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首名為(wei) 《南山北山——我的父親(qin) 和母親(qin) 》的MV刷爆朋友圈。此歌旋律優(you) 美、歌詞動人,字裏行間無不透露出對拉薩南北山綠化工程成效的肯定,對雪域兒(er) 女繪就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新畫卷的讚美。
“聽到這首歌,我很感動。”日喀則市南木林縣達孜鄉(xiang) 群眾(zhong) 群培說,看到自己種的樹成活,見證了荒山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變綠,他的內(nei) 心充滿了自豪。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自拉薩南北山綠化工程項目開工以來,南木林縣委、縣政府立足“勞務大縣”實際,緊抓機遇,主動出擊,采取“政府統籌、國企運作、群眾(zhong) 參與(yu) ”模式,以縣屬國有企業(ye) 南木林縣百興(xing) 勞務公司牽頭,17個(ge) 鄉(xiang) (鎮)勞務分公司為(wei) 網點,充分運用自身建設雅江北岸生態建設示範區的成功經驗,組織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參與(yu) 項目建設,實現了強生態、促發展雙贏。
植綠增綠,關(guan) 鍵要保證存活率。基於(yu) 此,南木林縣結合拉薩南北山綠化工程崗位工種需求,結合勞動力技能狀況、就業(ye) 狀態和就業(ye) 意願等情況,積極與(yu) 自治區林科院對接,邀請苗木種植方麵的專(zhuan) 家,通過理論教學、實踐操作等方式以工代訓,大大提升了工人們(men) 的能力。
白瑪多吉是拉薩南北山綠化工程奪底片區負責人,也來自南木林縣。記者見到他時,他正一邊忙著手中的活計,一邊提醒其他人植樹注意事項。
“我剛來這邊時,擔任30多名工人的組長,現在需要管理180多名工人。”白瑪多吉告訴記者,“幹得多就掙得多,還能學到一技之長,越來越多人走出南木林,來這裏幹活。”
“更重要的是,大家在務工增收的同時,深切感受到勞動的意義(yi) 和植樹造林、美化環境的重要性。”白瑪多吉補充道。
南木林縣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局負責人格桑玉珍介紹,經過近兩(liang) 年的組織化、專(zhuan) 業(ye) 化運作,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在就業(ye) 增收的同時,參與(yu) 植樹造林的積極性、愛綠護綠意識也逐漸增強,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民生效益、社會(hui) 效益。截至目前,南木林縣承接人工造林、人工播種、勞務承包等項目10餘(yu) 次,累計造林綠化麵積17000畝(mu) ,人工點播種子2萬(wan) 多畝(mu) ;累計派遣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7389人次,實現淨增收2419餘(yu) 萬(wan) 元,人均增收7600餘(yu) 元。
“現在縣裏流行著這樣一句話,‘拉薩的山越來越綠了,南木林群眾(zhong) 越來越富了’。過年大家寒暄時,也會(hui) 互相問‘去南北山種樹了嗎?’”南木林縣群眾(zhong) 旦增樂(le) 嗬嗬地說。
一抹新綠,一束希望。南木林縣將深入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持續推進國土綠化行動,厚植林草生態底色,為(wei) 全縣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增收搭橋,為(wei) 拉薩南北山增綠添彩,努力讓盎然綠意滋養(yang) 生態文明土壤,不斷走出一條生態優(you) 先、生態富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