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場屬於(yu) 孩子們(men) 的“藏裝派對”在西藏拉薩舉(ju) 辦。活動中,老師向孩子們(men) 講解藏曆新年的傳(chuan) 統習(xi) 俗,還通過繪本介紹十二生肖的來曆,為(wei) 即將到來的新年預熱。
“我們(men) 是想通過這次活動,更好地傳(chuan) 承傳(chuan) 統文化,也讓小朋友們(men) 能夠感受到這種文化氛圍,體(ti) 會(hui) 年味。”活動負責人貢覺卓瑪說。活動現場的大屏上,畫著一幅幅身著藏裝的孩子在街巷與(yu) 龍共同玩耍的卡通畫,孩子們(men) 在“龍”形象的裝飾畫下迎接著藏曆木龍年的到來。
2月3日,“藏裝派對”現場,演員正在彈奏紮念琴。新華社記者 丁增尼達 攝
事實上,在雪域高原,和“龍”有關(guan) 的文化曆史悠久。在西藏傳(chuan) 統文化中,“魯”(藏語音譯)為(wei) 龍神精怪的泛稱,形態、性質、功能各不相同,但都具有巨大的威力,一些地方以“魯”命名:例如拉薩的“宗角祿康”龍王潭公園和魯固社區,林芝的魯朗小鎮等等。如今,這些地方都已成為(wei) 西藏各族群眾(zhong) 娛樂(le) 、休閑的好地方。
2023年12月8日,雪後的布達拉宮及其後的“宗角祿康”龍王潭公園(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洛卓嘉措 攝
從(cong) 西藏的第二大城市日喀則出發,向東(dong) 南方向行上半小時,便可至夏魯寺,在這裏可以發現一幅高約2米、寬約2.4米的龍鳳圖,其上雙龍雙鳳與(yu) 日常所見的龍鳳圖案別無二致。這座寺廟始建於(yu) 公元1087年,北壁上的龍鳳紋寓意祥瑞,古老的壁畫印證著漢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曆史。
鬥轉星移,古寺中的壁畫已經曆千年時光。時至今日,龍的形象依舊活躍於(yu) 高原各處,在人們(men) 的生活中煥發著新的生機。
在卓番林古院裏,一場迎接龍年的文化集市熱熱鬧鬧地舉(ju) 辦著。“90後”女孩德央是一家特色手工藝品小攤攤主,她的主營產(chan) 品是身穿藏裝的十二生肖。德央介紹,手工藝品創作者們(men) 從(cong) 藏裝和生肖獲得靈感,將兩(liang) 者結合,讓人們(men) 更深地了解藏裝文化。
2月1日,拉薩年貨市場上售賣的“切瑪”盒,把手為(wei) 龍紋。新華社記者 洛卓嘉措 攝
在拉薩八廓商城的年貨市場,人潮熙熙攘攘。來自各地的小商小販叫賣著年貨。鱗次櫛比的攤位上,飾有龍紋的對聯、果盤和瓷碗重重疊疊地擺著,在藏曆新年必備的“切瑪”盒(裝有糌粑和青稞的節慶用品)上,一對栩栩如生的龍構成了把手。來自日喀則的攤主羅桑邊碼貨邊告訴記者:“今年我這的龍紋果盤賣得特別好,這些都是我們(men) 村裏自己找人做的,這幾天還有不少漢族同胞來買(mai) 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