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隆子縣隆子鎮桑玉村村民們(men) 齊聚在村文化室,一起聆聽自治區政協委員索朗卓瑪講述“家史”。
這是自治區政協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界三級政協委員講新時代“村史”“家史”活動中出現的一幕。連日來,該活動在山南市12個(ge) 縣區的各個(ge) 鄉(xiang) 鎮、村居如火如荼地進行。索朗卓瑪、旺堆、久美紮西、加央桑布、其美多吉等委員在村居一線,麵對著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講述自己的“家史家事”和“村史村情”,以“小而美”的委員故事謳歌新時代、奮進新征程,引起了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的共鳴。
“村史”“家史”凝聚感恩共識
講起“村史”,久美紮西委員有點幽默。
說到交通出行,他說:“以前誰家招來一個(ge) 女婿,但凡是個(ge) 駕駛員那就令人豔羨。現在家家戶戶都有代步車,誰再炫耀駕駛技能,那就像成人在炫耀會(hui) 走路一樣讓人笑話。”
說到村莊環境,他說:“以前村裏髒、亂(luan) 、差,人畜同道,牛在前麵逛,人在後麵趟,踩個(ge) ‘地雷’渾然不當回事。如今各個(ge) 村莊啟動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建設、實施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村民們(men) 褲腿上沾點土都要抖落三下。”
說到通訊便利,他說:“以前照個(ge) 相還要裝模作樣拿著座機,擺個(ge) 打電話的造型。如今,村民個(ge) 個(ge) 拿著智能手機,刷抖音、看新聞,最大的苦惱是手機電池不經用。”還有醫療衛生、養(yang) 老托幼……
久美紮西的故事很全,水電路訊網、科教文衛保,基本上都講到了,但大家不覺得冗長,反而認為(wei) 很有趣,能夠引人思考。
“久美紮西講的故事,使我聯想到了我們(men) 村裏的變化。新時代十多年裏,群眾(zhong) 享受到了越來越多的好政策,單單拿就醫來講,不僅(jin) 報銷比例更高了,而且在醫院就能實時報銷,非常方便。這些點點滴滴的變化,體(ti) 現了黨(dang) 中央對我們(men) 西藏農(nong) 牧民的親(qin) 切關(guan) 懷和特殊厚愛,我打心眼裏感謝黨(dang) 中央、感激總書(shu) 記。”一位群眾(zhong) 這麽(me) 說,旁邊群眾(zhong) 紛紛響應。
樸實的語言,印證出群眾(zhong) 十分清楚惠在何處、惠從(cong) 何來、恩向誰報。
一場場講“村史”“家史”活動讓大家聽黨(dang) 話、感黨(dang) 恩、跟黨(dang) 走的信心決(jue) 心更加堅定,也讓堅決(jue) 擁護“兩(liang) 個(ge) 確立”、做到“兩(liang) 個(ge) 維護”的群眾(zhong) 基礎得到進一步夯實。
“村史”“家史”架起情感橋梁
索朗卓瑪委員的“家史”從(cong) 她經曆接二連三的打擊開始講起,少年父母早亡而過早擔負起供弟弟妹妹上學的重擔、組建幸福家庭後獨生子卻在18歲時病故……承受生活沉重的打擊,也曾心灰意冷,不過在各級組織的關(guan) 心關(guan) 照下,她最終走出了陰霾,迎來了人生的華彩,從(cong) 一名需要救助的群眾(zhong) 蛻變為(wei) 時時救助他人的人。
“沒有想到您經曆了連番的磨難後還那麽(me) 堅強,不僅(jin) 沒有倒下,反而成為(wei) 帶領大家致富的領路人,您的經曆鞭策和鼓舞了我們(men) 。”一些群眾(zhong) 拉著索朗卓瑪的手說。
“大家都會(hui) 經曆一些難事,甚至是當時看來完全沒有辦法挺過去的,但是有了黨(dang) 的好政策托底,再加上自己勤勞的雙手,就沒有過不去的坎。”索朗卓瑪麵對大家欽佩的目光總是這樣回複。
把自己坎坷的過往和自強不息奮鬥經曆結合起來講述,村民們(men) 既為(wei) 索朗卓瑪的不幸遭遇扼腕長歎,也被她勇於(yu) 跟命運抗爭(zheng) 的精神感動,更為(wei) 新時代黨(dang) 的惠民政策而倍感振奮、倍感幸福。
一場場講“村史”“家史”活動使“人民政協離自己很近、政協委員和自己很親(qin) ”成為(wei) 了生動現實,也成為(wei) 了密切委員與(yu) 界別群眾(zhong) 聯係的情感紐帶。
“村史”“家史”激發奮進動力
講起“次麥模式”,旺堆委員如數家珍。
旺堆說,以前次麥村是邊境線上遠近聞名的“遊民村”,打點糧食就釀酒喝了、發點牲畜就宰了吃了,其他村子人聽說次麥村就搖頭,要跟次麥人打交道都是一萬(wan) 個(ge) 不願意。可如今村裏辦的藏雞養(yang) 殖場僅(jin) 2021年就創收120萬(wan) 元,群眾(zhong) 增收30萬(wan) 元;2010年至2020年村裏辦的施工隊為(wei) 群眾(zhong) 兌(dui) 現工資1364.88萬(wan) 元、群眾(zhong) 入股利息就有108.4萬(wan) 元……
村裏持續抓住好政策好機遇,不斷壯大集體(ti) 經濟,抓好農(nong) 、牧、副等產(chan) 業(ye) ,組織次麥群眾(zhong) 在多年的生產(chan) 生活探索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以整合生產(chan) 要素、社區統籌安排、居民互助互利為(wei) 要點的“次麥模式”。村民的精神麵貌變了,好吃懶做、坐吃山空的“遊民”不複存在,自力更生發展生產(chan) 、群策群力改善生活成為(wei) 了大家生活的主旋律。
次麥的發展變化,讓大家忍不住拍手叫好,紛紛表示要學習(xi) 次麥人的寶貴經驗,用好黨(dang) 和政府給予的惠民政策,依靠勤勞雙手和團結奮鬥,讓好日子好上加好,芝麻開花節節高。
一篇篇委員故事,或激勵人心、或詼諧幽默、或啟人深思,一個(ge) 個(ge) 生動鮮活的案例,用群眾(zhong) 聽得懂的語言和記得住的方式,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地把黨(dang) 的好政策、好聲音傳(chuan) 遞到群眾(zhong) 心中。截至目前,自治區政協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界三級政協委員講新時代“村史”“家史”活動在山南市已經舉(ju) 辦30場,覆蓋群眾(zhong) 3800餘(yu) 人。
感人至深的“家史”、特色各異的“村史”開始飛出村寨小巷,讓大家感受到黨(dang) 的恩情時時處處在、發展變化在身邊、幸福生活就在此時,匯聚起建設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的強大合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