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昌都市在推動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新征程中奮楫揚帆、逐綠前行。去年,地區生產(chan) 總值334.04億(yi) 元,同比增長9.7%;城鄉(xiang)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190元、17941元,分別增長6.5%和9.8%。
今日的昌都,有政策、有空間、有環境、有項目,藏東(dong) 大地以更加昂揚的姿態推動各項事業(ye) 實現高質量發展。
優(you) 勢互補,推進區域協調發展
“我選擇在這裏投資,主要是看中這裏區域位置優(you) 越、基礎設施完善以及巨大的發展潛力。政府關(guan) 注和支持企業(ye) 的發展,給我們(men) 很大的政策優(you) 惠。”黃聖煒說。2023年,黃聖煒通過招商引資項目來到昌都市經濟開發區,創辦了西藏暖能高科能源技術有限公司,他對企業(ye) 未來的發展信心滿滿。
昌都市經濟開發區於(yu) 2012年4月掛牌成立,成功創建了自治區級經濟開發區、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開發區、農(nong) 業(ye) 科技園區,成為(wei) 藍天聖潔產(chan) 業(ye) 西藏首個(ge) 示範園、藏東(dong) 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近年來,昌都市構建了主體(ti) 完善、優(you) 勢互補、協調聯動的城鄉(xiang) 區域發展新格局,形成了昌都新區、芒康產(chan) 業(ye) 園區、渝昌產(chan) 業(ye) 園區、丁青園區、鄧柯產(chan) 城融合園以及俄西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六大獨具特色的園區。
同時,以境內(nei) 國省道為(wei) 紐帶,布局打造了以卡若、察雅、類烏(wu) 齊為(wei) 核心的“1小時經濟圈”,大力推進“東(dong) 能源、南文旅、西糧倉(cang) ”三大特色功能片區建設。
此外,依托區域優(you) 勢,構築由高原綠色工業(ye) 、清潔能源產(chan) 業(ye) 、文旅康養(yang) 產(chan) 業(ye) 、特色農(nong) 牧產(chan) 業(ye) 、商貿物流產(chan) 業(ye) 共同組成的現代化特色產(chan) 業(ye) 體(ti) 係。
昌都擁有豐(feng) 富的藏醫藥資源,種類繁多、品質優(you) 良,可供藥浴使用的溫泉資源有200多處。隨著經濟結構優(you) 化升級,昌都市不斷推動藏醫藥產(chan) 業(ye) 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昌都市藏醫院下屬的藏藥廠現代化藏藥生產(chan) 線年產(chan) 藏藥70噸。
因地製宜,打造特色農(nong) 牧產(chan) 業(ye)
風禾盡起,盈車嘉穗。昌都市因地製宜謀發展,充分利用資源優(you) 勢,打造特色農(nong) 牧產(chan) 業(ye) ,一批高原特色農(nong) 牧業(ye) 產(chan) 業(ye) 帶正在形成。
昌都推廣種植的青稞品種有藏青2000、藏青3000等,種植麵積穩定在56萬(wan) 畝(mu) 以上,產(chan) 量穩定在16.62萬(wan) 噸以上。
這裏的青稞具有高蛋白、高纖維、高維生素、低脂肪、低糖等特點,不僅(jin) 是群眾(zhong) 喜愛的糧食作物,同時也是極佳的釀酒原料。
洛隆縣盛產(chan) 優(you) 質青稞,有著“藏東(dong) 糧倉(cang) ”的美譽。洛宗特色產(chan) 品開發公司是洛隆縣最大的青稞加工廠。公司采用“企業(ye) +基地+農(nong) 戶+市場”的經營模式,為(wei) 當地提供了40多個(ge) 就業(ye) 崗位,與(yu) 1000多戶種植戶簽訂了青稞收購合同,促進群眾(zhong) 增收。
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藏東(dong) 草原,貢覺牧民飼養(yang) 綿羊的習(xi) 慣已延續千年。如今,阿旺綿羊產(chan) 業(ye) 做大做強,成為(wei) 拉動貢覺縣經濟發展、促進農(nong) 牧民增收的一把“金鑰匙”,讓群眾(zhong) 的生活“旺”了起來。
多貢是貢覺縣阿旺鄉(xiang) 的養(yang) 殖大戶,他養(yang) 殖了1300餘(yu) 隻阿旺綿羊。“政府給我們(men) 提供現代化養(yang) 殖技術,村裏很多人通過養(yang) 殖阿旺綿羊過上了好日子。”多貢說。
類烏(wu) 齊縣按照宜農(nong) 則農(nong) 、宜林則林、宜牧則牧的原則,著力發展犛牛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全縣建立了3座犛牛育肥基地。據類烏(wu) 齊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局長澤旺紮西介紹,目前,類烏(wu) 齊有犛牛養(yang) 殖戶7180餘(yu) 戶,去年類烏(wu) 齊縣犛牛出欄量60900餘(yu) 頭。
一頭頭膘肥體(ti) 壯、肉質鮮嫩的犛牛從(cong) 這裏走出西藏,走向全國,讓類烏(wu) 齊農(nong) 牧民走上致富增收的幸福康莊道。
清潔低碳,賦能綠色經濟發展
對昌都而言,“綠”不僅(jin) 是翠色欲滴的草原,也是布托湖、紫曲河兩(liang) 岸連綿不絕的濕地綠廊,更是清潔能源開發、建設逐步提升的“含綠值”。
昌都地處橫斷山脈,位於(yu) 藏青川滇交界的咽喉部位,怒江、瀾滄江、金沙江“三江”並流而過,水能資源理論儲(chu) 藏量達4000萬(wan) 千瓦以上,太陽能、風能蘊藏量達1000萬(wan) 千瓦以上,開發潛力巨大。
2022年底,西藏首個(ge) 百萬(wan) 千瓦級水電工程蘇窪龍水電站全部機組投產(chan) 發電,年均發電量約55億(yi) 千瓦時,可節約標準煤180萬(wan) 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30萬(wan) 噸。
全球在建規模最大、生態環保措施最完善的昂多光伏電站和“西電東(dong) 送”大動脈之一的金上(金沙江上遊)至湖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卡麥換流站也相繼落地。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昌都市立足豐(feng) 富的水、風、光能源資源優(you) 勢,把清潔能源作為(wei) 三大主導優(you) 勢產(chan) 業(ye) 之一,全力打造藏東(dong) 國家清潔能源基地。藏東(dong) 南水風光儲(chu) 一體(ti) 化清潔能源基地建成後,昌都全市清潔能源總裝機規模超10535萬(wan) 千瓦(含抽蓄1000萬(wan) 千瓦),年發電量超2300億(yi) 千瓦時,清潔電力將“點亮”藏東(dong) 大地,繪就綠色發展新藍圖。
征途漫漫、惟有奮鬥。新時代的昌都,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入轉變發展方式,將在高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大道上邁出更加鏗鏘的步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