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烏(wu) 朵”、長袍……西藏阿裏地區改則縣努拉老人的工坊中,色彩豔麗(li) 、風格獨特的森郭服飾吸引了眾(zhong) 多顧客。曆史悠久的森郭服飾,主要由紅、綠、黑、黃、藍五種顏色製成,被當地人譽為(wei) “五彩彩虹服”。2013年,森郭服飾被列為(wei) 西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
66歲的努拉老人是森郭服飾製作工藝的傳(chuan) 承人之一,自他的曾祖父起,家裏人就熟練掌握這項非遺技藝。挑原料、調顏色、手工縫製……每一道工序都必須認真仔細。“森郭服飾是祖先傳(chuan) 下來的東(dong) 西,不能丟(diu) 。”抱著這樣的想法,努拉老人白手起家,將森郭服飾發揚光大。
8月27日,努拉老人在向顧客介紹森郭服飾。(旦增努布 攝)
努拉老人說:“最開始的時候資金不足,人手不夠,尋找優(you) 質原料也困難。”後來,在政府的協調幫助下,訂單需求日益增長。與(yu) 此同時,他也積極向人請教,不斷提升產(chan) 品的藝術性和實用性。現在,努拉老人的工坊年銷售額近70萬(wan) 元。
走進工坊,工人們(men) 正在繁忙勞作。努拉老人說:“現在的產(chan) 品不愁賣,有時甚至會(hui) 擔心供不應求。”努拉老人的工坊每年都會(hui) 為(wei) 當地農(nong) 牧民提供數十個(ge) 就業(ye) 崗位。多年來,努拉老人已經把自己的技藝傳(chuan) 授給上百名學徒,其中有8名已經能夠“自立門戶”,靠製作森郭服飾過上更好的生活。
8月27日,努拉老人和妻子玉措正在縫製森郭服飾。(旦增努布 攝)
“致富帶頭人”“旅遊先進企業(ye) ”“優(you) 秀扶貧就業(ye) 工坊”……努拉老人的家裏,保存著他獲得過的幾十個(ge) 榮譽證書(shu) 。據介紹,努拉老人多年來一直資助改則縣貧困學生,每年“六一”國際兒(er) 童節時,他都會(hui) 為(wei) 孩子們(men) 送去溫暖和關(guan) 愛。
努拉老人也有自己的“小確幸”。“令我非常開心的是,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看到森郭服飾、愛上森郭服飾,森郭服飾的知名度在快速提升。”2014年以來,努拉老人每年都會(hui) 受邀參加大型博覽會(hui) 。“有時在拉薩,有時在西安,來自全國各地的朋友們(men) 都可以欣賞到森郭服飾的獨特之美。”努拉老人笑著說。
關(guan) 於(yu) 未來森郭服飾的發展,努拉老人已有許多想法。他說:“必須要跟上時代潮流,得多看一些新穎的服裝設計案例。加強工人們(men) 的培訓很重要,未來我也會(hui) 到北京等地進一步學習(xi) 。”下一步,努拉老人的工坊還要擴大規模。“現在的年輕人有思想、有活力,我最大的心願就是看著他們(men) 把這項非遺技藝好好傳(chuan) 承下去。”與(yu) 此同時,努拉老人還有一個(ge) “博物館夢”。20年來,他在生活工作中收集了不少關(guan) 於(yu) 森郭服飾的老物件,已經塞滿了家裏的一間臥室。“很多東(dong) 西現在的孩子們(men) 沒見過,我會(hui) 努力建一個(ge) 小型的‘森郭服飾博物館’。”
8月27日,對於(yu) 努拉老人一家來說是一個(ge) 值得高興(xing) 的日子。努拉老人的小女兒(er) 邊巴瓊吉考上了湖南的一所大學,一家人有說有笑地圍坐在桌邊。
8月27日,邊巴瓊吉穿上森郭服飾。(旦增努布 攝)
即將奔赴千裏之外,邊巴瓊吉並沒有忘記從(cong) 小陪伴在她身邊的森郭服飾。穿上父親(qin) 親(qin) 手製作的森郭服飾,她心情激動:“森郭服飾有著深厚的底蘊,我會(hui) 帶一套到學校。用森郭服飾來介紹我的家鄉(xiang) 時,我將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五彩的森郭服飾,未來會(hui) 更鮮豔。”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