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鶴舞高原 美不勝收——探訪黑頸鶴越冬遷徙地

發布時間: 2023-12-07 10:34:00 來源: 西藏日報


林周縣春堆鄉(xiang) 濕地的黑頸鶴。通訊員 南木加 攝


林周虎頭山水庫的湖畔霞光。通訊員 紮頓 攝


林周虎頭山水庫的水墨仙鶴圖景。通訊員 紮頓 攝


林周縣春堆鄉(xiang) 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通訊員 紮頓 攝


林周縣春堆鄉(xiang) 濕地的黑頸鶴。通訊員 南木加 攝


林周縣春堆鄉(xiang) 春堆村的黑頸鶴。通訊員 南木加 攝

  “生態好不好,看鳥就知道。”近日,在西藏越冬的“老朋友”黑頸鶴越來越多。每年3月中旬,黑頸鶴會(hui) 從(cong) 越冬地——雅江中遊河穀及其支流拉薩河、年楚河流域的“一江兩(liang) 河”地區,飛去羌塘北部草原等地繁育後代;10月中下旬又從(cong) 繁殖地——那曲的班戈縣、申紮縣、嘉黎縣,阿裏的日土縣、普蘭(lan) 縣,日喀則的昂仁縣及拉薩的當雄縣返回到越冬地。黑頸鶴的成群遷徙、停歇或繁殖,正是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的“最美注腳”。

  黑頸鶴是世界上15種鶴類中最晚被發現的一種,上世紀70年代剛發現時種群數量不足1000隻,到上世紀末統計種群數量約4200隻。自治區林草局野生動植物和濕地資源管理處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近年來,隨著西藏黑頸鶴生存環境,包含繁殖和越冬環境的不斷改善,黑頸鶴種群數量持續增長。目前,全區7市地均有分布,夏季種群數量約為(wei) 10600隻,冬季越冬的種群數量約為(wei) 11200隻,占中國黑頸鶴總數近三分之二。”

  棲息環境安全舒適

  從(cong) 拉薩出發,記者一行驅車前往林周縣卡孜鄉(xiang) 探訪黑頸鶴遷徙越冬情況。

  黑頸鶴主要棲息在林周縣卡孜水庫和虎頭山水庫,是雅江中遊河穀地區黑頸鶴分布數量最為(wei) 集中的保護區,最大的黑頸鶴群落有400至500隻左右。調查顯示,拉薩市黑頸鶴總數為(wei) 3600餘(yu) 隻,而林周縣就有2200餘(yu) 隻。

  那麽(me) ,黑頸鶴選擇棲息環境的條件有哪些呢?

  “穩定的夜宿環境、大麵積的傳(chuan) 統農(nong) 田、和諧的人鳥關(guan) 係和較好的生態保護基礎,是林周縣成為(wei) 大批候鳥棲息地的主要原因。”自治區高原生物研究所副所長楊樂(le) 給出答案。

  林周縣位於(yu) 拉薩市東(dong) 北部,藏語意為(wei) “天然形成的地方”。這裏河流縱橫、水庫眾(zhong) 多,為(wei) 農(nong) 田澆灌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是拉薩的“糧倉(cang) ”。林周縣以農(nong) 業(ye) 為(wei) 主,大片農(nong) 田相連,收割後的殘秣散落在田間地頭,為(wei) 黑頸鶴冬季覓食提供了保障。

  這群在藏語中被稱為(wei) “衝(chong) 衝(chong) ”的“吉祥鳥”,春天在藏北繁殖,入冬後沿著固定線路南遷,在拉薩河穀、年楚河流域等地越冬,林周縣便是黑頸鶴偏愛的棲息地。

  保護力度不斷加大

  “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是黑頸鶴越冬的時節,為(wei) 了更好地保護黑頸鶴,我們(men) 安排了9個(ge) 巡護員進行專(zhuan) 門巡護,時刻掌握黑頸鶴的最新動態。”林周縣林草局工作人員吉姆介紹,林周縣結合實際情況,製定相關(guan) 規章辦法,為(wei) 黑頸鶴生存提供了優(you) 質、適宜的棲息環境。截至目前,已救助黑頸鶴50餘(yu) 隻。

  出生於(yu) 林周縣卡孜村的頓珠次仁已經做了17年的巡護員。在十餘(yu) 年的時間裏,他一直默默守護著黑頸鶴,和黑頸鶴結下了不解之緣。

  早上8時許,頓珠次仁收拾妥當,便開上自己的小汽車出門了。晨光熹微,卡孜水庫水霧彌漫、波光粼粼,遠遠就能聽到鶴鳴聲此起彼伏。

  像往常一樣,頓珠次仁在仔細察看草叢(cong) 、水庫周邊黑頸鶴的生活棲息情況後方才安心離去,接著奔赴下一個(ge) 巡護點,每天三四十公裏的巡護路途已經成為(wei) 一種常態。“我最主要的想法就是守護自然生態環境,看到野生動物越來越多,我就很開心。”這些年,頓珠次仁主動把聯係方式告知了卡孜水庫周圍的群眾(zhong) ,希望有人如果發現受傷(shang) 的黑頸鶴,能及時聯係自己。

  在黑頸鶴越冬的時節,頓珠次仁就會(hui) 專(zhuan) 心於(yu) 巡護員的工作,每天的工作內(nei) 容有三項:巡護、投喂、救助。從(cong) 卡孜村到卡孜水庫,頓珠次仁都會(hui) 四處察看,注意網圍欄、電線杆處有沒有被纏繞或者撞上的黑頸鶴,有無流浪狗等攻擊黑頸鶴。

  頓珠次仁說:“我最喜歡冬天,這是最熱鬧也是最忙碌的時候。黑頸鶴就像我的孩子一樣,我愛它們(men) 。”

  在拉薩市墨竹工卡縣紮雪鄉(xiang) ,同樣是巡護員的普次仁已經守護山林好幾個(ge) 年頭了。普次仁說:“十幾年前,當地的老百姓冬天取暖和生火做飯都需要燒柴,附近村民都習(xi) 慣上山砍樹。不僅(jin) 如此,在墨竹工卡縣還存在遷徙、棲居的黑頸鶴、馬鹿等野生保護動物被偷獵的現象。”由於(yu) 保護區麵積大,普次仁每次巡邏的時間都特別長,遇見砍樹的人,他每次都會(hui) 耐心勸說,還在附近的村子開展保護生態的宣傳(chuan) 教育。

  “保護林木就是保護我們(men) 的家園,隻要能保護好森林,累點又算得了什麽(me) 呢。”普次仁說。

  人與(yu) 候鳥和諧相處

  拉薩市林周縣虎頭山水庫,三三兩(liang) 兩(liang) 的黑頸鶴正悠閑地覓食。它們(men) 聚集在一起,時而歡快地扇動著翅膀低飛,時而輕巧地落在水麵上嬉戲,好不愜意。

  因為(wei) 黑頸鶴生性膽小,記者一行人隻能遠遠觀看,借助攝影師南木加的相機,才得以看清高原神鳥——黑頸鶴的全貌。

  “黑頸鶴被譽為(wei) 鳥中熊貓,且與(yu) 西藏文化有著極其深遠的關(guan) 聯,傳(chuan) 說中它們(men) 是格薩爾王的牧馬人,是西藏人民的守護者。每當遷徙期來臨(lin) ,黑頸鶴必須與(yu) 家人一起飛走,如果失去伴侶(lv) 或親(qin) 人,它便不會(hui) 孤飛。這樣的習(xi) 性,令它成為(wei) 愛情與(yu) 親(qin) 情的美好象征。”南木加告訴記者。

  近年來,林周縣依據檢測情況和黑頸鶴棲息特點,建立了10個(ge) 投食點,每年分4個(ge) 階段在投食點投放青稞、冬小麥約1.7萬(wan) 斤,通過采取不定時喂食,補充黑頸鶴食源。

  卡孜濕地是其中一個(ge) 投食點。現年43歲的洛桑次旦就住在附近,每天一大早,他都會(hui) 到卡孜濕地放牧。“‘鄰居’越來越多了,十幾年的時間,黑頸鶴的數量從(cong) 幾隻增長到幾百隻。”洛桑次旦告訴記者,黑頸鶴和牛各吃各的,互不幹擾,非常和諧。

  充足的食物、安全的棲息環境,使得保護區內(nei) 的黑頸鶴數量逐年增多。保護區內(nei) 同時還棲息著白唇鹿、雪豹、棕熊等國家一級、二級保護野生動物。2003年,雅江中遊河穀黑頸鶴自然保護區憑借著優(you) 越的自然環境,被列為(wei)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責編: 陳衛國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拉薩林周:鶴舞清晨

    西藏拉薩市林周縣位於拉薩河上遊及澎波河流域,平均海拔約4200米,是黑頸鶴的主要越冬地之一。  [詳細]
  • 西藏:全力護好黑頸鶴

    近日,大批黑頸鶴飛臨西藏自治區拉薩市林周縣越冬。黑頸鶴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近年來,隨著當地生態保護力度越來越大,每年11月前後至次年3月底,來林周縣越冬的候鳥越來越多。  [詳細]
  • 西藏黑頸鶴種群數量持續增長

    29日,近年來,西藏不斷加大黑頸鶴生存環境保護力度。據2022年冬季越冬黑頸鶴種群數量調查顯示,在西藏越冬的黑頸鶴種群數量達11175隻,種群數量持續增長,並在西藏全區均有分布。 [詳細]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