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走進“新藏公路第一驛站”日土縣多瑪鄉——在人車熙攘中感受活力

發布時間: 2023-11-06 09:07:00 來源: www.easyfundingllc.com新聞網


圖為(wei) 多瑪鄉(xiang) 商戶劉世鵬(左)在為(wei) 購物者結賬。記者 婁夢琳 攝

  從(cong) 西藏阿裏日土縣出發,沿著219國道一路向北,經過美麗(li) 的班公湖,一小時後,便來到熱鬧的多瑪鄉(xiang) 。這種“熱鬧”,在深秋西藏的許多鄉(xiang) 鎮是少見的。

  道路兩(liang) 旁,旅館、飯店、超市、菜鋪、修理店……商鋪林立,應有盡有;數十輛卡車安然停靠,經過長途跋涉在此休整,加油添水、補胎檢修,司機們(men) 各忙各的;三三兩(liang) 兩(liang) 的旅客聚在一起分享旅行趣聞,打雜的姑娘拿著幾樣蔬菜往館子裏趕,幾位老人在閑聊,一群孩子在玩耍……

  作為(wei) 從(cong) 新藏線進入西藏的第一個(ge) 鄉(xiang) ,阿裏地區日土縣多瑪鄉(xiang) 被譽為(wei) “新藏公路第一驛站”。近年來,隨著西藏經濟社會(hui) 的快速發展,人流物流資金流湧動,借助區位優(you) 勢,多瑪鄉(xiang) 幹部群眾(zhong) 乘勢而上、艱苦奮鬥,把地處偏遠的“多瑪站”建設成集居住生活、公共服務、商貿物流、旅遊服務等功能於(yu) 一體(ti) 的自治區級特色小城鎮,紅紅火火的產(chan) 業(ye) 映照著人們(men) 蒸蒸日上的生活。

  特色小鎮展新姿

  “這裏的變化非常大,特別是近十年來,幾乎是一年一個(ge) 樣。剛開始跑長途的時候,多瑪鄉(xiang) 最多的是土坯房,每次停留休息,不僅(jin) 很多物資補給不上,住的地方也不好找,時常要睡在車裏。現在,吃飯、住宿、補給、維修,都很便利。”丹增是一名長途貨運司機,今年42歲的他已經在新藏線上奔波了14年。

  正如丹增所見證的那樣,多瑪鄉(xiang) 在不斷“長大”。本世紀初,公路沿線隻有一些土坯或石頭房子;2008年以後,一些項目開始啟動,這裏的流動人口多了起來;2011年,阿裏地區將多瑪鄉(xiang) 列為(wei) 地區級小城鎮示範點,逐步完善基礎設施;2016年,多瑪鄉(xiang) 入選全區首批20個(ge) 特色小城鎮示範點,現代化新型城鎮建設步伐加快。

  多瑪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旦增吳堅告訴記者:“特色小城鎮建設總投入已接近2億(yi) 元,協調推進東(dong) 部旅遊服務區、中部公共服務區、西部居住生活區、北部工貿物流區四大功能區域建設。目前,自來水管網工程、高海拔供暖供氧工程、美化亮化硬化工程等已完成建設,新建的一體(ti) 化醫院和垃圾填埋場預計明年投入使用,新建的多瑪鄉(xiang) 商業(ye) 街正在招商。”

  要不是親(qin) 眼所見,很難想象在阿裏高原北部,一個(ge) 鄉(xiang) 鎮竟然有一條現代化的商業(ye) 街。

  跟隨旦增吳堅來到多瑪鄉(xiang) 商業(ye) 街,隻見街道寬闊整潔,太陽能路燈站成一行,綠化箱體(ti) 分列成排,兩(liang) 邊的商業(ye) 綜合體(ti) 牆麵紅白相間,充滿西藏風情。其中,用於(yu) 酒店開發的商業(ye) 樓高達4層,內(nei) 部裝修一新,電梯、供暖供氧、自來水等設施設備樣樣俱全。

  據介紹,商業(ye) 街總計投資1.1億(yi) 元,建成7棟大樓以及附屬的步行街、文化廣場、河堤等,建築麵積1.1萬(wan) 平方米,內(nei) 含近百個(ge) 鋪麵。

  “我鄉(xiang) 地處新藏線重要節點,過往車輛和遊客眾(zhong) 多。今年夏季,僅(jin) 大貨車每天過往就超過200輛,吃飯、住宿已經顯得緊張。”旦增吳堅充滿信心地說,“待商業(ye) 街全麵運營,可大幅提升多瑪鄉(xiang) 接待能力,讓‘新藏公路第一驛站’品牌更加響亮,必將帶動全鄉(xiang) 經濟發展和群眾(zhong) 增收致富。”

  商業(ye) 興(xing) 旺日子火

  廚房裏油煙騰騰,備菜、熱油、下鍋、翻炒……客人再多,潘姐都不慌不亂(luan) ,很快,一份香氣四溢的回鍋肉就裝盤上桌了。

  “這個(ge) 時候不算忙,七八月份時,店外時常要排隊。”潘姐在多瑪鄉(xiang) 經營著一家川菜館,靠著熱情好客、味道“巴適”,她家的店在很多旅行攻略中出現。

  潘姐的丈夫卓繼華向記者講起了他們(men) 的故事。前些年,由於(yu) 經營不善,還在老家四川自貢的卓繼華欠下一屁股債(zhai) 。2016年,經老鄉(xiang) 介紹,卓繼華一家來到這裏打工。當時正值多瑪鄉(xiang) 特色小城鎮建設啟動,到處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卓繼華發現這裏缺少蔬菜,流動人口多,賣菜很賺錢。

  “我們(men) 就開了一家小小的菜鋪。沒承想,多瑪鄉(xiang) 一天天變大變好,我們(men) 的生意也越來越紅火,菜鋪變成了飯店,飯店又擴大到兼營吃飯、住宿。當前,我們(men) 正在和鄉(xiang) 政府洽談,合作經營多瑪鄉(xiang) 自駕營地。”談起創業(ye) 史,卓繼華既感慨又感恩,“在多瑪鄉(xiang) 這些年,得到了當地政府和群眾(zhong) 的大力支持和幫助,所以,我堅持紮根多瑪、回報鄉(xiang) 親(qin) ,前兩(liang) 年我把兒(er) 子也叫了過來。”

  卓繼華介紹說,6月至9月是多瑪鄉(xiang) 最熱鬧的時候。這期間,他們(men) 的日均營業(ye) 額高達2000元。

  車來人往也給劉世鵬的超市帶來了財源,他來自甘肅天水,從(cong) 父輩手中接下了這家店。“多瑪鄉(xiang) 的變化,乃至阿裏地區的變化,從(cong) 我進貨的物流成本就能看出來。以前我們(men) 主要從(cong) 新疆進貨,現在阿裏地區發展起來了,不少代理商進駐,許多貨物可以直接在噶爾縣訂購。與(yu) 2012年相比,現在的物流成本下降了30%。”

  目前,多瑪鄉(xiang) 有旅館8家、飯店近20家、超市和雜貨鋪約15家。商業(ye) 的興(xing) 盛,改變著當地牧民的生活。26歲的索南康卓沒有接過世代相傳(chuan) 的羊鞭,而是經營起小商店,她的丈夫則是中國移動通信公司多瑪鄉(xiang) 服務站的營業(ye) 員,辛勤經營讓他們(men) 的小日子過得舒適而幸福。

  索南康卓告訴記者:“村裏很多人不出鄉(xiang) 就找到了工作,開茶館、跑運輸、當服務員、打小工。現在發展這麽(me) 好,機會(hui) 很多,隻要不怕吃苦,就能發家致富。”

  產(chan) 業(ye) 發展後勁足

  “你看這些班公柳樹苗,現在樹葉枯黃,像是沒有生機,但一到夏天就綠得發亮。”站在苗圃裏,次仁平措眼含柔情,就像望著自家的孩子。

  今年56歲的次仁平措,是多瑪鄉(xiang) 烏(wu) 江村村民。10年前,他還是地地道道的牧民,如今已是烏(wu) 江村的致富帶頭人。

  “阿裏地區大力推進植樹造林,樹苗需求量很大,看到能賺錢,我就開始學習(xi) 種樹。後來在村裏承包了12畝(mu) 土地,種植班公柳等樹苗。”次仁平措說,“三年生班公柳一株能賣到20元,今年我光賣樹苗就賺了60多萬(wan) 元。”

  頭腦靈活、善於(yu) 經營的次仁平措不僅(jin) 參與(yu) 苗圃經濟,還經營著磚廠,他的女婿負責開大車和裝載機,一家人的生活十分富足。

  在多瑪鄉(xiang) 烏(wu) 江村,像次仁平措這樣參與(yu) 產(chan) 業(ye) 發展,有穩定收入的家庭占大多數。該村村委會(hui) 主任次仁石確介紹說,村裏成立了烏(wu) 江村農(nong) 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全村229戶951人全部入股,組織開展白絨山羊、犛牛養(yang) 殖和產(chan) 品加工,經營砂石場、糌粑加工廠等。

  “2021年,合作社戶均分紅4000元。去年我們(men) 又投資了一個(ge) 新的砂石場,今年已經產(chan) 生效益,年底將繼續分紅。”次仁石確笑著告訴記者,“村民的牲畜集中飼養(yang) 後,富餘(yu) 勞動力可以參與(yu) 經營商店、茶館,搞運輸、工程建設、苗圃等,已經實現戶戶穩定增收。2022年,村民人均年收入達20800元。”

  近年來,圍繞推動高原經濟高質量發展,多瑪鄉(xiang) 黨(dang) 委、政府以及駐村工作隊積極引導、夯實基礎,因地製宜發展村集體(ti) 經濟,為(wei) 群眾(zhong) 持續增收搭建平台,充分激發群眾(zhong) 參與(yu) 產(chan) 業(ye) 發展的內(nei) 生動力。該鄉(xiang) 立足“一道、一羊、一樹、一湖”(即國道219、白絨山羊養(yang) 殖、苗圃經濟、班公湖),做優(you) 做強特色優(you) 勢產(chan) 業(ye) ,推動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群眾(zhong) 持續增收。截至2022年年底,該鄉(xiang) 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0680元。

  扼守國道219關(guan) 鍵節點的多瑪鄉(xiang) ,經濟活躍、人車熙攘,帶來的不僅(jin) 僅(jin) 是人流物流,還有資金流信息流;改變的不僅(jin) 僅(jin) 是城鄉(xiang) 麵貌,更重要的是群眾(zhong) 的觀念理念。這個(ge) 高原西北角的鄉(xiang) 鎮,正生機勃勃地迎接未來。(記者:周輝 馬國英 姚海全 普瓊 拉巴卓瑪 溫凱 洛桑旦增 婁夢琳)

(責編: 李雨潼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