個(ge) 月之久。“我們(men) 雖然不是專(zhuan) 業(ye) 的演員,但我們(men) 必須要用一個(ge) 節目來表達我們(men) 的心意,來感謝可愛的人民子弟兵!”他們(men) 眼神堅定,笑容質樸。
軍(jun) 民團結一心,再大的困難也能克服。
“你在‘世界屋脊的屋脊’,高寒無所謂,缺氧不在意。滿懷豪情走天涯,一片丹心獻祖國。你癡心不悔,你堅定不移。孤獨你不怕,寂寞你不懼,日月撫摸著忠誠的你……”阿裏地區象雄藝術團歌手深情演唱的歌曲《高高的阿裏軍(jun) 人》,引發廣泛共鳴。一位藝術團成員說:“這首歌太貼切了,不管怎麽(me) 用心唱都不為(wei) 過。”
“這裏的山是什麽(me) 山?”我們(men) 問。
“可能是由於(yu) 太荒涼、偏遠的緣故,還沒有人為(wei) 附近的山起一個(ge) 準確的名字。”戰士們(men) 答。
“未名山”下,有一群同樣默默無聞的解放軍(jun) 戰士在這裏日複一日地生活、訓練、堅守。
傍晚時分,解放軍(jun) 戰士們(men) 整齊有序地唱起“飯前一支歌”:“在茫茫的人海裏,我是哪一個(ge) ?!在奔騰的浪花裏,我是哪一朵……”
山河暫無名,人間終有情。
祖國不會(hui) 忘記,人民不會(hui) 忘記,親(qin) 人不會(hui) 忘記,你們(men) 是最偉(wei) 大的那一個(ge) 、最燦爛的那一朵。
汽車漸漸駛離,那些黝黑的笑臉慢慢消失在後視鏡裏。可遠在天邊、被稱為(wei) “生命禁區”的阿裏,將成為(wei) 我們(men) 心底永遠珍藏的柔軟回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