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西洛:工匠精神在於傳承和幫助更多人

發布時間: 2023-10-18 10:42:00 來源: 西藏商報


西洛與(yu) 展覽館裏的榮譽牆合照。


西洛正在為(wei) 麵具上色。

  西藏,不止有藍天白雲(yun) 、雪山湖泊,還有充滿藝術色彩的藏式麵具。麵具上的豐(feng) 富色彩和獨特造型,承載著西藏深厚的文化內(nei) 涵。2012年,布塑麵具製作技藝被列入西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2013年,西洛成為(wei) 該技藝的代表性傳(chuan) 承人。如今十年已過,作為(wei) 非遺傳(chuan) 承人,西洛一邊精進布塑麵具製作技藝,一邊轉化非遺經濟價(jia) 值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在發揚傳(chuan) 統技藝的同時,帶領群眾(zhong) 增收致富。當選“拉薩工匠”後,西洛說:“布塑麵具製作技藝罕為(wei) 人知,我想把這門手藝傳(chuan) 承下去,讓更多的人了解它、熱愛它。”

  工藝繁瑣 但每個(ge) 步驟都有獨特作用

  達孜雪鄉(xiang) 民間傳(chuan) 統手工製作農(nong) 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坐落在拉薩市達孜區警民路的小巷裏。走進合作社寬敞的庭院,幾個(ge) 剛用泥土捏成、已經初步成型的麵具靜靜地“躺”在地上。玻璃房內(nei) ,工匠們(men) 正在西洛的指導下,用小刀、畫筆等工具,聚精會(hui) 神地製作麵具。

  西洛告訴記者,布塑麵具製作技藝源遠流長,在傳(chuan) 統藏戲演出和雪頓節等場合都會(hui) 廣泛使用。製作布塑麵具,需要通過工匠的雙手,以泥土為(wei) 原料捏成最原始的模樣,再進行揉捏、塑形、雕刻、拋光、打磨、上色等步驟,泥土中還需加入藏紙、布料、草藥、藏香等材料,才能製成一個(ge) 精致的布塑麵具。“藏紙、布料和草藥是用來給麵具防潮、防蟲的,藏香用來描繪麵具的眉毛、牙齒等細節。這樣做出來的麵具至少十年不會(hui) 腐壞。”西洛為(wei) 記者一一介紹每個(ge) 步驟的作用,雖然繁瑣,但沒有一步是多餘(yu) 的。

  成立合作社 立誌傳(chuan) 承布塑麵具製作工藝

  西洛出生在達孜區雪鄉(xiang) 紮西崗村,爺爺是泥塑工匠。因為(wei) 家庭條件不好,學一門手藝養(yang) 家糊口是父母早就為(wei) 西洛鋪好的路。“年輕的時候跟著師父在八廓街附近學藝,學到第6年,我才開始獨立做布塑麵具。那時候我發現,自己已經完全愛上了這門手藝,如今也做了30多年了。”西洛告訴記者,出師後,他就自己開店,“小店最初門可羅雀,幸而國家重視民族傳(chuan) 統手工藝的傳(chuan) 承和發展,店裏生意慢慢好起來,訂單常常多到做不完。”

  合作社裏有一個(ge) 展覽館,來到這裏,西洛一改之前的冷靜,開心地向記者介紹起展陳作品。在眾(zhong) 多精美麵具的襯托下,一尊破舊的塑像顯得有些格格不入。西洛告訴記者,這是他在一個(ge) 偶然的機會(hui) 下,從(cong) 一位老者手上買(mai) 來的。“這尊布塑佛像的年代已經無從(cong) 考證,但幾百年應該是有的。”西洛收藏後,對破損的布塑佛像進行了大量研究、揣摩,憑借高超的技藝和藝術造詣,他將這份珍貴的工藝複製並傳(chuan) 承下來。那時起,將布塑技藝發揚光大的想法逐漸在西洛心中埋下種子。隨著布塑麵具市場不斷拓展,2012年,西洛在達孜區成立了達孜雪鄉(xiang) 民間傳(chuan) 統手工製作農(nong) 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

  帶動就業(ye) 為(wei) 貧困家庭增收超百萬(wan) 元

  今年74歲的其美多吉,是從(cong) 雪鄉(xiang) 紮西崗村遷到達孜城區的易地搬遷戶。老人告訴記者,他這樣的年紀上哪兒(er) 找工作都很困難,可西洛的合作社卻歡迎他來。“現在我每個(ge) 月工資3500元。除了能學到手藝,還能賺錢補貼家用。農(nong) 忙的時候,還能回地裏幹活,等地裏的活幹完,又能來這裏工作。我很感謝西洛,給我們(men) 這些沒有手藝、年紀又大的人一個(ge) 工作的機會(hui) 。”老人雖然年事已高,但是手裏的活絲(si) 毫不馬虎。西洛告訴記者,他帶的徒弟中,已經有3個(ge) 出師並且獨立創業(ye) 了。徒弟的生意會(hui) 影響到他嗎?聽到這個(ge) 問題,西洛靦腆一笑:“對我來說,能將布塑麵具的手藝一直傳(chuan) 承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記者在西洛的展覽室中看到了一麵錦旗,那是他帶領合作社向紮西崗村奉獻愛心的證明。2015-2020年期間,合作社每年都會(hui) 拿出上一年收入的30%,捐贈給本村貧困戶,累計60戶229人受益,還為(wei) 當地貧困家庭勞動力46人提供就業(ye) 渠道,累計發放工資超百萬(wan) 元。

  多年來,西洛的合作社製作的麵具、藏戲服飾等產(chan) 品,被大量用於(yu) 慶典活動中。2010年上海世博會(hui) ,合作社製作的鹿頭麵具和“霞那帽”展示了西藏風采,合作社還為(wei) 《文成公主》實景劇定製了大量的牛頭麵具和其他道具,西洛本人也時常在全國各地藝術展中展示自己的布塑麵具作品,其中紅珊瑚麵具等作品已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西洛創新學習(xi) 、追求技藝,將布塑麵具的手藝發揚光大。2023年10月9日,西洛榮獲首屆“拉薩工匠”稱號,但個(ge) 人成就對他來說並不是最重要的,在西洛的理解中,“工匠精神”在於(yu) 將非遺技藝傳(chuan) 承給更多的人、幫助更多的人,這將永遠是他努力的方向。

(責編: 李雨潼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