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民族大學坐落在渭水之濱古都鹹陽,是西藏和平解放後黨(dang) 中央為(wei) 西藏創辦的第一所高等學校。走進西藏民族大學秦漢校區,在“團結廣場”景觀石上,可以看到哈達纏繞石榴的造型,景觀石底部刻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字樣,寓意各族師生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多年來,各民族學生在這裏共同生活和學習(xi) ,繪就了一幅幅民族團結動人畫卷,奏響了一曲曲民族團結時代讚歌。
在西藏民族大學2023級新生開學典禮暨教師節表彰直播大會(hui) 上,2023級網絡空間安全專(zhuan) 業(ye) 學生深崢玉珍分享的“民大故事”,感動了現場所有師生。深崢玉珍的奶奶查洛是西藏公學(現西藏民族大學)1960級農(nong) 業(ye) 專(zhuan) 業(ye) 學生,爸爸平措是西藏民族學院(現西藏民族大學)1986級漢語文專(zhuan) 業(ye) 學生,三代人的求學之路都烙上了“民大”的印章。深崢玉珍一家不但見證了學校發展的三個(ge) 重要階段,也將民族團結的佳話續寫(xie) 得生動且形象。
開學典禮恰逢教師節,深崢玉珍的奶奶和爸爸與(yu) 多年未見的老師相擁,獻上了哈達和鮮花,表達了綿綿的情誼和深深的祝福。雖然幾十年未見麵,但奶奶查洛還是一眼就認出了88歲的王聯芬老師,那個(ge) 像媽媽一樣照顧和教育他們(men) 的老師。
王聯芬是分配到西藏公學的第一批藏漢雙語青年教師,在這裏一幹就是30多年,為(wei) 西藏的民族教育事業(ye) 默默奉獻了一生。那個(ge) 年代,學生百分之九十都是翻身農(nong) 奴的子女,從(cong) 來就沒有踏進過校園的大門,初到學校什麽(me) 也不懂。在這種情況下,王聯芬白天當老師,晚上當父母,和學生同吃、同住、同勞動,為(wei) 學生做衣服、理發,帶著學生搞好個(ge) 人衛生,學生生病了帶去醫院看病,深夜去學生宿舍查鋪,為(wei) 他們(men) 蓋被子,和學生交流溝通幫助他們(men) 解決(jue) 思想上的困惑。由於(yu) 長了一張娃娃臉,麵容可親(qin) ,學生們(men) 都叫她“娃娃老師”。雖然經過了幾十年的歲月,那些記憶仍深深地印在王聯芬的腦海裏,曆曆在目,久久不能忘懷。
六十餘(yu) 年,從(cong) 西藏公學到西藏民族大學,正是因為(wei) 有無數個(ge) “王聯芬”的默默付出,學校先後培養(yang) 出11萬(wan) 餘(yu) 名畢業(ye) 生,奮戰在西藏各條戰線,成為(wei) 建設西藏的主力軍(jun) ,成為(wei) 維護祖國統一、促進民族團結的重要力量。
建校以來,西藏民族大學始終貫徹黨(dang) 的教育方針,形成了以愛國主義(yi) 教育為(wei) 主線,以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為(wei) 重點,校園文化沁潤、課上課下呼應、校內(nei) 校外配合的工作格局,堅持立德樹人,把民族團結教育貫穿教書(shu) 育人全過程各方麵,為(wei) 黨(dang) 和人民、為(wei) 西藏各項事業(ye) 發展培養(yang) 了一大批優(you) 秀幹部和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
作為(wei) 新一代西藏民族大學學生,深崢玉珍告訴記者,雖然來到學校隻有不到一個(ge) 月的時間,但是同學們(men) 互幫互助、團結友愛的氛圍深深感染著她,她將秉承校訓,刻苦學習(xi) ,增長才幹,把個(ge) 人成長成才融入西藏發展需求,爭(zheng) 做具有家國情懷和時代擔當的新時代民大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