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那曲市的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平均每平方公裏常住人口隻有1人左右。近十年來,中央和各地通過援藏教育,興(xing) 建了更多的新學校,讓農(nong) 牧民的孩子們(men) 不僅(jin) 能上學,還能上好學。
位於(yu) 那曲市中心的色尼區第三雙語幼兒(er) 園小學,剛剛建成2年,實行民族語言和國家通用語言雙語教學。全校300多名學生實行走讀製。在操場上,記者見到了正在上體(ti) 育課的孩子們(men) ,他們(men) 開朗陽光,戶外運動中,幾乎感受不到高海拔自然條件的影響。
西藏那曲市色尼區第三雙語幼兒(er) 園小學體(ti) 育老師 次仁平措:學生是特別喜歡體(ti) 育課,這邊是海拔4500多米實際海拔,讓他們(men) 做稍微輕鬆一點的運動,不讓他們(men) 太累。
在那曲班戈縣中石化援藏小學,記者見到了另一種教學模式。全校1300多名學生中,半數走讀、半數寄宿。建校十年來,援建方為(wei) 滿足方圓幾百裏內(nei) 更多牧區學生的就學需要,不斷擴建校舍,總投資已經超過一億(yi) 元。
西藏那曲班戈縣中石化援藏小學校長 阿旺旺堆:既然老百姓把這些小孩交給我們(men) 了,我們(men) 一定要以認真負責任的態度,把小孩一定要教育好。我們(men) 就是努力把這所學校打造成離天空最近的一所援藏小學。
操場上,孩子們(men) 跟著體(ti) 育老師正在學跳尼瑪諧欽,這是一種那曲地方特有的民族歌舞。孩子們(men) 從(cong) 小學跳,既可以強身健體(ti) ,也可以學習(xi) 了解民族文化。
西藏那曲市班戈縣中石化小學學生 白瑪堅措:我的家離學校有100多公裏遠,在這個(ge) 學校我覺得特別好,食堂飯特別好吃。學校裏有特別多的孩子,體(ti) 育課上老師都會(hui) 教我們(men) 踢足球,還有打籃球。
作為(wei) 班戈縣規模最大的寄宿學校,學生在畢業(ye) 後,既可以在本縣繼續就讀中學,成績優(you) 秀的,也可以考到拉薩或者內(nei) 地西藏班就讀。
自1985年起,中央政府在西藏實施了教育“三包”政策,針對農(nong) 牧民子女和城鎮困難家庭子女實行包吃、包住、包學習(xi) 費用,迄今累計投入超過230億(yi) 元,受益學生接近900萬(wan) 人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