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高原之鷹——追記“紅色傳令兵”邊巴

發布時間: 2023-08-07 16:19:00 來源: 新華網

  高原無言,歲月留痕。

  世界屋脊,有一位普普通通的共產(chan) 黨(dang) 員,多年來,無數次像雄鷹般飛越雪山,安全、及時傳(chuan) 遞黨(dang) 的治邊穩藏號令和雪域兒(er) 女的心聲,以熱血和忠誠,擔負起黨(dang) 和人民的重托。

  他,就是西藏自治區黨(dang) 委辦公廳機要交通處原副處長、新時代“紅色傳(chuan) 令兵”邊巴。

  2015年9月21日,邊巴倒在執行任務的路上。

  鷹擊長空,魂歸大地。

  “黨(dang) 是偉(wei) 大母親(qin) ,為(wei) 黨(dang) 效力最光榮”

  “我從(cong) 小沒了父親(qin) ,是黨(dang) 把我養(yang) 大的。盡管當兵很苦,但如果能盡早為(wei) 黨(dang) 做一些工作,苦點累點我也心甘情願。”1981年,在拉薩中學,16歲的邊巴作出了人生的第一次選擇。

  那年,學校接到通知,挑選品學兼優(you) 、吃苦耐勞的學生去當兵。邊巴果斷地站了出來。

  邊巴的妻子卓嘎當時也在拉薩中學讀書(shu) ,兩(liang) 人是同班同學。卓嘎回憶:“他那時候是班長,學習(xi) 積極上進,對同學很熱情。現在一閉上眼睛,就是他騎著自行車從(cong) 我身邊閃過的影子。”

  在位於(yu) 西藏拉薩市的家中,邊巴的妻子卓嘎(左)和女兒(er) 次珍擦拭全家合影(2023年5月4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入伍後,邊巴為(wei) 人忠厚老實,表現優(you) 秀,新兵訓練結束後,成了各單位都想要的“香餑餑”,但他卻出人意料地提出去邊防一線工作。

  “按照你的條件,可以留在機關(guan) 裏麵,生活條件好,成長進步也快,為(wei) 什麽(me) 要去那麽(me) 艱苦的地方?”戰友們(men) 表示不解。

  “祖國的邊境需要有人守護。我既然來到了部隊,就應該去祖國最需要的地方。黨(dang) 是偉(wei) 大母親(qin) ,為(wei) 黨(dang) 效力最光榮。”邊巴堅定選擇。

  當時的邊境一線,部隊生活非常艱苦。邊巴的戰友說,那個(ge) 時候沒有像樣的營房,戰士們(men) 需要住在地窩子或者帳篷裏;物資供應不充足,餓了吃口風幹的牛羊肉,渴了喝山上流下的雪水;冬天大雪封山,連續半年跟外界隔絕,隻能與(yu) 風雪為(wei) 伴……

  邊巴是條硬漢。他帶領戰士們(men) 在高山峽穀中巡邏,風餐露宿在野獸(shou) 毒蟲出沒的原始森林,有時一走就是四五天。強烈的紫外線,把他的臉皮曬得脫了一層又一層,黑色的疤痕,永久留在了臉上。

  此後,邊巴又在西藏軍(jun) 區、拉薩曲水縣人民武裝部工作。轉業(ye) 後,被分配到自治區黨(dang) 委辦公廳總值班室。

  退伍不褪色,邊巴一直保持著衝(chong) 鋒在前的軍(jun) 人優(you) 良作風,多次被評為(wei) 先進工作者、優(you) 秀共產(chan) 黨(dang) 員。

  由於(yu) 邊巴對待工作高度認真負責,組織決(jue) 定將他調任到責任大、任務重的機要交通處工作。

  “這個(ge) 工作要頻繁出差,反複上下高原身體(ti) 會(hui) 撐不住的!”“你兩(liang) 個(ge) 小孩那麽(me) 小,今後忙起來家裏照顧得過來嗎?”……

  誰都知道,高原機要交通工作是苦差事。麵對各種不同的聲音,邊巴斬釘截鐵地說:“我當過兵,軍(jun) 人講的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我不去誰去?”

  就這樣,邊巴再次作出人生選擇。

  他在工作日記中寫(xie) 道:“機要交通工作關(guan) 乎黨(dang) 和國家安全和根本利益,時刻充滿危險和挑戰。隻有勇擔使命、不怕犧牲,耐得住寂寞和辛勞,心細如發、一絲(si) 不苟,才能完成好每一次任務,做到零差錯。”

  2011年,擔任機要交通工作期間,邊巴聽從(cong) 組織安排,來到海拔5000多米的那曲市申紮縣曲鬆普村駐村工作,帶領群眾(zhong) 擺脫貧窮落後麵貌。

  曲鬆普村冬天最低氣溫達到零下30攝氏度,夏天也得穿棉襖,空氣含氧量不到平原地區的50%。時任機要交通處副處長的李新華說:“當時邊巴的年齡和身體(ti) 狀況,完全有理由申請去海拔較低、條件較好的村工作,但他執意選擇去最艱苦的地方,幫助那裏的群眾(zhong) 改善生活生產(chan) 條件。”

  “這是黨(dang) 員走到群眾(zhong) 中,為(wei) 人民做實事的機會(hui) ……”邊巴在筆記本上,解讀自己的選擇。

  駐村半年下來,邊巴瘦了20斤。女兒(er) 次珍說,父親(qin) 駐村結束回到家時,頭發蓬亂(luan) ,嘴唇幹裂發紫,黝黑的臉龐經過風吹日曬,“比柏油路麵還要粗糙”。

  多方籌措25萬(wan) 元資金,建成村民期盼多年的“救命橋”,放牧時再也不用冒生命危險蹚水過河了;建起了村裏第一座蔬菜大棚,白蘿卜、白菜、土豆等新鮮蔬菜不再是村民餐桌上的“稀罕物”了;其間,他還掏錢給貧困群眾(zhong) 買(mai) 衣服……邊巴用實幹和真愛,留給曲鬆普村村民長久的回憶。

  “駐村工作要求千條萬(wan) 條,歸根結底隻有一條,就是多為(wei) 群眾(zhong) 辦實事做好事。”邊巴說。

  “天大地大,沒有黨(dang) 的事業(ye) 大”

  邊巴的每一次選擇,都把黨(dang) 和人民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從(cong) 事機要交通工作,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選擇。

  這是一項特殊而重要的工作。機要交通員的核心職責是護送黨(dang) 的重要信息,保障黨(dang) 中央的政令暢通,被稱為(wei) “黨(dang) 的紅色傳(chuan) 令兵”。

  西藏和平解放以來,一代代機要交通員,在各種條件下,不畏艱險,用忠誠和生命出色地完成了使命,確保了世界屋脊機要交通“生命線、保障線、指揮線”的絕對安全、絕對暢通。

  因為(wei) 長期在天上飛,邊巴對航線非常熟悉,“在飛往拉薩的飛機上,隻要看一眼下麵的雪山,我就知道飛到哪兒(er) 了。”邊巴曾向家人“炫耀”。

  在西藏那曲市申紮縣曲鬆普村駐村期間,邊巴(前右)到群眾(zhong) 家中慰問(資料照片)。新華社發(受訪者供圖)

  然而,這背後的艱辛付出,邊巴從(cong) 來沒有跟家人說過。在世界屋脊做機要交通工作,頻繁地上下高原平原,3000多米的海拔落差,使身體(ti) 不斷地在高低氣壓和缺氧富氧之間來回切換,心肺和血管承受著巨大負擔,對身體(ti) 損害極大。耳膜穿孔、視力下降、心腦血管疾病等,是高原機要交通員常見“職業(ye) 病”。

  邊巴也不例外。每次出差回到拉薩,他都會(hui) 有腹脹,睡覺的時候能夠清晰聽見自己心髒猛烈的跳動聲,但往往等不及身體(ti) 恢複,新的任務又來了。

  看著他的身體(ti) 越來越差,同事們(men) 很心疼。按照規定,邊巴每年都有一個(ge) 多月的休假,但10多年來他休假的次數屈指可數,每次都說工作耽誤不得,過一陣再說。

  2015年的藏曆新年,本是與(yu) 家人團聚的日子,但部門臨(lin) 時接到緊急任務,需要由一名經驗豐(feng) 富的同誌完成。那次原本不是邊巴值班,但他聽說後不假思索主動請纓:“我身體(ti) 好,我去。”

  那一次,由於(yu) 天氣原因飛機一連三天不能降落目的地,邊巴和同事不斷折返,新年隻能在機場附近的賓館度過。

  還有一次執行任務時,飛機突遭強大氣流,機身發生劇烈搖晃,有的乘客發出哭聲。千鈞一發之際,邊巴沒有多想,迅速將箱子緊緊抱在懷裏,並在一張紙條上寫(xie) 下:“若我們(men) 發生不幸,請救援人員務必迅速將拴在我手腕上的箱子交給四川省委辦公廳機要交通處。”

  所幸,經過緊急處置,飛機最後安全著陸。

  “我還以為(wei) 這次要犧牲了呢,你看遺書(shu) 都寫(xie) 好了。”下了飛機後,邊巴揚著手裏的那張字條,對一起出差的同事說。

  這位同事深知,邊巴瞬間作出決(jue) 斷的背後,是其職責使命的本能反應。

  有些年輕同事,因為(wei) 工作太辛苦,有時會(hui) 向他們(men) 尊敬、信任的“邊巴大哥”抱怨,“咱們(men) 這工作,比開飛機的飛的時間還多,一年四季不著家,孩子都快不記得我了。”邊巴總是耐心地給他們(men) 做思想工作——

  “革命戰爭(zheng) 年代,機要交通員每一次上傳(chuan) 下達,都是要冒著生命危險。”

  “以前西藏沒有航班,老同誌開車走青藏線,攜帶的暖水瓶都會(hui) 震碎,一連十幾天吃不上一口熱飯。現在我們(men) 是飛機來回,各項保障都很全,啥都不缺,很幸福了。”

  “天大地大,沒有黨(dang) 的事業(ye) 大!”

  ……

  2013年,領導找他談話、征求意見,保衛處缺一個(ge) 處長,組織上認為(wei) 他去比較合適。

  “那是多麽(me) 好的機會(hui) ,工作輕鬆了,還提拔了,多少人求之不得。”機要交通處的老處長安豐(feng) 善說。

  出乎所有人預料,邊巴拒絕了。“機要交通工作我熟悉,也有感情,況且現在處裏正是新老交替的時候,我不能離開。”邊巴說。

  “一個(ge) 人的生命,隻有融入偉(wei) 大的事業(ye) ,才能得到無限延伸”

  領導幹部的楷模孔繁森,是邊巴心中學習(xi) 的榜樣。

  “孔繁森說過,一個(ge) 共產(chan) 黨(dang) 員愛的最高境界是愛人民。我還要不斷努力。”邊巴說。

  他用生命完成了對英雄精神的追隨。

  2015年9月18日,邊巴接到前往四川執行押運的任務。

  和往常一樣,他來不及與(yu) 家人告別,即刻出發。在完成工作準備返回拉薩時,邊巴突發疾病,因公殉職,生命永遠定格在了50歲。


這是邊巴的照片和遺物(2023年5月4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安全、準確、及時地傳(chuan) 遞黨(dang) 和國家秘密,確保黨(dang) 和國家政令暢通”是機要交通員的核心職責。在生命的最後一刻,邊巴忠實履行了職責,光榮完成了使命。

  雄鷹折翼,壯士無歸,雪山垂淚!

  “走的時候還好好的,誰能想到永遠回不來了呢。”卓嘎淚如雨下。

  邊巴有著極強的家庭責任心。他愧疚對家人虧(kui) 欠太多,隻要在家,盡力彌補:為(wei) 女兒(er) 、兒(er) 子做豆瓣魚、糖醋排骨,為(wei) 嶽父洗澡……

  “他父母去世早,對待我父母比親(qin) 兒(er) 子還孝順。”卓嘎說。

  邊巴的離去,給家人留下了無盡的思念和深深的遺憾。

  “他是為(wei) 黨(dang) 的事業(ye) 犧牲的,算是實現了他的願望。”卓嘎說。

  邊巴犧牲時,沒有留下隻言片語,隻留下一個(ge) 常年相伴的斜挎包,裏麵裝著筆記本、速效救心丸和證件。

  按照藏族傳(chuan) 統習(xi) 俗,一般不會(hui) 保留逝者的遺物,但邊巴這個(ge) 包一直放在他們(men) 家最顯眼的位置。邊巴的兒(er) 子達瓦雲(yun) 旦說,這個(ge) 包裏裝著父親(qin) 的信仰和忠誠。

  如今,這位藏族小夥(huo) 子也成為(wei) 一名邊防軍(jun) 人,沿著父親(qin) 走過的路,守護著父親(qin) 守護過的神聖國土。

  “父親(qin) 教育我,一個(ge) 人的生命,隻有融入偉(wei) 大的事業(ye) ,才能得到無限延伸。”達瓦雲(yun) 旦說,“他用親(qin) 身經曆教育我,一心為(wei) 黨(dang) ,忠心不二;完成使命,不惜生命。”

  邊巴犧牲後,西藏機要交通部門組織開展“向邊巴同誌學習(xi) ,做無愧於(yu) 時代的‘黨(dang) 的紅色傳(chuan) 令兵’活動”。邊巴絕對忠誠的政治品格、無私奉獻的高尚品德、竭誠為(wei) 民的滿腔熱忱、艱苦奮鬥的優(you) 良作風、一身正氣的人格魅力、精研業(ye) 務的進取精神,深深教育、感動了所有人。

  “邊巴是一名對黨(dang) 絕對忠誠的‘紅色傳(chuan) 令兵’,他用一次次奔波,讓西藏各族兒(er) 女的心與(yu) 黨(dang) 中央緊緊連在一起。他的事跡和精神將永遠流傳(chuan) 。”邊巴的同事說。

  一位在邊巴犧牲後加入機要交通隊伍的年輕人,在學習(xi) 筆記上寫(xie) 道:“初心的召喚讓人熱血沸騰,家國的情懷讓人觸達靈魂,信仰的光芒讓人敬仰淚目……”

  精神火炬,永照後人。

(責編: 郭爽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