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闊通暢的柏油路、一棟棟漂亮的民房、絡繹不絕的遊客……近年來,日喀則市定日縣緊緊圍繞把珠峰景區打造成“最生態、最人文、最智慧、最和諧、最美麗(li) ”的“世界一流自然保護區、世界一流生態景區”的目標,堅持問題導向,把文化作為(wei) 旅遊的靈魂、把生態作為(wei) 旅遊的生命線,以景區標準化建設為(wei) 契機,推動珠峰景區生態文化旅遊融合式高質量發展,讓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的群眾(zhong) 紛紛吃上“旅遊飯”、走上“致富路”。
基礎建設逐漸完善 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
從(cong) 日喀則市出發,行駛近300公裏,來到坐落於(yu) 珠峰腳下的定日縣紮西宗鄉(xiang) 。紮西宗鄉(xiang) 距離珠峰約49公裏,平均海拔4200米,是通往珠峰、洛子峰和“世界十大景觀”之一的珠峰東(dong) 坡——嘎瑪溝等旅遊景區的必經之路,每年都有眾(zhong) 多旅遊觀光、登山探險和科學考察的人們(men) 經過,地理位置得天獨厚,資源優(you) 勢極為(wei) 突出。然而,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裏,因基礎設施不夠完善、路途遙遠,當地群眾(zhong) 都是抱著“金山”過著窮日子。
今年29歲的村民格桑塔也在紮西宗鄉(xiang) 長大,他告訴記者,小時候的路都是土路,路麵狀況差,坑窪不平。雨天更是積水嚴(yan) 重,滿地泥濘。“小時候蔬菜種類也沒有現在那麽(me) 豐(feng) 富,更別說水果。因為(wei) 交通等基礎設施不完善,遊客也不是很多。”格桑塔也回憶道。
為(wei) 了讓紮西宗鄉(xiang) 的群眾(zhong) 吃上“旅遊飯”,走上“致富路”,定日縣加大對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使當地交通、能源、通訊等基礎建設得到了進一步改善。同時,定日縣充分借助獨一無二的世界級生態旅遊資源和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正式在紮西宗鄉(xiang) 啟動建設“珠峰小鎮”,著力打造“環珠峰生態文化旅遊圈”核心地標。
自此,珠峰小鎮吸引的遊客越來越多。2023年1月至7月,珠峰景區北大門共計接待遊客249463人,收入3626.6萬(wan) 元。全縣旅遊總人數達42萬(wan) 餘(yu) 人次,共計實現旅遊總收入2.1億(yi) 元。村民們(men) 通過跑運輸、經營茶館、開民宿等方式,逐步增加收入,吃上了“旅遊飯”。
村民收入逐步增加 從(cong) 業(ye) 人員超過310人
從(cong) 原來的土路到如今的柏油大道,從(cong) 馬車到汽車,隨著通行條件與(yu) 基礎設施的改善,遊客越來越多。格桑塔也迅速行動,2020年,他在珠峰小鎮開了一家茶館,年收入30萬(wan) 元左右;2021年,開了一家民族文化演藝廳,年收入20萬(wan) 元左右;2023年6月,他又開了一家酒店,幾家店還招聘了多名本地員工。
“人要有出去見識世界的勇氣,也要有回來建設家鄉(xiang) 的理想。因為(wei) 有著靠近珠峰景區的便利條件,考慮到做好珠峰附近的接待工作是旅遊中一個(ge) 展示珠峰旅遊的窗口和對接平台,大學畢業(ye) 後,我決(jue) 定回到家鄉(xiang) 創業(ye) 。”格桑塔也說。享受到旅遊發展福利的不止格桑塔也,村民羅布也是其中一員。2015年大學畢業(ye) 的羅布想要創業(ye) ,當時家人並不支持他。而他看著珠峰小鎮旅遊業(ye) 發展得越來越好,就堅持在珠峰小鎮開了一家超市。
“2019年,我在鄉(xiang) 裏開了一家超市,當時生意還可以。2022年8月,我又將超市搬至珠峰景區環保車換乘中心,生意就更好了。想想以前這裏一家商店都沒有,而如今越來越多不說,其中還有我開的,這讓我覺得很自豪。”羅布說,“超市裏的員工都是本地人,其中還有一名大學生,我希望不僅(jin) 可以給他們(men) 解決(jue) 就業(ye) ,也能帶領他們(men) 為(wei) 家鄉(xiang) 旅遊業(ye) 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記者了解到,目前定日縣共有賓館(酒店、家庭旅館、帳篷營地)共計120家,從(cong) 業(ye) 人員超過310人,其中當地群眾(zhong) 就業(ye) 超過250人,餐飲、商店等遍布縣城和各鄉(xiang) 鎮,有力帶動了部分群眾(zhong) 就業(ye) 增收。
擺攤賣文創產(chan) 品 為(wei) 文旅產(chan) 業(ye) 發展添磚加瓦
車載香片、紀念冊(ce) 、珠峰形狀的床頭燈……在人潮湧動的珠峰景區北大門,村民巴桑頓珠的文創產(chan) 品吸引了許多遊客駐足。巴桑頓珠告訴記者,產(chan) 品都是由哥哥設計,內(nei) 容多以當地文化為(wei) 主。“這個(ge) 車載香片真的很特別,聽老板說上麵的圖案是藏戲麵具,我現在正在網上搜索藏戲相關(guan) 的內(nei) 容呢,想了解下藏戲。”遊客馬先生說。
巴桑頓珠表示,每個(ge) 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人文情懷、風俗習(xi) 慣,他希望可以讓每一位來到這裏的遊客感受到傳(chuan) 統、豐(feng) 富的本地文化。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西藏旅遊業(ye) 駛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旅遊市場日新月異的變化,匯聚成西藏旅遊業(ye) 發展壯大、轉型升級的壯美圖景。而隨著旅遊業(ye) 的發展,人們(men) 更加追求個(ge) 性化、多樣化、有文化味的旅遊產(chan) 品和便捷周到的旅遊服務。巴桑頓珠告訴記者,他想打造一家定日文化風俗體(ti) 驗館,結合定日縣的文化和旅遊特色,從(cong) 民族工藝品、旅遊紀念品、特色服裝、特色舞蹈音樂(le) 等方麵著手,為(wei) 廣大遊客提供一個(ge) 互動、沉浸式的體(ti) 驗平台。同時,拉動更多村民參與(yu) 進來,共同走上“致富路”。
定日縣文化和旅遊局工作人員玉加介紹,為(wei) 了將山水人文的“地利”轉化為(wei) 群眾(zhong) 致富增收的“紅利”,長期以來,定日縣文化和旅遊局多措並舉(ju) ,通過大力提升珠峰景區的附屬設施,投入使用總投資200萬(wan) 元集洗手間、吸氧室、自動售貨機等於(yu) 一體(ti) 的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光伏驛站建設項目;開展酒店、民宿管理與(yu) 服務技能培訓,引進知名企業(ye) ,鼓勵有條件的星級賓館、星級家庭旅館改造升級,提升接待水平;挖掘特色文化,投放文創產(chan) 品等方式,推出一大批優(you) 質旅遊產(chan) 品和服務,推動定日旅遊業(ye) 高質量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