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全國古籍保護工作先進個人尼夏:保護文化遺存 共享古人智慧

發布時間: 2023-09-19 09:23:00 來源: 西藏日報


西藏自治區古籍保護中心古籍保護部主任尼夏在查閱古籍。桑鄧旺姆 攝

  古籍是曆史的見證、文明的記錄,更是傳(chuan) 承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載體(ti) 。

  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今天,一批又一批人才投身古籍保護工作,從(cong) 古籍普查到搶救保護,從(cong) 古籍修複到數字化建設,他們(men) 默默奉獻的身影透過泛黃的紙張熠熠生輝,專(zhuan) 注與(yu) 熱情在古老的書(shu) 籍中肆意迸發。

  8月底的一天,走進自治區圖書(shu) 館,記者見到了忙碌中的自治區古籍保護中心古籍保護部主任尼夏:“這每一片紙都是文物,紙在,文化就在。”尼夏從(cong) 事古籍保護工作已經整整15年了。

  2008年,尼夏從(cong) 教育係統調入文博研究單位,並開始從(cong) 事古籍文獻、唐卡造像、檔案文獻等的編目、建檔、研究、鑒定工作。2011年,西藏自治區古籍保護中心正式成立,尼夏作為(wei) 其中一員,和其他同事一起全身心投入到我區古籍普查登記、搶救保護、挖掘整理、出版研究和宣傳(chuan) 推廣等工作。

  “西藏的古籍文獻大多在寺院,我區地域遼闊,古籍普查工作可以說是既難又險。”因為(wei) 各市地古籍普查專(zhuan) 業(ye) 人員短缺,尼夏和同事們(men) 需要經常下鄉(xiang) ,奔赴全區74個(ge) 縣區的上千家古籍收藏單位和私人收藏戶開展古籍普查保護相關(guan) 工作。

  “我熱愛古籍保護這份工作,所以,路再遠,條件再苦,我都不覺得苦、不覺得累。”尼夏感慨道,“工作的過程倒像是走進一個(ge) 個(ge) 寶藏,不斷汲取智慧,不斷得到升華,讓我樂(le) 在其中,”

  2014年10月,尼夏被文化部授予“全國古籍保護工作先進個(ge) 人”稱號;所在科室被授予“全國古籍保護工作先進單位”,尼夏時任古籍保護部副主任。

  談起這些年開展古籍普查工作取得的成果,尼夏難掩自豪,“我們(men) 這代人在缺人手、缺資金的情況下,依然開展了許多工作,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西藏自治區圖書(shu) 館(西藏自治區古籍保護中心)(以下簡稱“古籍保護中心”)擁有1.5萬(wan) 餘(yu) 函館藏藏文古籍文獻,其中,已有40函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隨著時代的發展,要解決(jue) 古籍“藏”與(yu) “用”之間的平衡,最好的方法莫過於(yu) 古籍數字化。自2017年以來,古籍保護中心積極探索館藏珍貴古籍文獻數字化工作,積極爭(zheng) 取資金,已完成578函古籍數字化工作,並陸續向廣大讀者免費開放。

  除此以外,區古籍保護中心積極參與(yu) 學術研究與(yu) 學術交流活動。今年8月,尼夏的《藏醫(四部醫典)係列醫用唐卡畫家再考》和研究人員白張的《論西藏寺廟文物移交清冊(ce) 文獻》兩(liang) 篇學術論文雙雙入選“第七屆北京國際藏學研討會(hui) ”,並在各自專(zhuan) 業(ye) 組交流發言,引起了強烈反響。

  近期,尼夏主持的館級課題《西藏手工藏紙現狀調研報告》的順利完成,為(wei) 解決(jue) 全國藏文古籍修複材料選配難、定製難等問題,提供了參考方案。

  在古籍保護領域工作的15年,尼夏親(qin) 眼見證了這一冷門的行業(ye) 逐漸為(wei) 大眾(zhong) 熟知,也深深感受到政府對古籍保護工作越來越重視。

  “讓我們(men) 共享古人的智慧,汲取寶貴的精神財富,共同參與(yu) 古籍保護事業(ye) ,為(wei) 創造出更加輝煌的明天,踔厲奮發,貢獻力量。”尼夏對未來充滿信心。

(責編: 陳衛國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