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在西藏那曲市班戈縣中石化小學,學生在操場上跳“班戈諧欽”課間操。新華社發(王敬 攝)
自拉薩沿著京藏高速向西北行進約100公裏,在羊八井拐向東(dong) 北,穿越念青唐古拉山脈,在此起彼伏的山嶺和草場間穿行約240公裏,便抵達了位於(yu) “世界屋脊的屋脊”藏北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那曲。
這個(ge) 中國平均海拔最高的地級市空氣稀薄、氣候惡劣,平均每平方公裏生活著不到兩(liang) 個(ge) 人。牧民散居,即便是最近的鄉(xiang) 鎮小學,對於(yu) 很多人而言依然有數十公裏之遙。由於(yu) 自然條件艱苦等原因,“上學難”曾是藏北牧區的寫(xie) 照。
隨著國家對西藏教育支持力度不斷加大,這裏的孩子們(men) 受教育的權利得到更好保障。在那曲市城區以西約230公裏的班戈縣城,2012年投入使用的班戈縣中石化小學因為(wei) 硬件設施好、師資力量強,提供走讀和住宿雙重選擇,成為(wei) 當地的“明星學校”,不少遠在200公裏之外的牧民也將孩子送來寄宿就讀。
10月13日,在西藏那曲市班戈縣中石化小學,學生跟隨老師在操場上做運動。新華社發(孔琳琳 攝)
這所小學由中石化集團結對幫扶,是目前全國海拔最高的援藏小學,有“離天空最近的援藏小學”之稱。孩子們(men) 在這裏的學習(xi) 生活到底如何?新華社記者在一個(ge) 周五的下午探訪了這所學校。
縣城的好學校
學校的建築是西藏常見的兩(liang) 三層的平頂樓房,綜合教學樓正麵外牆以藏文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書(shu) 寫(xie) 的一行大字讓人過目難忘:千教萬(wan) 教教人求真,千學萬(wan) 學學做真人。室內(nei) 走廊和天花板的裝飾花紋則顯出濃鬱的藏族特色。
據校長阿旺旺堆介紹,全校一至六年級現有1323名學生,其中住校生約600名。學校提倡四至六年級學生寄宿,一至三年級學生走讀,但堅持自願原則。有低年級學生因為(wei) 離家遠申請寄宿,也有高年級學生出於(yu) 家庭原因選擇走讀。
校長帶記者參觀了食堂、學生宿舍和水房。餐廳寬敞明亮,桌椅整齊排列。學生寢室床鋪整潔,桌上的洗漱用品擺放整齊,地麵潔淨。學校早餐是糌粑和奶茶,午餐四菜一湯,晚餐則是藏族特色的疙瘩麵、炒飯、牛肉粥配饅頭、雞蛋等輪換著來。此外,學校上午有麵包、牛奶作為(wei) 課間餐送到教室,晚上課後輔導之後也有夜宵。學校每年還為(wei) 學生配發夏季、冬季各兩(liang) 套校服。
“牧區百姓的觀念有很大的轉變,不再滿足僅(jin) 僅(jin) 讓孩子有學上,而是要讓孩子上好學。雖然鄉(xiang) 裏的小學條件比以前好了,不少牧民還是會(hui) 想盡辦法讓孩子來上縣城的好學校。”阿旺旺堆說。
學校有集中供暖,在藏北高原這尤為(wei) 難得。教師尼瑪倉(cang) 決(jue) 回憶14年前在班戈縣門當鄉(xiang) 一所小學教書(shu) 時條件的艱苦幾度落淚:那時沒有電燈、自來水,沒有操場,在最冷零下30攝氏度的冬季,隻能通過燃燒幹牛糞來取暖,即使在室內(nei) ,孩子們(men) 也不得不穿上厚厚的衣服保暖。
這些記憶已被如今班戈縣中石化小學舒適、現代化的環境所取代。阿旺旺堆說,得益於(yu) 國家在西藏實施的對農(nong) 牧民子女和城鎮困難家庭子女實行包吃、包住、包學習(xi) 費用的“三包”政策,現在孩子們(men) 吃得飽、住得好、穿得暖。
10月13日,在西藏那曲市班戈縣中石化小學,學生在操場上做運動。新華社發(王敬 攝)
家長的囑托
據介紹,班戈縣中石化小學原先設計標準是可以容納850名學生,但是遠不能滿足牧區家長送孩子上學的需求。於(yu) 是,學校向政府和中石化集團申請擴建,如今學校已是班戈縣在校生規模最大的小學。
因為(wei) 學生數量眾(zhong) 多,嚴(yan) 格的食品安全管理至關(guan) 重要,學校禁止校外食物帶入學校。阿旺旺堆亦常常為(wei) 學生生病而揪心,如果校醫處理不了,就必須第一時間聯係家長並將學生送往縣裏的醫院治療。由於(yu) 很多家長遠在牧區無法快速趕到學校,學生的送醫、陪護就是老師們(men) 的首要責任。
家長接到學校電話後經常會(hui) 這樣回複:“沒事的老師,我的小孩交給你們(men) ,相信你們(men) 肯定會(hui) 好好看顧的。”這份囑托讓老師們(men) 感到責任重大。包括78名教師在內(nei) ,學校共有110多名教職員工。
“教育說到底是一個(ge) 良心工程。”阿旺旺堆說,“若時時以‘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的心態來做學校的每一件事,工作就更容易做好。”
39歲的羅布加措是班戈縣新吉鄉(xiang) 牧民。他的家離班戈縣城約200公裏。羅布加措隻是小時候在家附近的“帳篷學校”上過幾年學。為(wei) 了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他經過多番打聽和對比後,把女兒(er) 送到了班戈縣中石化小學。羅布加措的女兒(er) 現在讀三年級,在學校寄宿。因為(wei) 路途遙遠和工作忙,他隻能每個(ge) 月來學校看望女兒(er) 一次。
學校可以寄宿,讓羅布加措很省心,這樣既能讓女兒(er) 接受良好的教育,也不用自己費心在縣城租住房子,耽誤家裏放牧。看到女兒(er) 已適應學校生活而且自理能力越來越強,羅布加措很欣慰。
10月13日拍攝的西藏那曲市班戈縣中石化小學學生。新華社發(王衛 攝)
孩子的笑臉
孩子們(men) 喜歡學校的生活嗎?四年級學生白瑪堅措的家在馬前鄉(xiang) ,距離班戈縣城100多公裏。他略顯羞澀地告訴記者,自己很喜歡和同學踢足球、打籃球,喜歡學校的飯菜以及老師作為(wei) 獎勵給他買(mai) 的糖。
白瑪堅措說,牧民的住處相距遙遠,他在家時很難找到一起玩耍的小夥(huo) 伴。爸爸在屋外搭建了一個(ge) 簡易籃筐,自己就和姐姐、弟弟一塊打籃球。“剛開始在學校打籃球時夠不著籃筐,因為(wei) 比家裏的籃筐高出很多。”
白瑪堅措的藏語和國家通用語言都學得很好。“英語有點困難,老師說我發音不太準。”他在學校每天早上都做跑步和跳躍練習(xi) ,因為(wei) “長大了想當帥氣的特警”。
阿旺旺堆說,學校保證了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和藏語文課程都開齊開足,本地文化得到很好的保護和傳(chuan) 承。
在六年級三班教室,藏語文老師央金拉姆正在給孩子們(men) 上課。她告訴記者,學校的藏語言文化課程很豐(feng) 富,包括作文、書(shu) 法、朗讀等。“孩子們(men) 在進行期中考試複習(xi) ,我們(men) 剛才複習(xi) 的是課文《青藏高原》。”
記者看到,學校很多班級的課程表上,周一至周五每天都有藏語文課。此外,學校還開設了藏文書(shu) 法、藏文主持等興(xing) 趣班。
操場上,身著紅色或藍色校服的孩子們(men) 站成直線隊形,跟隨悠揚而高遠的音樂(le) 踏著輕快的舞步,他們(men) 正在老師帶領下跳“班戈諧欽”。這種班戈縣特有的傳(chuan) 統舞蹈,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當地的非遺傳(chuan) 承人每周都會(hui) 來學校教學生這種舞蹈。
孩子們(men) 喜歡這裏嗎?天真爛漫的孩童的一張張笑臉是最好的答案。
對於(yu) 廣袤牧區裏的家庭來說,類似班戈縣中石化小學這種相對集中的辦學模式,有利於(yu) 各族群眾(zhong) 子女平等享受高質量的教育資源。
“寄宿解決(jue) 了家長們(men) 每日接送孩子上下學的難題,也有利於(yu) 培養(yang) 孩子們(men) 的自主能力和生活習(xi) 慣。期待通過我們(men) 更優(you) 質的教育,能有更多孩子走出大草原,去看外麵的大世界。”阿旺旺堆說。(參與(yu) 采寫(xie) :李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