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新華全媒+丨中國科學院院士朱彤:希望解密高原生理適應機製 守護高原人民生命健康

發布時間: 2023-10-05 08:53:00 來源: 新華網

  見到年過花甲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朱彤時,他正在海拔約4950米的卓奧友峰科考大本營裏佩戴測量血氧、心電監測的傳(chuan) 感器,開展大腦認知測試……而他前兩(liang) 天還佩戴多種傳(chuan) 感器,從(cong) 卓奧友峰前進營地徒步到海拔6200米采集了自己的指血。

  在卓奧友峰登山大本營,中科院院士朱彤佩戴全腦彈性測試帽,測試人體(ti) 認知能力(10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既是此次卓奧友峰科考四個(ge) 分隊的隊長之一,又是典型的急進高原人群,朱彤作為(wei) 誌願者之一,以自己身體(ti) 為(wei) 實驗對象,開展急進高原人群生理適應性數據采集和調查,為(wei) 青藏高原生態環境和人群健康保護提供科學依據。

  向山而行、勇攀高峰。朱彤院士和團隊成員在卓奧友峰科考中肩負哪些使命?與(yu) 此前的珠峰科考有何關(guan) 聯、又有何區別?帶著這些疑問,記者專(zhuan) 訪了中國科學院院士、卓奧友峰科考人類活動與(yu) 生存環境安全科考分隊隊長朱彤。

  科考“問頂”喜馬拉雅山脈

  這是卓奧友峰登山大本營,科考隊員在這裏開展部分急進高原人群健康研究(10月1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記者:卓奧友峰是世界第六高峰。您的團隊在卓奧友峰科考中主要開展哪些任務?肩負哪些使命?

  朱彤: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除了常年居住在青藏高原的人群外,每年短期來青藏高原旅遊、工作的人次達數千萬(wan) ,其中很多急進高原人群飽受頭痛、失眠、疲倦等高原反應之苦,嚴(yan) 重的還會(hui) 危及生命,這些症狀讓人們(men) 對平均海拔4000米的青藏高原望而卻步。我們(men) 知道高原低壓缺氧引發人體(ti) 一係列生理變化,但是背後的生物學機製仍然不清楚。

  參與(yu) 此次卓奧友峰科考,我們(men) 分隊聚焦人類活動與(yu) 生存環境安全,開展高山生理適應觀測,獲取卓奧友峰極高海拔科考隊員和登山隊員的生物樣本,計劃在3個(ge) 月內(nei) 進行至多14次訪視,為(wei) 他們(men) 提供全麵、高頻次的健康監測,深度解析高原生理適應機製,為(wei) 守護高原人民生命健康提供重要依據。

  測量頻次越高,科研結果越精準

  記者:您的團隊在卓奧友峰科考中的任務,與(yu) 此前的珠峰科考有何不同?又有什麽(me) 關(guan) 聯?

  朱彤:10月1日,我國18名科考隊員成功登頂世界第六高峰卓奧友峰,開展多項科考任務。這是我國科考隊首次登頂珠峰以外的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總體(ti) 來說,卓奧友峰科考是在2022年和2023年珠峰科考的基礎上開展的。

  就我們(men) 的科考任務而言,與(yu) 珠峰科考相比有兩(liang) 點變化:

  一是加大了對健康數據的采集頻次,以揭示高原習(xi) 服的動態生物學過程。在珠峰科考中,我們(men) 對實驗對象采集三次健康數據,從(cong) 北京出發時采集一次,然後抵達拉薩和珠峰登山大本營兩(liang) 個(ge) 海拔高度分別記錄一次。卓奧友峰科考中,我們(men) 增加了登頂返回大本營後的健康數據。同時在急進青藏高原的第一周內(nei) ,按照隔天采集數據的頻率,加大對實驗對象進行數據采集。

  中科院院士朱彤(右)在采集血樣用於(yu) 急進高原人群健康研究(10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二是增加了健康數據采集的種類,以更全麵揭示低壓缺氧的生物學機製。比如增加了采指血。因為(wei) 實驗需求,要求連續測量血糖、血壓等數據,我們(men) 設計增加采血頻次,但如果隻采取靜脈抽血,實驗對象身體(ti) 容易受不了,所以增加了多次的采指血項目。

  在卓奧友峰登山大本營,科考隊員(前)佩戴全腦彈性測試帽,測試有氧和無氧狀態下的人體(ti) 認知能力(9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最後,我們(men) 還增加了大腦認知測試,主要測試在高原缺氧的情況下大腦的反應速度,同時開展多種血氧條件下大腦認知的對比研究,進而回答旅居高原是否需要吸氧、大量吸氧對人體(ti) 是否有改善等一係列問題。

  希望能夠減少旅居高原人群發病風險

  記者:開展高山生理適應機製研究具有什麽(me) 價(jia) 值?能為(wei) 旅居青藏高原的人們(men) 作出哪些貢獻?

  朱彤:為(wei) 建設美麗(li) 的青藏高原作出新貢獻,讓青藏高原各族群眾(zhong) 生活更加幸福安康,是我們(men) 這一代科考人員肩負的曆史使命。

  我們(men) 可以把旅居高原人群分為(wei) 三類:長期居住在青藏高原的人群、居住3至10年的人群、短期急進高原人群。由於(yu) 進藏方式不同、居住時間長短不一,高原低壓缺氧給每個(ge) 人帶來的健康風險也不一樣。

  本次卓奧友峰科考,我們(men) 研究的是急進高原人群在低壓缺氧下的健康影響及其生物學機製,我們(men) 將更加深入研究高原生理適應動態機製。回到北京後,我們(men) 將對數據進行分析、解釋。一方麵,我們(men) 希望了解急進高原人群進入青藏高原,身體(ti) 發生的生理變化及其背後的動態生物學機製;另一方麵,我們(men) 希望在未來探索不同的幹預措施來減緩身體(ti) 對低壓缺氧的反應,進而減少旅居高原人群發病風險,為(wei) 保護青藏高原人群的身體(ti) 健康盡一份綿薄之力。

(責編: 陳衛國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