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拉薩南北山鬱鬱蔥蔥、綠意盎然。位於(yu) 城關(guan) 區納金山3號造林片區,油鬆、樟子鬆、河北楊新芽吐翠,生機勃勃。
“去年造林成效突出,苗木成活率超過預期。”俊富生態修複科技有限公司承包造林項目經理張曉鋒說。
跟隨造林項目組上山,隨著海拔升高,記者漸感呼吸困難。但是,這裏苗木長勢明顯比別處好。何以如此?
“是集水托盤在發揮作用。”技術負責人齊朋飛道出了其中奧秘。
記者仔細察看發現,每棵苗木根部都罩著一個(ge) 銀灰色塑料蓋。
集水托盤,是一項名為(wei) “高寒幹旱荒漠區節水灌溉植樹應用技術”科技成果的裝置之一,由俊富生態修複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托盤呈中間低、四周高的中空結構樣式,中間有圓形收水透氣孔,將樹苗根部圍起,托盤上一道道由四周向中間傾(qing) 斜的凹槽,可以把水分精準輸送到根部。
“白天,根部土壤水分蒸發,被截留附著於(yu) 托盤內(nei) 壁;夜間,水汽凝結,順著內(nei) 壁凹槽流向根部。”齊朋飛告訴記者,這樣一來,原本蒸發掉的水,就轉化成暖和的“灌溉水”。
說著,齊朋飛還“亮”出了實驗成果。去年三四月,公司在山腰開出一片試驗地,選取5棵規格相近的油鬆苗,其中兩(liang) 棵裝有集水托盤、兩(liang) 棵鋪地膜,剩下一棵不作任何處理。“栽植完畢後,隻澆一次定根水,通過土壤墒情監測站,實時記錄各苗木根部土壤濕度、溫度等指標,形成動態數據”。
時隔近一年半,記者在現場看到,沒有任何處理的苗木隻剩下發黃的主幹,枝椏一碰就斷;鋪地膜的兩(liang) 棵隻有一株存活,但長得很慢;而安裝集水托盤的兩(liang) 株油鬆拔節明顯。
植樹造林,水、肥、氣、熱的適度調節十分重要。“拉薩蒸發量大,苗木成活,關(guan) 鍵在水;而缺水狀況下,節水就尤為(wei) 重要。”片區監理貢嘎次仁告訴記者,2022年造林片區使用集水托盤後,成活率達85%以上。
“相比於(yu) 常用的地膜,集水托盤不僅(jin) 具有保水、保溫能力,還能通過平衡溫差,從(cong) 而增強光合作用,延長生長效率。”齊朋飛補充道。
根據情況介紹,記者做了個(ge) 估算:按規定,栽樹第一年,每株苗要澆水12次,每次60升,平均每畝(mu) 地種樹110株,每年用水量約80噸;安裝集水托盤後,最多澆水3到4次,保水率達60%以上。
一個(ge) 小小塑料托盤,最大規格重量不足200克,卻托起了造林綠化“大生態”。那麽(me) ,如何推廣?
眼下,2023年所有造林片區喬(qiao) 、灌木均已栽下,對補水、氣溫要求較高,正是使用集水托盤最佳時機。放眼拉薩南北山綠化工程,不少承包單位造林片區慕名前來“取經”,紛紛安上了這一裝置,綠意在雪域高原不斷延伸。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