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被譽為(wei) “世界屋脊”“亞(ya) 洲水塔”“地球第三極”。青藏高原發育著世界上僅(jin) 次於(yu) 南北極的冰川,分布著數以千計的大小湖泊,孕育了長江、黃河、雅魯藏布江、恒河等13條亞(ya) 洲地區的重要河流,為(wei) 這一地區20多億(yi) 人口提供水資源。青藏高原具有重要的水源涵養(yang) 、氣候調節、土壤保持、防風固沙、碳匯功能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多種生態係統服務功能,是我國乃至亞(ya) 洲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青藏高原自然生態係統類型多樣,擁有豐(feng) 富的動植物種類和眾(zhong) 多的特有物種,是地球上生態和生物多樣性最豐(feng) 富但也最脆弱的地區。青藏高原的環境變化不僅(jin) 會(hui) 深刻影響區域內(nei) 部環境,還將通過全球聯動效應深刻影響周邊地區甚至全球的氣候和環境,因此關(guan) 係著人類命運共同體(ti) 建設。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青藏高原生態環境保護。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致第二次青藏科考隊賀信中提出,要推動青藏高原可持續發展、推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促進全球生態環境保護。《中華人民共和國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的頒布實施為(wei) 守護好青藏高原生靈草木萬(wan) 水千山提供了法製保障,對於(yu) 守護好最後一方淨土,建設國家生態文明高地,促進經濟社會(hui) 可持續發展,實現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具有重要意義(yi) 。
第二次青藏科考是重大科學工程。自2017年啟動實施六年來,科考隊圍繞青藏高原地球係統過程及其環境變化這一關(guan) 鍵科學問題,取得了係列重要進展:
一是闡明氣候變化影響下亞(ya) 洲水塔失衡的影響,服務國家水資源與(yu) 水安全戰略。首次完成亞(ya) 洲水塔總水量估算超過9萬(wan) 億(yi) 立方米,約是黃河150年或長江10年的徑流總量。氣候變暖導致亞(ya) 洲水塔固-液比持續降低,內(nei) 流區水資源增加,外流區水資源減少,呈現水資源空間分布的失衡。模型預估亞(ya) 洲水塔21世紀將進入超暖濕階段,亞(ya) 洲水塔下遊20億(yi) 人口的未來水資源利用需要進行區域性分策應對和國際性綜合協調。
二是揭示氣候變化影響下青藏高原碳匯功能和變化特征,服務應對氣候變化和實現雙碳目標。青藏高原氣候變化的主旋律是變暖、變濕、變綠、變暗。氣候變化對碳循環有顯著的正反饋作用,整個(ge) 青藏高原生態係統碳匯總量每年1.2-1.4億(yi) 噸,碳排放量每年5500萬(wan) 噸,已經實現了碳盈餘(yu) 6500萬(wan) 噸以上,隨著整個(ge) 青藏高原生態的趨好,青藏高原對國家雙碳目標的貢獻會(hui) 越來越大。
三是查明青藏高原生態係統和生物多樣性變化,服務國家生態屏障體(ti) 係優(you) 化。首次證實喜馬拉雅小熊貓的存在,重新發現墨脫百合等被認為(wei) 已經滅絕或者瀕臨(lin) 滅絕的高原物種。理清青藏高原自然保護地和重大生態工程建設的時空格局;建立青藏高原生態係統生產(chan) 總值(GEP)核算方法;提出青藏高原國家公園群建設總體(ti) 布局科學方案。
四是發現青藏高原人類活動新證據,服務青藏高原綠色可持續發展。連續刷新青藏高原最早人類活動曆史記錄,將青藏高原人類活動曆史推至20萬(wan) 年以前。提出實施青藏高原農(nong) 牧區域聯動耦合綠色發展工程建議,為(wei) 實現農(nong) 牧區生產(chan) 、生活和生態多贏的綠色發展戰略服務。
五是評估川藏鐵路沿線災害風險,服務重大工程建設和運維安全。建立川藏交通廊道地質環境與(yu) 災害數據庫,提出川藏鐵路沿線30條重大泥石流的具體(ti) 防災對策。針對嘉黎斷裂和鮮水河斷裂等複雜構造變形部位,提出了線路穿越的低風險廊道,解決(jue) 了通麥天險段和康定隧道等線路設計難題,評價(jia) 了毛埡壩段北側(ce) 斜坡的穩定性,為(wei) 確定北線方案提供科學依據。
六是構建地球係統多圈層綜合觀測與(yu) 預警平台,服務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ti) 化保護與(yu) 係統治理。選取雅江上遊拉薩河流域,聚焦“冰”的獨特稟賦,建設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ti) 化保護與(yu) 係統治理的科考示範平台,開展地球係統變化的多圈層綜合觀測、預警與(yu) 管理。建立雅江冰崩堵江災害和中尼邊境冰湖潰決(jue) 災害監測預警體(ti) 係,成功實現4次雅江冰崩堵江災害事件的監測預警。
七是融入國際組織和計劃發展戰略,為(wei) 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中國方案。以我為(wei) 主的“第三極環境(TPE)”國際計劃深化與(yu) 多個(ge) 國際組織和國際計劃的合作,自主研發的“貢嘎模型”大氣碳收支反演係統首獲“全球碳計劃”認證,在聯合國環境署平台發布《第三極環境科學評估報告》,在www.easyfundingllc.com“環喜馬拉雅”國際合作論壇上分享氣候變化成果。
這些科考進展有效服務了青藏高原生態文明高地建設和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科考隊全過程科學支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工作。
下一步,第二次青藏科考將以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為(wei) 首要任務,加強生態係統本底及其未來變化規律研究,加強雪山冰川、江河湖源生態保護,加強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ti) 化保護修複,加強冰凍圈災害評價(jia) 和監測預警,構建廣泛的監測網絡平台體(ti) 係,為(wei) 建設青藏高原國家生態文明高地,促進經濟社會(hui) 可持續發展,實現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貢獻力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