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夢想,從羌塘草原飛向浩瀚藍海——海上石油工人強巴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4-03-13 08:59:00 來源: 新華網

  強巴在秦皇島32-6油田“渤海世紀號”(FPSO)16萬(wan) 噸級浮式生產(chan) 儲(chu) 油裝置上的中央控製室進行參數核對和調整(3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 薑帆 攝

  29歲的強巴出生在西藏那曲市尼瑪縣卓尼鄉(xiang) ,那裏是羌塘草原深處的牧區,海拔4700多米。強巴曾經以為(wei) ,自己的一生可能都會(hui) 在雪域高原度過。

  2020年,大學畢業(ye) 後,就職於(yu) 西藏一家企業(ye) 的強巴得知中國海油在西藏招聘大學畢業(ye) 生,懷著試一試的心態報了名,從(cong) 此命運發生了改變。當年9月,強巴成為(wei) 一名海上石油工人,從(cong) 雪域高原來到大海,迄今已在秦皇島32-6油田工作了三年多。

  回想剛到海上的時候,他也有過退縮。他說:“兩(liang) 地之間相距4000多公裏,海拔落差4000多米,路途長達3天,疲憊與(yu) 醉氧,給身體(ti) 帶來不小的衝(chong) 擊。在海上對親(qin) 人的思念,也一度讓我打起退堂鼓。”在公司和同事們(men) 的關(guan) 心幫助下,強巴逐漸適應,完成了從(cong) 草原到大海的角色轉換。

  強巴工作的秦皇島32-6油田屬於(yu) 渤海油田,作為(wei) 一名生產(chan) 操作工,主要負責本設施原油處理係統和生產(chan) 汙水處理係統的安全生產(chan) 和穩定運行。

  海上工作是28天一個(ge) 班次進行輪換。海休期間,強巴會(hui) 到全國各地旅行,但更多的時候是回羌塘草原與(yu) 家人團聚。不錯的收入和廣闊的見識,強巴不知不覺成了家鄉(xiang) 人眼裏的榜樣。

  “同齡人都喜歡跟我聊天,孩子們(men) 也喜歡圍著我,聽我講海上的生活,了解外麵的世界。”他說。

  強巴在秦皇島32-6油田“渤海世紀號”(FPSO)16萬(wan) 噸級浮式生產(chan) 儲(chu) 油裝置上對責任區域進行日常巡檢(3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 黃耀漫 攝

  強巴在秦皇島32-6油田“渤海世紀號”(FPSO)16萬(wan) 噸級浮式生產(chan) 儲(chu) 油裝置上檢查原油油樣(3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 薑帆 攝


晨光中的秦皇島32-6油田(3月8日攝)。新華社記者 薑帆 攝

  在秦皇島32-6油田“渤海世紀號”(FPSO)16萬(wan) 噸級浮式生產(chan) 儲(chu) 油裝置上,強巴(右二)輪班結束後參加班組總結會(hui) (3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 黃耀漫 攝

  夕陽下的秦皇島32-6油田“渤海世紀號”(FPSO)16萬(wan) 噸級浮式生產(chan) 儲(chu) 油裝置的火炬(無人機照片,3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 薑帆 攝

  晨光中的秦皇島32-6油田“渤海世紀號”(FPSO)16萬(wan) 噸級浮式生產(chan) 儲(chu) 油裝置(無人機照片,3月8日攝)。新華社記者 薑帆 攝

  強巴在秦皇島32-6油田“渤海世紀號”(FPSO)16萬(wan) 噸級浮式生產(chan) 儲(chu) 油裝置上對責任區域進行日常巡檢(3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 薑帆 攝


海休期間,強巴在尼瑪縣老家參加傳(chuan) 統賽馬節活動(手機照片)。新華社發

  強巴在秦皇島32-6油田“渤海世紀號”(FPSO)16萬(wan) 噸級浮式生產(chan) 儲(chu) 油裝置上(3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 薑帆 攝

  直升機在秦皇島32-6油田“渤海世紀號”(FPSO)16萬(wan) 噸級浮式生產(chan) 儲(chu) 油裝置上降落(3月7日攝)。這是海上石油工人經常使用的交通工具。新華社記者 黃耀漫 攝

  這是秦皇島32-6油田“渤海世紀號”(FPSO)16萬(wan) 噸級浮式生產(chan) 儲(chu) 油裝置(無人機照片,3月8日攝)。新華社記者 薑帆 攝

  強巴在秦皇島32-6油田“渤海世紀號”(FPSO)16萬(wan) 噸級浮式生產(chan) 儲(chu) 油裝置上休班的時候進行業(ye) 務學習(xi) (3月7日攝)。現在他正準備中級操作工資格的考試。新華社記者 薑帆 攝

  強巴在秦皇島32-6油田“渤海世紀號”(FPSO)16萬(wan) 噸級浮式生產(chan) 儲(chu) 油裝置上觀察設備運轉情況(3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 黃耀漫 攝

  強巴在秦皇島32-6油田“渤海世紀號”(FPSO)16萬(wan) 噸級浮式生產(chan) 儲(chu) 油裝置上觀察設備運轉情況(3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 黃耀漫 攝

(責編: 李雨潼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