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wei) 藏毯廠女工在編織藏毯。記者 劉楓 攝
冬日的瓊結河穀,室外雖寒風刺骨、滿目蕭瑟,室內(nei) 卻十分熱鬧,歡聲笑語不斷。未及走近,記者便聽見了薩喜欽布藏毯廠傳(chuan) 出來的悠揚歌聲。
在明亮的廠房裏,女工們(men) 在織機前盤腿而坐,一邊哼著歌、說笑著,一邊穿針結扣。隻見五顏六色的毛線球懸在頭頂,垂下的根根毛線在她們(men) 手中飛快地舞動著,“繪製”出各色漂亮的圖案。
“我來到廠裏快三年了,靠自己的手藝在家門口上班。咱現在不用在莊稼地裏‘刨食’了,是真正的產(chan) 業(ye) 工人了。”工人強巴卓瑪一邊忙著手裏的活兒(er) ,一邊對記者說。
瓊結縣曆史悠久,非遺文化資源豐(feng) 富。為(wei) 將傳(chuan) 統文化技藝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結合起來,瓊結縣人民政府和湖北襄陽援藏工作隊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引進成立了西藏薩喜欽布實業(ye) 有限責任公司,專(zhuan) 業(ye) 生產(chan) 純手工、高品質藏毯。這不僅(jin) 讓傳(chuan) 統文化技藝得到“活態化”傳(chuan) 承,更讓文化產(chan) 業(ye) 成為(wei) 助力群眾(zhong) 就業(ye) 增收的新渠道。
通過“公司+合作社+農(nong) 戶”模式,薩喜欽布藏毯廠為(wei) 當地群眾(zhong) 提供了40個(ge) 就業(ye) 崗位,讓群眾(zhong) 依靠自己的雙手,“織”出了鄉(xiang) 村振興(xing) 、自我發展的幸福路。
在工廠裏,有30多名編織工人最初並不熟悉藏毯的編織技法,通過技能培訓和師傅手把手帶練,如今已掌握了全部編織工藝,並逐步成長為(wei) 熟練的手工匠人,實現了工作、顧家兩(liang) 不誤。而她們(men) 編織出來的藏毯,也從(cong) 這裏走向全區、全國,最遠銷售到了歐洲、大洋洲等海外市場。2022年,該廠僅(jin) 日本市場出口額就達到200萬(wan) 元,全年更是實現產(chan) 值600餘(yu) 萬(wan) 元,帶動工人人均增收3.5萬(wan) 元。
獨居的“阿佳”查果曾經是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在鄉(xiang) 政府和村委會(hui) 的幫助下,她來到藏毯廠工作。在這裏,她不僅(jin) 學會(hui) 了編織技法,賺到了更多工資,還收獲了一群互幫互助、談笑風生的朋友、工友,整個(ge) 人比以前開朗多了,幸福感也增強了。
“我年齡大了,外出打工幹不動了,在這裏靠編織的手藝能養(yang) 活自己,還有人說話、聊天,每天都過得很充實,心裏很踏實。”查果如是說。
鄉(xiang) 村發展,人人參與(yu) ;幸福生活,巧手織就。未來,這支心靈手巧的“織女”隊伍,將繼續以匠心助推鄉(xiang) 村振興(xing) 、傳(chuan) 承文化技藝,讓精美的藏毯走向更多更遠的地方。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