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住藏全國政協委員達瓦頓珠亮相“委員通道”:“發展高原農業,離不開青稞”

發布時間: 2024-03-08 09:26:00 來源: www.easyfundingllc.com新聞網

  3月7日8時,人民大會(hui) 堂中央大廳北側(ce) 人頭攢動,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hui) 議第二場“委員通道”集體(ti) 采訪活動正式開啟。

  作為(wei) 今年唯一走上“委員通道”的住藏全國政協委員,西藏自治區農(nong) 科院農(nong) 業(ye) 研究所副研究員達瓦頓珠通過15年青稞研究經曆,用一組組真實的數據講述了一代代紮根在青藏高原的農(nong) 業(ye) 科技工作者如何攻堅克難實現更高青稞產(chan) 量、更好綜合效益。

  “發展高原農(nong) 業(ye) ,離不開青稞。”達瓦頓珠開宗明義(yi) ,在西藏,青稞是主糧,用來做糌粑、釀青稞酒等。近些年,達瓦頓珠團隊一直在研究改良冬青稞來優(you) 化調整西藏的種植結構,在保障產(chan) 量的同時,又能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保護好生態環境。

  “不久前,我去山南市隆子縣加玉鄉(xiang) 調研,老鄉(xiang) 們(men) 收割完冬青稞後,又通過複種蕎麥,用收獲的籽粒生產(chan) 出各種蕎麥產(chan) 品,一年下來,鄉(xiang) 親(qin) 們(men) 收入高了,耕地實現了價(jia) 值最大化,土壤也得到了很好的保護。”達瓦頓珠舉(ju) 例說道,與(yu) 春青稞不同,冬青稞10月播種,次年7月收獲,因此冬青稞收獲後,地裏還能再種一季飼草。

  他表示,這樣不僅(jin) 能穩定糧食總產(chan) 量,還能通過複種豆類飼草的生物固氮作用改善耕地質量。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冬季植被覆蓋率,防止水土流失,為(wei) 野生禽類提供冬棲食物。人有糧、畜有草、地有肥、鳥有食,西藏必將呈現一派水美田肥、宜居宜遊的和美之景。

  今年,西藏全區實現了複種麵積超過18萬(wan) 畝(mu) ,拉薩市林周縣完成了水肥一體(ti) 的現代化農(nong) 業(ye) 試驗,正在探索高海拔地區冬青稞生產(chan) 。達瓦頓珠表示,從(cong) 研究培育越冬的青稞品種,到改變種植習(xi) 慣,這個(ge) 過程並不容易。在黨(dang) 的領導下,政策引導有力,群眾(zhong) 參與(yu) 支持,廣大農(nong) 業(ye) 科技人員也付出了不懈努力。

  把“藏糧於(yu) 地、藏糧於(yu) 技”真正落實到位,是所有青稞研究工作者的使命和責任。現在,西藏各族幹部群眾(zhong) 團結奮鬥,各項事業(ye) 取得全方位進步、曆史性成就。“我們(men) 的目標也更明確,要培育適應海拔3800米以上地區種植的耐寒、早熟冬青稞新品種,探索不同生態區最佳的複種模式,為(wei) 高原農(nong) 業(ye) 高質量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實現糧食生產(chan) 和生態保護同步推動,讓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達瓦頓珠鏗鏘有力作出承諾。

  “我的先師、‘中國青稞之父’尼瑪紮西先生曾說,我們(men) 的根在青藏高原,但心裏要裝著整個(ge) 中國。再過三四個(ge) 月,冬青稞就要成熟了,金黃的麥穗在陽光下閃耀,令人激動。隻要我們(men) 大家共同努力,一定會(hui) 把祖國邊疆建設得更加美好!”達瓦頓珠滿懷信心地說。

(責編: 陳衛國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