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六個(ge) “中國農(nong) 民豐(feng) 收節”,西藏在農(nong) 科院的青藏高原作物種質資源中期庫(拉薩)、青藏高原作物種質資源圃舉(ju) 行中國農(nong) 民豐(feng) 收節“種質資源科普開放日”活動。
“西藏擁有藍青稞、紫青稞、白青稞、黑青稞,每種青稞的營養(yang) 成分各不相同,用途也不相同。”區農(nong) 科院農(nong) 業(ye) 研究所副所長廖文華在活動中向大家介紹道。
在農(nong) 作物種質資源庫裏,保存著來自2450個(ge) 村的青稞等農(nong) 作物種子7000餘(yu) 份,大家參觀了種質資源庫短期庫、中期庫、種子展示櫃、標本室等。“種子萌發需要空氣、水和適宜的溫度,作物種質資源庫的保存原理主要通過控製溫度和水分來降低種子的呼吸作用,減少有機物的消耗,延長種子的保存壽命。”廖文華為(wei) 大家講解了種質保存流程、標本製作方法等,還為(wei) 小朋友們(men) 發放了80餘(yu) 份農(nong) 作物種子。
走進青藏高原作物資源圃,桃紅滿枝、果香四溢。該種質資源圃2022年被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認定為(wei) 國家資源圃,目前保存多年生果樹種質資源840份,多年生蔬菜資源384份,牧草和綠肥資源99份,正在開展繁育、鑒定和編目入圃等相關(guan) 工作。
科研人員向學生們(men) 展示了蘿卜、辣椒等種子及果實,同學們(men) 認真觀看、仔細聆聽,紛紛舉(ju) 手提出各種問題與(yu) 科普人員互動。
為(wei) 進一步提高青少年對農(nong) 作物種質資源的認識與(yu) 保護意識,落實《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種業(ye) 管理司關(guan) 於(yu) 開展中國農(nong) 民豐(feng) 收節“種質資源科普開放日”活動的通知》精神,區科技廳、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區農(nong) 科院農(nong) 業(ye) 研究所和蔬菜研究所聯合舉(ju) 辦本次活動。西藏軍(jun) 區八一校四年級師生及家長、經開區稅務局以及農(nong) 科院近300人參加了此次活動。
“我是第一次參加科普活動,體(ti) 驗了種植的樂(le) 趣,觀察了植物的特點,還品嚐到美味的玉米與(yu) 桃,很有意義(yi) 。”西藏軍(jun) 區八一校四年級三班學生賈順卿高興(xing) 地對記者說。
“此次科普開放日活動,讓參與(yu) 者感受到西藏農(nong) 作物種質資源的遺傳(chuan) 多樣性和重要價(jia) 值所在,充分認識到種質資源保護的重要意義(yi) 。”廖文華說,希望能在每個(ge) 小朋友內(nei) 心種下一粒科研的種子,有一天能成長為(wei) 一棵有責任有擔當的“大樹”。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