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建設巔峰氣象觀測網絡 揭示極高海拔區氣候變化特征

發布時間: 2023-10-03 16:33:00 來源: 新華網


位於(yu) 海拔5700米卓奧友峰前進營地的自動氣象站(9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10月1日淩晨3時,科考隊員從(cong) 海拔7100米的卓奧友峰C2營地出發,曆經6個(ge) 多小時攀登,於(yu) 當日9時15分抵達海拔8201米的卓奧友峰峰頂,成功架設海拔8201米的自動氣象站。

  此前,科考隊員在海拔4950米、5700米、6450米、7100米處成功架設了4座自動氣象站,至此,卓奧友峰梯度氣象觀測體(ti) 係正式構建完備。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青藏高原地區呈現海拔越高升溫幅度越大的特征。而這種現象是基於(yu) 海拔5000米以下的氣象站觀測得出的結論,但在更高海拔層麵,以前沒有氣象實測數據,隻是根據遙感數據推算。在全球範圍內(nei) ,極高海拔地區的氣象觀測資料也十分匱乏。

  為(wei) 填補這一空白,第二次青藏科考隊在珠穆朗瑪峰北坡建成了8個(ge) 梯度自動氣象站,其中海拔8830米架設的自動氣象站成為(wei) 世界海拔最高的自動氣象站。近兩(liang) 年,又陸續建成希夏邦馬峰、卓奧友峰氣象觀測體(ti) 係,從(cong) 而獲取更完整的極高海拔梯度氣象觀測資料。

  建立卓奧友峰極高海拔氣象觀測體(ti) 係,與(yu) 珠峰—希夏邦瑪峰極高海拔氣象梯度觀測體(ti) 係形成全球巔峰氣象觀測網絡,從(cong) 而揭示青藏高原冰凍圈變化過程和機理。


位於(yu) 海拔5700米卓奧友峰前進營地的自動氣象站(9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位於(yu) 海拔5700米卓奧友峰前進營地的自動氣象站(9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位於(yu) 海拔5700米卓奧友峰前進營地的自動氣象站(9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科考隊員在海拔6450米架設自動氣象站(9月25日攝)。新華社發(卓奧友峰科考隊提供)


趙華標(右)和同事在海拔6450米架設自動氣象站(9月25日攝)。新華社發(卓奧友峰科考隊提供)


趙華標(右)和同事在海拔6450米架設自動氣象站(9月25日攝)。新華社發(卓奧友峰科考隊提供)

  在海拔4950米的卓奧友峰科考大本營,科考隊員趙華標(手拿麥克風者看電腦者)宣讀剛剛接收到的頂峰氣象觀測數據,標誌著峰頂自動氣象站架設成功,成功傳(chuan) 回觀測數據(10月1日攝)。


科考隊員在卓奧友峰峰頂架設自動氣象站(10月1日攝)。新華社發(卓奧友峰科考隊提供)


科考隊員在卓奧友峰峰頂架設自動氣象站(10月1日攝)。新華社發(卓奧友峰科考隊提供)

(責編: 於超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