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高原茶葉采摘的時節,在自然條件優(you) 越的林芝市和山南市,漫山遍野的茶樹鬱鬱蔥蔥,一派生機盎然,空氣中彌漫著濃濃茶香,放眼望去,茶農(nong) 們(men) 背著背簍,穿梭在茶園中,臉上洋溢著豐(feng) 收的笑容。
近日,記者從(cong) 自治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了解到,截至9月底,林芝市茶葉在田麵積5.4萬(wan) 畝(mu) ,茶青產(chan) 量131萬(wan) 斤,產(chan) 值18173萬(wan) 元;山南錯那市勒門巴民族鄉(xiang) 茶葉種植基地麵積693畝(mu) ,年產(chan) 量5噸左右,年產(chan) 值約500萬(wan) 元。茶產(chan) 業(ye) 在吸引遊客觀光旅遊的同時,還帶動了周邊不少農(nong) 牧民就業(ye) 。
因地製宜發展茶產(chan) 業(ye)
走進山南錯那市勒門巴民族鄉(xiang) 茶園,隻見茶園內(nei) 碧空如洗、青山蒼翠,行走其間,淡淡的茶香讓人身心愜意。勒門巴民族鄉(xiang) 是門巴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因其獨特的氣候條件和地理位置,從(cong) 上世紀70年代開始了茶葉種植曆史。
“十二五”規劃以來,錯那市積極打造茶葉特色產(chan) 品,新建茶葉加工廠房1200平方米,公用房312平方米,並從(cong) 區外引進茶苗以及先進的茶葉加工設備,開墾茶田970畝(mu) ,並將茶葉種植推廣至勒布溝4個(ge) 門巴民族鄉(xiang) ,使勒布溝茶葉種植規模達到1000畝(mu) ,建設機耕道約3.1公裏,防護林89畝(mu) 。
勒門巴民族鄉(xiang) 農(nong) 牧民茶葉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專(zhuan) 幹達娃拉珍介紹,為(wei) 促進勒布茶場經營管理,2013年8月由群眾(zhong) 自行成立了勒門巴民族鄉(xiang) 農(nong) 牧民茶葉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成員有勒門巴民族鄉(xiang) 勒村、賢村村委會(hui) 班子成員和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149人,占全鄉(xiang) 農(nong) 牧民總人口數的100%,注冊(ce) 資金500萬(wan) 元,合作社主要從(cong) 事茶葉種植、加工及銷售,目前以“合作社+基地+農(nong) 戶”模式經營。“截至目前,勒門巴民族鄉(xiang) 共有茶田693畝(mu) ,其中可采摘210畝(mu) ,生產(chan) 黑茶、紅茶、綠茶等多個(ge) 品種,並成功試製速溶茶打入市場,茶葉包裝‘勒倉(cang) 蓮’已升級,實現了茶葉產(chan) 品檔次的提升。”達娃拉珍說。
好茶成致富“金葉子”
在林芝市察隅縣下察隅鎮卡地村的茶園裏,漫山遍野的茶樹鬱鬱蔥蔥,一茬茬的新葉翠綠欲滴,微風拂過,滿是茶葉的清香,沁人心脾。村民們(men) 穿行在茶壟間,隻見手拈茶青,細嫩的茶芽入簍,不一會(hui) 兒(er) ,便收獲了滿滿一筐茶葉。
今年是卡地村種茶的第5年,也是一個(ge) 豐(feng) 收年。“卡地村依托自然生態優(you) 勢,大力發展茶葉種植,成片的茶園不僅(jin) 綠了山坡,更成為(wei) 老百姓增收致富的‘綠色銀行’。”卡地村村民普布次仁告訴記者。2022年,卡地村將全村206.8畝(mu) 茶園分包到戶,並與(yu) 林芝毛尖茶葉有限責任公司簽訂協議,當年實現增收30餘(yu) 萬(wan) 元,今年有望達到40萬(wan) 元左右。
走進林芝毛尖茶葉有限責任公司茶廠,機器轟鳴、茶香陣陣,工人們(men) 在生產(chan) 線上忙著加工新茶。該公司目前主要生產(chan) 紅茶、綠茶、白茶等多個(ge) 品種的高原有機茶,年產(chan) 量可達20萬(wan) 公斤。“預計今年紅茶產(chan) 量達4萬(wan) 公斤、綠茶產(chan) 量達0.5萬(wan) 公斤、白茶產(chan) 量達0.25萬(wan) 公斤。”該公司營銷部經理鬆曉蘭(lan) 說。
2017年察隅縣開始建設第一個(ge) 茶葉種植基地,並將茶產(chan) 業(ye) 確立為(wei) 該縣主導產(chan) 業(ye) ,製定了中長期發展規劃。截至2023年3月,察隅縣共實施投資3.8億(yi) 元,建設5個(ge) 茶葉加工廠,建成30個(ge) 茶葉種植基地,麵積達1.94萬(wan) 畝(mu) ,土地流轉1.28萬(wan) 畝(mu) ,覆蓋群眾(zhong) 7200餘(yu) 人,群眾(zhong) 通過土地流轉實現增收1964萬(wan) 元。近年來,察隅縣茶葉生產(chan) 配套設施建設不斷完善,並且通過創建自有品牌、打造高標準生態茶園、提高茶葉質量等方式,提升了本地特色茶葉品牌價(jia) 值與(yu) 知名度,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打造高原有機茶中高端品牌
近年來,西藏立足促進百姓增收致富、助推鄉(xiang) 村振興(xing) ,因地製宜發展茶產(chan) 業(ye) ,積極打造西藏茶葉品牌,著力提升高原茶葉的市場影響力和品牌美譽度,推動高原茶葉走出西藏。第三屆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hui) 、2021北京國際茶葉博覽會(hui) 、2022春季廣州茶博會(hui) ……高原茶葉在區外備受矚目的同時,區內(nei) 茶葉市場也在蓬勃發展。
自治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目前,林芝市已注冊(ce) 生產(chan) 加工茶企業(ye) 16家,生產(chan) 加工從(cong) 業(ye) 人員593人,年生產(chan) 能力達2500噸。山南市2013年建成勒門巴民族鄉(xiang) 農(nong) 牧民茶葉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勒倉(cang) 蓮”品牌係列茶葉享譽全西藏,產(chan) 品常年供不應求。
據介紹,“十四五”期間,西藏將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以茶葉種植企業(ye) 、合作社、農(nong) 戶等茶葉種植受益主體(ti) 為(wei) 主,將3萬(wan) 畝(mu) 低產(chan) 茶園進行提質增效,開展茶園標準化體(ti) 係建設,全麵實施茶葉有機認證,將有機茶理念貫穿於(yu) 茶葉生產(chan) 全過程、各環節,加強茶葉生產(chan) 關(guan) 鍵技術培訓,全麵提升茶園管理水平,從(cong) 源頭提升茶葉品質。
同時,依托地球“第三極”平台優(you) 勢,充分發揮波密、察隅、墨脫3個(ge) 全國有機茶葉種植基地作用,打造高原有機茶葉中高端品牌,並組織企業(ye) 積極參加農(nong) 交會(hui) 、茶博會(hui) 等各類展會(hui) ,大力宣傳(chuan) 推介西藏茶葉品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