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感受援藏新變化(一線行走)

發布時間: 2023-10-10 08:53:00 來源: 人民日報

  援藏工作的方式在一批又一批援藏幹部的努力中,發生著喜人的變化

  從(cong) 海拔300米爬升到4300米,是什麽(me) 體(ti) 驗?

  由重慶起飛,抵達西藏昌都邦達機場,隻覺天旋地轉,海拔陡升4000米後的高原反應症狀尤為(wei) 明顯。

  此番特別的采訪,緣於(yu) 重慶與(yu) 昌都之間一條聯係了28年的紐帶——1995年,重慶第一批援藏隊伍踏上高原,對口支援西藏昌都。從(cong) 此一批又一批巴渝兒(er) 女奔赴雪域、接續奉獻,去年7月,接力棒已經傳(chuan) 到了重慶市第十批援藏工作隊手中。

  數日裏,記者足跡涉及類烏(wu) 齊縣、察雅縣、芒康縣,訪產(chan) 業(ye) 、聊項目、進學校、探醫院,看瀾滄江畔、橫斷山脈間的變化,聽一名名曬出“高原紅”的幹部操著鄉(xiang) 音講述一年來的經曆與(yu) 體(ti) 悟,深感援藏工作的方式在一批又一批援藏幹部的努力中,發生著喜人的變化。

  就拿2016年起重慶增加對口援助的察雅縣來說,盡管起步晚,這裏的工作隊也早已由“輸血式”援藏向“造血式”援藏轉變,重點在智力援藏等方麵發力。去年7月,來到察雅縣融媒體(ti) 中心擔任副主任的李彬,了解到縣融媒體(ti) 中心沒有人會(hui) 航拍,甚至無法提供一張縣城的航拍全景圖,初上高原,他便馬不停蹄地與(yu) 同事一起在實戰中提升技能。一年下來,他訓練出一支素質過硬的記者團隊,帶著同事們(men) 搭建起展現高原生態風光、特色文旅資源的視圖媒體(ti) 數字資產(chan) 庫,為(wei) 察雅縣招商引資等重點工作提供智力支撐。

  破解長期製約高原地區產(chan) 業(ye) 發展的難題,要有創造性思維和變革式手段,要以問題為(wei) 導向,才能麵向短板發力。類烏(wu) 齊縣犛牛品質好,經過持續培育,產(chan) 業(ye) 形成了一定基礎,可如何進一步提檔升級?依托技術優(you) 勢,重慶援藏工作隊在類烏(wu) 齊縣建起了犛牛大數據中心,可對全縣的規模化犛牛育肥基地進行動態跟蹤。

  重慶市第十批援藏工作隊領隊,昌都市委副書(shu) 記、常務副市長魏興(xing) 貴打了個(ge) “入鄉(xiang) 隨俗”的比方:援藏工作隊員在思想認識、工作思路等方麵都發生了許多變化,在新變化的推動下,交往交流交融不斷深化,像酥油茶和鹽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