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紮囊德吉新村:以民族團結托起“穩穩的幸福”

發布時間: 2024-02-27 09:57:00 來源: www.easyfundingllc.com新聞網

  紮囊縣紮其鄉(xiang) 德吉新村,生活著藏族、漢族、土族等不同民族790餘(yu) 名群眾(zhong) ,該村先後榮獲縣級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ti) 、山南市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單位、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範村(居)等稱號,是山南市遠近聞名的“團結村”。 圖為(wei) 在德吉新村村委會(hui) 大院內(nei) ,祖籍青海,身著藏裝的村民張積成(右一),與(yu) 同村不同民族的群眾(zhong) 一起交談。記者 丹增平措 攝

  春日的雅江河畔,連綿不斷的人造林,各類樹木雖形態不同,卻在沙丘之上相間而生,繪就“綠進沙退”的美好畫麵。位於(yu) 雅江河畔的紮囊縣紮其鄉(xiang) 德吉新村,日益融合的多民族大家庭,也孕育著絢麗(li) 的“團結之花”。

  開民族團結之花,結生活幸福之果。近年來,德吉新村立足村情民意、夯實組織基礎,以宣傳(chuan) 引導、載體(ti) 建設和經濟發展三大舉(ju) 措,不斷實現鄰裏互助日常化、幸福生活共同化、關(guan) 懷認可激勵化,各民族村民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像石榴籽一樣更加緊密地抱在一起。

  “小隊伍”做好“大宣傳(chuan) ”:

  民族團結教育接地氣

  德吉新村村民丹增一身黑氆氌藏裝、頭戴“次仁金廓(金絲(si) 帽)”,操著一口地道的紮囊方言,要不是村裏人的介紹,誰也看不出他其實並非“藏家大叔”。

  今年59歲的丹增原名“張積成”,祖籍青海省。在他20歲那年,跟著施工隊來到紮囊縣。“我當時是修路工,那時雖然條件艱苦,但工地上大夥(huo) 兒(er) 不分民族相互照應、親(qin) 如一家,後來也在工地上認識了我的藏族媳婦,就這樣紮下了根。”丹增感慨,時過境遷,不僅(jin) 民族團結的情誼沒有變,民族團結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仍在延續,而且村裏民族通婚家庭更多了。

  丹增的經曆與(yu) 感慨,是德吉新村“各民族相親(qin) 相愛,猶如茶與(yu) 鹽巴”的真實寫(xie) 照。近年來,德吉新村始終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貫穿到各項工作全過程,不斷用群眾(zhong) 喜聞樂(le) 見、耳熟能詳的方式開展一係列宣傳(chuan) 宣講活動,力求做到宣講人物全員化、宣講頻率常態化、宣講地點多元化。

  德吉新村著眼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創新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自2019年山南市啟動創建全國民族團結示範市工作以來,陸續組建了一批“能講、會(hui) 講、善講”的誌願者宣講隊伍,通過集中、入戶等方式進行宣講,用帶著“酥油糌粑味”的語言,向全村群眾(zhong) 闡述“三個(ge) 離不開”思想。2023年,全村開展民團結政策宣講15場次,受教育群眾(zhong) 2000餘(yu) 人次;三級書(shu) 記帶頭宣講8場次,受教育群眾(zhong) 800餘(yu) 人次。

  創新載體(ti) 求實效:

  共建共享見行動

  德吉新村在強化宣傳(chuan) 引導的基礎上,廣泛搭建民族團結活動平台,積極探索創建工作新途徑新路子,不斷豐(feng) 富創建工作的形式,拓寬創建工作內(nei) 容,夯實了全村各族群眾(zhong) 維護祖國統一、維護民族團結、維護社會(hui) 穩定的思想基礎。

  全村組織開展“民族團結在身邊”座談會(hui) ,通過村裏的民族通婚家庭講述自身團結故事,從(cong) 而促進民族團結觀念更加深入人心。在民族團結進步宣傳(chuan) 月期間,全村集中組織開展民族團結知識測試,加深村民對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理解與(yu) 支持。開展村級民族團結表彰大會(hui) ,在全村範圍內(nei) 評選出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ti) 和模範個(ge) 人並進行表彰,引導村民爭(zheng) 做民族團結模範。

  在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主旋律之下,德吉新村各族群眾(zhong) 積極組建“鄰裏互助”誌願者隊伍,把照料孤寡老人生活起居、關(guan) 心留守兒(er) 童學習(xi) 成長、幫助勞力不足的家庭春播秋收等均納入誌願互助活動範圍。誌願者隊伍成立以來,共開展互幫互助130餘(yu) 次,依托“愛心超市”為(wei) 有需要鄰裏捐贈衣物3100餘(yu) 件,配合村“兩(liang) 委”開展矛盾糾紛排查80餘(yu) 次。

  如今,德吉新村通過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努力創造各民族共居共學共事共樂(le) 的良好氛圍,全村群眾(zhong) 相處其樂(le) 融融,民族團結氛圍日益濃厚,為(wei) 德吉新村實現鄉(xiang) 村振興(xing) 注入了更多團結奮鬥的力量。

  凝聚合力強基礎:

  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走在德吉新村,一排排整齊美觀的藏式樓房錯落有致,寬敞平坦的柏油路四通八達,黨(dang) 群服務中心、幼兒(er) 園、衛生室、飯館超市一應俱全,完善的基礎設施讓村民的生活更加宜居。

  德吉新村始終堅持將創建工作與(yu) 推動經濟發展、鄉(xiang) 村振興(xing) 緊密結合,積極組織群眾(zhong) 參加各項實用技能培訓,逐步建立壯大奶牛養(yang) 殖基地、溫室大棚、苗圃基地、大型機械租賃等各項村集體(ti) 經濟項目,全村先後成立農(nong) 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11個(ge) 、施工隊4個(ge) ,帶動群眾(zhong) 就業(ye) 154人,人均月收入達到5000餘(yu) 元。

  德吉新村村委會(hui) 負責人介紹,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指引下,如今發展內(nei) 生動力持續增強,種莊稼、跑務工、搞經營,村民個(ge) 個(ge) 都是勤快人。

  德吉新村民族團結進步的生動實踐,也映照了紮囊縣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e) 的成果。

  目前,紮囊縣已建成市級民族團結模範縣,並成功打造德吉新村、桑耶鎮、縣中學3個(ge) 市級民族團結模範單位,1個(ge) 市級民族團結模範家庭;全縣積極開展“十大民心工程”活動,完成全縣義(yi) 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目標,從(cong) 學前幼兒(er) 園開始實施“雙語”教育,鄉(xiang) 鎮衛生院和村級衛生室、一個(ge) 村居兩(liang) 個(ge) 醫生實現全覆蓋,城鄉(xiang) 居民醫療和社會(hui) 保險實現全覆蓋,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惠及各族群眾(zhong) ,為(wei) 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e) 夯實了群眾(zhong) 基礎。

  心手相牽,團結奮進。民族團結如同高原上綻放的格桑花一樣,堅韌而絢麗(li) 。

(責編: 李雨潼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