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wei) 當雄站車站值班員孫利青在崗位上。記者 王雨霏 通訊員 鬥山得 攝
圖為(wei) 在作業(ye) 現場的偉(wei) 色措姆。記者 史金茹 通訊員 馬生明 攝
青藏鐵路線上,總是有這樣的風景:旅客在行進的列車上拍著遠處雪山的時候,總是有護路員對著列車敬禮的情景闖入鏡頭中,而旅客也會(hui) 給這樣的視頻配上這樣的文字“本來想拍一座山,下一秒卻出現了一座更高的山”,來表達他們(men) 對默默付出的鐵路人的尊敬。沒錯,在你感慨交通便利的時候,在你望著列車窗外風景踏上與(yu) 家人團聚旅程的時候,背後總有這麽(me) 一群人,他們(men) 堅守崗位,默默地為(wei) 旅客的出行保駕護航。
38年守護鐵路的“老兵”
對於(yu) 鐵路職工來說,春運是一年中最為(wei) 繁忙的時候。當我們(men) 坐在列車上向窗外望去時,偶爾會(hui) 看到一個(ge) 個(ge) 小站一閃而過,在那裏就有鐵路職工的堅守,正是他們(men) 的堅守保障著列車的正常運行。
當雄站就是其中的一個(ge) 小站,平時隻有兩(liang) 名值班人員辦理旅客乘降,在不足30平方米的行車室裏,兩(liang) 個(ge) 人經常一待就是一天。春運期間平常的一天,早上8點人們(men) 還在熟睡的時候,當雄站的行車室已然開始忙碌。“客車Z8981,當雄站1道出站信號好,1道發車。”8點26分,行車室裏的孫利青熟練地發布著發車命令,指揮著“回家”的列車通行。
在青藏線上已經奮戰38年的孫利青是當雄站車站值班員。他的工作是行車工作中最勞心費神的工種,不但要求業(ye) 務素質過硬,還要有嚴(yan) 謹細致的工作作風,尤其是在非正常情況下,更是需要每個(ge) 細節都考慮周全,一個(ge) 環節考慮不到就有可能耽誤列車正常運行,甚至造成事故。“在崗一分鍾,堅守60秒。每個(ge) 班都要打起120分精神,每趟作業(ye) 都關(guan) 係著旅客安全,一點都不能馬虎。”談到自己的工作時,孫利青這樣說道。
當雄站每隔一段時間就有“天窗”檢修任務,孫利青不僅(jin) 要接發列車,還要對施工單位填寫(xie) 的施工內(nei) 容嚴(yan) 格審核把關(guan) ,此外還要處理設備等突發情況。
孫利青說:“雖然我的崗位很平凡,但是責任重大,今年是我退休前的最後一個(ge) 春運了,我將以更高的標準,安全正點地接發每一趟列車。”
“00後”藏族姑娘的“首秀”
“雙頭螺絲(si) 機2台、軌道檢查儀(yi) 1台、防護記錄本1個(ge) ……”春運第二天,晚20時20分,在拉林鐵路山南站貨場進口處,第一次擔任室外作業(ye) 安全防護員的偉(wei) 色措姆,正認真核對“天窗”作業(ye) 需要上道的工機具材料。
今年23歲的偉(wei) 色措姆,大學畢業(ye) 後來到中國鐵路青藏集團有限公司拉薩基礎設施段桑日綜合維修車間。非鐵路專(zhuan) 業(ye) 出身的她,在入路後抱起業(ye) 務書(shu) 籍惡補專(zhuan) 業(ye) 知識,研究施工安全管理規章製度,掌握登銷記方法,還學著看列車運行圖,提升駐站防護基本功。
功夫不負有心人,勤學苦練的她很快考取了安全防護員資質。
“上行無車,下行無車,可以上道。”20時30分整,“天窗”作業(ye) 命令準時下達。在正式上道前,偉(wei) 色措姆和作業(ye) 人員一起熟練地執行眼看、手比、口呼製度,這是確保安全的必備程序。
現場安全防護員是現場作業(ye) 人員的安全保障,他們(men) 通過與(yu) 室內(nei) 駐站聯絡員的互聯互控,實時掌握列車運行的狀況,確保作業(ye) 人員的安全。看似簡單的防護駐站工作,不僅(jin) 需要嫻熟的業(ye) 務技能,更需要高度的責任心。
“首次擔任室外安全防護工作的偉(wei) 色措姆,在行走的過程中能夠主動檢查路肩、路心等容易被忽視的角落,符合一名安全防護員的規範。”工長王翰民為(wei) 她的細心和謹慎點讚。
“21時05分,室外防護正常……”在作業(ye) 現場,偉(wei) 色措姆本著高度的責任心,眼神銳利,一邊通過對講機和室內(nei) 聯係,一邊瞭望並認真在防護記錄上做好記錄。
次日,00時30分,隨著偉(wei) 色措姆的呼叫,240分鍾的作業(ye) 全部結束,在她的組織下,大家整齊列隊,有序撤出防護柵欄。
偉(wei) 色措姆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首次室外作業(ye) 安全防護任務。“接下來,我會(hui) 加強專(zhuan) 業(ye) 技能知識學習(xi) ,以更加負責的態度投入到工作中。”偉(wei) 色措姆說道。
暖心的客運值班員
“姑娘,幫我看看在哪個(ge) 車廂?”前來尋求幫助的藏族老阿媽話音剛落,青藏集團公司拉薩車務段日喀則站客運值班員白瑪拉增看了眼老人的車票,嫻熟地接過她手中的行李,一邊親(qin) 切地向老阿媽叮囑著注意事項,一邊將她送上前往拉薩的火車。
1991年出生的白瑪拉增,是日喀則站的一名客運值班員。今年春運是她參加工作以來的第十個(ge) 春運,也是拉日鐵路的第十個(ge) 春運,對於(yu) 她來說意義(yi) 非凡,春運期間,她將堅守崗位,為(wei) 廣大旅客提供溫馨服務。
白瑪拉增堅持每班都早早到崗,提前上站台,查看顯示屏、股道、扶梯等設備情況,並根據一天的客流量、天氣變化,列出班組計劃,做好預案,尤其是細致梳理重點旅客信息,提前與(yu) 日喀則市誌願者協會(hui) 加強對接,及時補充人手以便更好地為(wei) 重點旅客服務。
除了正常組織旅客乘降外,白瑪拉增還要處理各種突發狀況,比如遇到旅客遺失物品、未攜帶身份證或缺氧等情況,她總能積極應對,妥善細致地幫助旅客解決(jue) 困難。但有時由於(yu) 地域語言差異,即使同為(wei) 藏族,白瑪拉增也會(hui) 遇到語言不通的情況。為(wei) 更好服務旅客,她積極學習(xi) 當地藏語,幫助旅客解決(jue) 了不少困難。
今年春節和藏曆新年相遇,返鄉(xiang) 流、探親(qin) 流、旅遊流疊加,日喀則火車站客流量激增,白瑪拉增一刻不停地在候車室、站台間忙碌著,隨時為(wei) 旅客答疑解惑提供服務,每天的運動步數都超過2萬(wan) 步。一聲招呼、一個(ge) 手勢、一次攙扶已經成為(wei) 白瑪拉增的標誌性動作,但她始終保持飽滿的工作熱情,不知疲倦、不厭其煩。
“多看一眼、多問一句、多想一點,讓旅客回家的路更加順利,就是我每天工作最大的收獲。”白瑪拉增說:“我將用自己的熱情服務溫暖過往的旅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