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新業態 新風貌 新生活

——西藏自治區深入實施固邊興邊富民行動掠影

發布時間: 2023-10-03 11:41:00 來源: 西藏日報

  強邊,是“國之大者”,是西藏自治區“四件大事”之一。

  近年來,自治區緊扣“強邊”主題,堅持屯兵和安民並舉(ju) 、固邊和興(xing) 邊並重,深入實施固邊興(xing) 邊富民行動,加快推進邊境地區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升邊境地區社會(hui) 治理水平,進一步樹牢廣大守邊群眾(zhong) 的國家意識、國門意識、國防意識。

  如今,西藏自治區推進邊境鄉(xiang) 村振興(xing) 富民的成效日益凸顯——特色產(chan) 業(ye) 蓬勃發展、小康村建設穩步推進、邊境旅遊業(ye) 蒸蒸日上、人民群眾(zhong) 幸福指數持續提升……

  培育新業(ye) 態——茶園裏的致富經

  金秋時節,正是林芝的采茶旺季,位於(yu) 藏東(dong) 南邊境的察隅縣下察隅鎮卡地村茶園,漫山遍野的茶樹鬱鬱蔥蔥,一茬茬的新葉翠綠欲滴;微風拂過,空氣中滿是茶香,沁人心脾。村民們(men) 穿行於(yu) 茶壟間,不一會(hui) 兒(er) 便收獲了滿滿一筐新鮮茶葉。

  今年是卡地村種茶的第5年,也是一個(ge) 豐(feng) 收年。“卡地村依托自然生態優(you) 勢,大力發展茶葉種植,成片的茶園不僅(jin) 綠了山坡,更成為(wei) 老百姓增收致富的‘綠色銀行’。”見到記者,卡地村村民普布次仁介紹說,2022年,卡地村將全村206.8畝(mu) 茶園分包到戶,並與(yu) 林芝毛尖茶葉有限責任公司簽訂協議,當年實現增收30餘(yu) 萬(wan) 元,今年有望達到40萬(wan) 元左右。

  走進位於(yu) 下察隅鎮的林芝毛尖茶葉有限責任公司茶廠,機器轟鳴、茶香陣陣;工人們(men) 各司其職,在生產(chan) 線上忙著加工新茶。該公司目前主要生產(chan) 紅茶、綠茶、白茶等多個(ge) 品種的高原有機茶,年產(chan) 能可達20萬(wan) 公斤。“預計今年,紅茶茶葉產(chan) 量4萬(wan) 公斤、綠茶0.5萬(wan) 公斤、白茶0.25萬(wan) 公斤。”該公司營銷部經理鬆曉蘭(lan) 說。

  據了解,2017年,察隅縣立足當地的茶樹資源,建設第一個(ge) 茶葉種植基地,並將茶產(chan) 業(ye) 確立為(wei) 縣主導產(chan) 業(ye) ,製定了中長期發展規劃。截至今年3月,全縣共投資3.8億(yi) 元,建設5個(ge) 茶葉加工廠,建成30個(ge) 茶葉種植基地,麵積達1.94萬(wan) 畝(mu) ,覆蓋群眾(zhong) 7200餘(yu) 人,當地群眾(zhong) 通過土地流轉等實現增收1964萬(wan) 元。

  為(wei) 了讓邊境群眾(zhong) 富裕起來,近年來,自治區以產(chan) 業(ye) 引領邊境地區各項建設,全區各個(ge) 邊境縣、鄉(xiang) 、村通過創建自有品牌,打造犛牛、青稞、水等高標準生態產(chan) 業(ye) ,將本地特色產(chan) 業(ye) 品牌價(jia) 值和知名度轉化為(wei) 經濟效益,促進邊境群眾(zhong) 致富增收。

  展現新風貌——小康村裏話幸福

  “我們(men) 原來的村子交通不便,條件簡陋。搬遷到肖村後,免費醫保、邊民補助、配套產(chan) 業(ye) 等政策一戶不漏地都落實了,搬遷後的新生活比當初想象的還要好!”搬進新家兩(liang) 年,浪坡鄉(xiang) 肖村村民古桑德吉感慨地說。

  2021年,古桑德吉一家從(cong) 錯那市曲卓木鄉(xiang) 搬到錯那市浪坡鄉(xiang) 肖村,新居是藏式兩(liang) 層樓,除了客廳、廚衛、陽台,還有3個(ge) 房間,這樣好的住房條件讓原本忐忑的一家人頓時安心不少。

  其實,像這樣“高大上”的民居,在藏南邊寨僅(jin) 是“標配”。走出古桑德吉家,抬眼就能看到,村道兩(liang) 邊,茶館、商店、超市等一應俱全;村裏的文化廣場上,老人們(men) 圍聚在一起,悠閑地聊著天,孩子們(men) 在一旁跑來跑去,盡情嬉戲,附近的工地上,機器轟鳴……眼前的生動景象,預示著肖村的發展會(hui) 越來越好。

  肖村隻是西藏自治區大力實施固邊興(xing) 邊富民行動的一個(ge) 縮影。隨著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邊境地區的麵貌日新月異。截至2022年底,全區邊境小康村全部建成,邊防公路通車裏程增長3.7倍,21個(ge) 邊境縣經濟總量和居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祖國最西南的邊境群眾(zhong) 對“黨(dang) 的光輝照邊疆”體(ti) 會(hui) 越發深厚;守護邊疆、建設家園,邊境群眾(zhong) 追求幸福生活的腳步越來越堅實。

  擁抱新生活——人人吃上“旅遊飯”

  位於(yu) 阿裏地區劄達縣的古格王國遺址,以其雄偉(wei) 壯觀的建築風格和瑰麗(li) 奪目的自然風光,吸引無數遊客前來觀光遊玩。

  坐落於(yu) 古格王國遺址腳下的托林鎮托林居委會(hui) 劄布讓組居民利用家中空餘(yu) 的房間開設家庭旅館、藏式茶館、民族特色手工藝品店,既滿足了遊客的觀光體(ti) 驗,也推動了當地鄉(xiang) 村旅遊產(chan) 業(ye) 發展。

  在劄布讓組婦女茶館,遊客們(men) 三三兩(liang) 兩(liang) 圍坐在一起,吃藏麵、喝甜茶,相互分享各自拍攝的照片,欣賞阿裏特色民族工藝品。年輕的服務員卓瑪吉,麵帶微笑,忙前忙後為(wei) 客人服務。她告訴記者,在茶館工作每月能拿到近4000元錢,不比去城裏工作差,她非常珍惜這份工作。

  目前,劄布讓38戶群眾(zhong) 中有32戶開辦了家庭旅館,擁有床位近700張,平均每戶年收入達3.6萬(wan) 元。“我們(men) 通過實施‘文化+旅遊+鄉(xiang) 村振興(xing) ’發展模式,發展旅遊服務項目,讓全組人吃上了‘旅遊飯’,村民的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村民次仁多傑說。

  劄布讓立足當地資源稟賦發展鄉(xiang) 村旅遊業(ye) ,隻是邊境地區旅遊業(ye) 發展的縮影。放眼全區,圍繞建設國際重要的世界旅遊目的地,定日縣“珠峰小鎮”紮西宗鄉(xiang) 、米林市南伊珞巴民族鄉(xiang) 、隆子縣玉麥鄉(xiang) 等邊境地區,依托本地資源、發展旅遊產(chan) 業(ye) 的案例數不勝數。

  昂首闊步新征程,邊境地區氣象新。我們(men) 堅信,在邊境一線,隨著邊境小康村建設的深入推進,一個(ge) 個(ge) 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生態宜居、鄉(xiang) 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xiang) 村將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參與(yu) 記者 張猛 丹增平措 溫凱 實習(xi) 生 索娜卓嘎)

(責編: 於超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