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wei) 西藏華電拉薩尼木霍德一期100兆瓦牧光光伏發電項目建設工地。王菲 攝
高原入冬,寒風凜冽。早上9點,零下7攝氏度,位於(yu) 拉薩市尼木縣的西藏華電拉薩尼木霍德一期100兆瓦牧光光伏發電項目(以下簡稱“霍德光伏電站一期項目”)建設工地,滿地是白花花的冰霜。一排排整齊排列的太陽能光伏板,在晨光的映襯下熠熠生輝。工人們(men) 氣喘籲籲地扛著比人還高的光伏板,忙著組裝最後一個(ge) 方陣的光伏組件。
“目前,升壓站、儲(chu) 能站已經全部安裝完成,正在進行調試,整個(ge) 工程進入收尾階段。”施工方中國水電九局霍德光伏電站一期項目總工程師姚誌明說。
該項目位於(yu) 尼木縣續邁鄉(xiang) 霍德村,電站額定容量10萬(wan) 千瓦(配10萬(wan) 千瓦時電化學儲(chu) 能),工程共安裝28個(ge) 方陣、7259個(ge) 組串,從(cong) 臨(lin) 建工程開工到全容量具備投產(chan) 條件僅(jin) 僅(jin) 用了99天。
“這裏海拔在4750米至4900米之間,海拔越高,氣壓越低,勞動效率也低,一些建築工人來了之後不能適應。”中國水電九局霍德光伏電站一期項目經理柘孝金說,為(wei) 此,中國水電九局專(zhuan) 門建立健康小屋、農(nong) 民工驛站,為(wei) 工人免費提供高壓氧艙、感冒藥、降血壓藥、血氧儀(yi) 等。同時,加強工人安全、法規和技能方麵的培訓,編製光伏組件安裝技能教學視頻等,確保生產(chan) 安全。
霍德光伏電站一期項目的施工區域山體(ti) 崎嶇,最高坡度達40度,施工工序多而繁雜、戰線長、人工搬運材料困難,正常機械無法滿足施工需求。“我們(men) 就采用無人機、騾馬運輸組件,將裝載機、挖掘機改裝成叉車用來裝卸組件和轉運材料。我們(men) 還大量吸納當地群眾(zhong) 參與(yu) 工程建設,先後有2300餘(yu) 人次,1200餘(yu) 台次挖裝、運輸設備投入工程建設,施工期間,霍德村共創收300多萬(wan) 元。”柘孝金說。
在山頂眺望工程全貌,光伏板沿山體(ti) 起伏有序。光伏板通道和支架下的草坪上,牛羊散落其間。生態環境既是自然財富,也是經濟財富。為(wei) 避免施工對當地生態造成不可逆影響,中國水電九局與(yu) 西藏農(nong) 牧科學院開展院校合作,通過對比實驗,定量分析光伏項目建設對牧草生物量的影響,堅持一邊施工一邊對施工區的草甸進行即剝即移即存儲(chu) ,科學提高草甸移植存活率,為(wei) 工程建設做足了環保工作。
姚誌明告訴記者,霍德光伏電站一期工程全容量投運後,預計年平均上網電量19630萬(wan) 千瓦時,將極大改善拉薩市供電能力,為(wei) 自治區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電力支持。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