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區氣象局26日介紹,自2018年8月《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 中國氣象局推進西藏氣象現代化高質量發展合作協議》簽署以來,西藏氣象高質量發展取得了明顯進展,綜合氣象觀測能力大幅提升。全區各類氣象站由2018年的289個(ge) 跨越式提升至1126個(ge) ,天氣雷達由4部增長至14部,常態化接收26顆多源衛星數據。氣象監測預報預警、衛星遙感應用和基層氣象服務能力等方麵明顯提升。
資料圖為(wei) 西藏氣象工作人員維護唐古拉山交通自動氣象站。張歆平 供圖
5年來,中國氣象局、西藏自治區財政累計投入32.4億(yi) 元人民幣,實現了“縣級氣象服務機構全覆蓋、鄉(xiang) (鎮)自動氣象站全覆蓋”的跨越,氣象服務公眾(zhong) 覆蓋率達到93.8%。
西藏自治區氣象局相關(guan) 負責人稱,氣象部門不斷優(you) 化站網布局,填補了羌塘自然保護區、高原典型冰川區、江河源頭的氣象監測空白,以地基觀測為(wei) 主、遙感觀測全覆蓋的地空天一體(ti) 化觀測布局基本形成。正式運行的“天擎”平台,為(wei) 實現地麵、高空等130種數據在線服務,為(wei) “服務精細”提供了堅強的信息數據支撐。
圖為(wei) “及時雨”大型無人機在雅魯藏布江流域開展人工增雨(雪)科學試驗。張歆平 攝
氣象預報預測水平明顯增強。目前,實現西藏區域內(nei) 3公裏、重點區域1公裏,0至3天逐小時更新的智能網格預報業(ye) 務,完成了由站點預報向格點預報的轉變。24小時晴雨預報準確率提升到83%以上,暴雪預警準確率達到95%,強對流天氣預警時間提前至30分鍾、重點城市達到40分鍾。
衛星遙感應用能力逐步提升。西藏新建2個(ge) 風雲(yun) 衛星地麵直收站,實現風雲(yun) 係列衛星數據實時接收和處理。搭建的高分數據一站式服務平台、精細化林火遙感監測平台和常態化發布的湖泊、植被等6類生態監測公報,為(wei) 重大工程和高原氣候治理提供了決(jue) 策依據。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