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裏地區噶爾縣獅泉河鎮藏布社區位於(yu) 獅泉河畔,走進社區居委會(hui) 民族團結教育展覽室,觀看關(guan) 於(yu) 民族團結的照片,聆聽社區各族群眾(zhong) 互幫互助的故事,讓人很是感動。
藏布社區居委會(hui) 成立於(yu) 2002年,目前有本地居民1196人,常住人口2萬(wan) 餘(yu) 人,集合了藏族、漢族、維吾爾族、蒙古族、回族等15個(ge) 民族,是一個(ge) 多民族聚居的社區。一直以來,藏布社區各族群眾(zhong) 相鄰共居、守望相助,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讓民族團結之花在獅泉河畔常開長盛。
互幫互助一家親(qin)
記者來到藏布社區居委會(hui) 門口時,社區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平措剛從(cong) 外麵回來。
“早上我們(men) 社區裏的李永勝老人需要做手術,我和同事把他送到了阿裏地區人民醫院,幫忙辦理了住院手續,另外2名同事現在還留在病房陪護著老人。”平措告訴記者。
李永勝是居住在藏布社區的漢族孤寡老人,是一名特困人員。幾年前,社區工作人員在走訪過程中了解到李永勝的情況後,時常去他家走訪慰問,給老人送去大米、麵粉和油等生活必需品,社區工作人員還經常拿自家的牛羊肉給老人送去。
“感謝社區工作人員的幫助,他們(men) 讓我的生活重新有了希望,讓我深深感受到了社區大家庭的溫暖。”李永勝說。
這隻是藏布社區各族群眾(zhong) 守望相助的一個(ge) 縮影。在阿裏生活了30年的崔定軍(jun) 夫婦,兩(liang) 口子都是環衛工人。2021年,崔定軍(jun) 查出患有癌症後,每年都需要前往河南治療。社區工作人員知曉情況後,幫他們(men) 申請了臨(lin) 時救助,並為(wei) 他們(men) 爭(zheng) 取到了往返交通費和住宿費報銷。
李永富是居住在藏布社區的一名單親(qin) 父親(qin) ,主要靠撿廢品維持生計。去年他的女兒(er) 成功考上研究生,家裏的開支隨之增加,這讓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又多了困難。經過駐村工作隊和居委會(hui) “兩(liang) 委”班子的多方聯係和牽線搭橋,愛心企業(ye) 為(wei) 他家捐贈助學款4500元,幫他們(men) 減輕了負擔。
和諧融洽鄰裏情
走在熙熙攘攘的文化路街頭,記者見到了居住在藏布社區的吾布力卡斯木·艾澤孜,他在自己的攤位上正招攬著生意。這時,一位藏族老奶奶走過來在他攤位邊上站著歇息,吾布力卡斯木·艾澤孜連忙為(wei) 她拿了凳子。
“‘呀咕嘟’‘呀咕嘟’!”老奶奶坐下來後,笑著對吾布力卡斯木·艾澤孜豎起大拇指誇讚。
吾布力卡斯木·艾澤孜是維吾爾族,在阿裏生活了23年。他說自己剛來阿裏做生意時,生活比較困難,藏布社區的鄰裏就織毛衣毛褲送給他,這件事讓他很感動。
如今,他通過自己的辛勤付出,日子過得紅紅火火。“現在我的生活變好了,但我一直沒有忘記幫助過我的藏族朋友們(men) 。”吾布力卡斯木·艾澤孜告訴記者。
這些年來,他真心幫困、回饋社會(hui) ,為(wei) 藏布社區和噶爾縣紅十字會(hui) 累計捐贈了價(jia) 值60餘(yu) 萬(wan) 元的禦寒衣物。
次仁加布是一名退役軍(jun) 人,住在藏布社區,他家客廳牆上掛著不少當年他在部隊時的照片,櫃子上擺滿了榮譽證書(shu) 。
“我以前是個(ge) 低保戶,2013年噶爾縣政府把生態產(chan) 業(ye) 園區的蔬菜大棚分給貧困戶打理,讓大家脫貧致富,我也是其中之一。”次仁加布說道。
次仁加布潛心鑽研蔬菜種植技術,他的溫室大棚效益不錯。之後,他又拓寬到藏香雞和藏香豬的養(yang) 殖,一年能有近7萬(wan) 元的收入,實現了致富夢。
這些年,次仁加布得到過不少好心人的幫助;事業(ye) 有成的他,立誌盡己所能幫助更多的人。他說:“蔬菜大棚一般都是夏季有活,我每年都會(hui) 雇10餘(yu) 名群眾(zhong) 在大棚幹活,每人每天能領到200元的工資。”
2022年,次仁加布被選為(wei) 社區調解委員,截至目前,他成功調解了社區7起矛盾糾紛。“能妥善化解鄰裏的矛盾糾紛,我很欣慰。我將繼續盡職盡責,促進鄰裏和睦,為(wei) 構建和諧社區貢獻力量。”次仁加布說。
籽籽同心促團結
走在藏布社區,家家戶戶窗明幾淨,一條條道路幹淨整潔,老人閑庭信步,孩子追逐嬉鬧,一派其樂(le) 融融的景象。
“2014年,我們(men) 社區獲得了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ti) 的榮譽稱號;2016年被國家民委命名為(wei) 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範社區;2021年被國家民委命名為(wei) 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社區。”平措驕傲地介紹道。
近年來,藏布社區積極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在每年的節假日等重要時間節點,社區都會(hui) 組織各族群眾(zhong) 共同度過,舉(ju) 辦林卡、新年團拜會(hui) 和群眾(zhong) 代表座談會(hui) 等民族團結活動,進一步增進居民間的情感,共建和諧美好家園。
“每次舉(ju) 辦這種活動大家都會(hui) 很積極地參與(yu) ,在前不久舉(ju) 行的國家通用語言演講比賽中,社區門口洗車場老板鐵麽(me) 乃的女婿獲得了二等獎,領到了一台加濕器呢!”平措告訴記者。
正忙著洗車的鐵麽(me) 乃看見記者的到來,停下手中的活兒(er) ,將大家請到屋子裏,爐火燒得正旺,屋內(nei) 暖意融融,與(yu) 外麵零下14攝氏度的氣溫形成鮮明的對比。
采訪時,鐵麽(me) 乃用一口流利的藏語同記者交流了起來。
今年53歲的鐵麽(me) 乃是回族人,在來阿裏之前他在那曲生活過20餘(yu) 年,學會(hui) 了日常藏語。2014年,鐵麽(me) 乃來到阿裏做生意,他發現這裏的方言和那曲方言差不多,所以平日裏跟本地人說話基本都是講藏語。“我家3個(ge) 孩子都在阿裏上學,他們(men) 也都能聽懂藏語。”鐵麽(me) 乃告訴記者,“現在我12歲的兒(er) 子也能說一口流利的藏語。”
獅泉河靜靜地流淌,遠處山頂上的冰雪閃著銀光。居住在藏布社區的各民族群眾(zhong) ,用心用情培育的民族團結之花正在獅泉河畔絢麗(li) 綻放。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